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今天努力學習,將來孝順父母、貢獻社會、報效國家,這才是正常的生活軌跡。
家長需要學習保護子女的哲學,珍重子女如璞玉,同時掌握打磨的過程,使子女成材。
唯凡事恰到好處便可,過猶和不及只會物極必反。近年社會上有所謂「虎媽」、「怪獸家長」的現象出現,實在可悲。
Kaman不光是出門遇「貴人」,中學時期遇到好老師,大學又得系主任鼓勵,讓她覺得沒有揀錯選讀學系。老師讓Kaman積極面對人生難題:「好老師,對一個人的成長,竟是那麼重要的。」
教育上的供應與需求問題,需要家長、老師、校方及教育界人士一同反思,怎樣才可在新的時代中,為孩子帶來知識教育外,還能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吸引他們積極學習的心態呢?
設立獨立的德育科目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教學時間、資源配套和師資培訓未能配合,恐怕一切會變成官樣文章,勞而少功。
希望下一代快樂地學習,看似平凡不過的要求,今日竟成了奢侈的夢。在改變家長心態和社會氣氛的同時,教育制度就沒有改善空間嗎?
環顧今日香港教育,一大堆宏大的教育理念和方針充斥學界,這些教育理論和項目當然有其重要性,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品德價值教育。
父母應以身作則。要影響下一代,首先從自己快樂開始。
香港也許沒有森林,但香港有超級市場,有地鐡,有商場;想要學習的話,處處都是課室,人人皆是老師。
這種父母的矛盾便成為一場荒謬劇。
我們從事教育的,偶爾會說家長「太怪獸」,令子女過於依賴,但有時我們也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想,每個父母都有「怪獸家長」的一刻,只要他們能適時放手,讓子女感受失敗,間中怪獸一次又何妨呢?
如果覺得自己有做老師的耐性,有這樣的堅定信念,那才應該去從事教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