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也是一塊一塊磚疊起來的」,從文學到慈善,從「兩塊磚」到無數塊磚,莫言是如何搭建公益長城的? 篇篇十萬加閱讀量的書法公眾號背後,莫言和王振如何將書法與時代共鳴?一起聽聽莫言的分享。
莫言認為彰顯「善」肯定是文學命題的應有之義,「我想是有了文學以來的一個基本原理」。儘管有作品毫不留情的揭露人性黑暗的一面,但目的還是要彰顯善的力量,「善終究要戰勝惡」。
孩子是否沒有能力看長篇的東西呢?是否要有天賦才能讀長篇的東西?當然不是,今天稍微年長和中年的朋友,以前讀金庸的武俠小說,不都是長篇的嗎?不都是還年輕嗎?是怎樣讀的,是逐字逐句細敲細打的嗎?
葛浩文是中國文學的首席推手,他把多位中國作家的作品翻譯為英文,介紹給英語世界的讀者。
只有當一個作家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風格,當他的語言為豐富作品做出貢獻的時候,我們才認為他已經超越了一個小說家或者說小說匠的階段,他可以說是一個文學家了。
文學沒有工具價值 卻有實用價值。
出身於草根階層的鄭教授全憑「愛拼才會贏」——不服輸的刻苦精神,克服學習階段遇到的種種挑戰
「幻覺和魔幻是兩個概念,我記得前些年我獲獎之初,瑞典學院授獎詞中提到了幻覺與現實結合的問題。當時國內大多數媒體把幻覺譯成了魔幻,後來瑞典學院前院長也強調,給我的授獎詞與「魔幻」不一樣,和當年給馬爾克斯授獎詞是有區別的。我想這個詞的用法包含他們對中國當代文學的肯定,因為儘管我的作品和馬爾克斯的有相似性,但還是存在獨創的意義在裏面,我要特別強調一下這種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