我們的祖先之所以稱風箏為「紙鷂」或「鷂」,將放風箏說成「放紙鷂」,是因為覺得風箏就像在天上飛翔的鷂鷹。
在一個崇尚即食麵文化的時代,人們沒有耐性靜下心來多讀書,尤其多讀不同觀點,不同立場的書,往往習慣跳過用自己旳頭腦分析和思考的過程,直接得到答案。讀歷史的好處就是讓我們懂得換位思考。
田地及賦稅制度的敗壞,根本在於皇室、豪強、官吏侵佔、兼併土地,歷朝稅制改革只能若干程度顧及皇室及中央開銷支出。對於民生及良好軍隊制度的維持,難以兼顧。
這個世界的歷史,究竟是「英雄造時勢」?抑或是「時勢造英雄」呢?大家可以把這個問題作為看《人物西洋小史》之前的第一個思考。
儒是歷史一部分。儒家經典,王陽明首言六經皆史,而春秋更是孔子所作的第一部歷史書,然後才有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能成儒,算是不錯,儒之後,研究子史,能夠知道歷史上事件的發生。
古文是老祖先化知識為智慧的心血結晶,雖然時代變遷,但人心、人性不變,距今近千年的《資治通鑑》,依舊有可學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