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邀請家長進入課室,展現學生的學習環境。讓家長了解學校的安排,有利家校的互相溝通,建立家校間的合作橋樑。並且加深家長對子女教育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於課室中更勇於學習,建立信心。
接近3年雲端學習,學生應用科技以學習、應變及適應力的確大大提升,然生活及學習習慣、與人相處及溝通能力,以至毅力、耐力及體力卻急促下降。
如何善用這個特別短的暑假,追回未學的知識,為下一學年作好準備?就讓我跟大家說說這個暑假最應做的四件事吧!
學生在學校學習,也是生活紀律的一種訓練。難得的復課,如果不想得而復失,就要遵守一切的規則,同心協力去完成一件事。
除了創意、思辨、合作等能力,令學生能夠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是我們的重要教學目標。今次疫情,就考驗哪些學校、哪些學生應對得更好?沒有老師課堂教授就無法學習的學生,高下立見。
我個人相信,香港學童的生涯的確是走着一條負載過重的道路。教育,原不應是這樣的。
停課不停學,早已從口號漸變成教學新模式;電子平台和網絡亦從輔助進佔成為主力教學的場所。但停課期內學生在家要自學,那應該學什麼?
在停課的日子,我和幾個同學分工完成這些練習,然後「共享」,省時省力,這樣的「學」,豈不快哉?
當習慣使用電子學習策略時,就能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參與更多,故此能否進深地讓學生進行自學就是進階的部署,例如同一的學習策略會否重用並深化?
因為沒受正規教育,沒有條條框框,反而開闊了達文西的思維。他不對學術權威低頭,敢於挑戰既有知識。
香港教育關注的只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考試主導的催動下,教師和學生為了應付沉重的課程,沒空間讓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
施教者可用以下的教育原理為基礎,設定製作原則,創造更合用、更優良的教具培育孩童。優質教具是智慧的載體!
我相信,學生讀的不用多,但要讓學生在生活上有足夠的體驗機會,足夠的遊戲時間,足夠的人際社交經驗,有解決問題的歷練,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愛迪生曾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發明是百分之一的聰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自學是人的本能,人人都有獨立學習的能力。
讀完書,總得乖乖回來找事做。你不懂中文,又有什麼理想工作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