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曾說他在創作時不斷探索新題材,以避免相同的情節重複出現在作品中,而射雕三部曲的轉變證明了他不斷在創作中注入新意,融入冗雜且讓人遐想的情感敘述,年齡增長時再次重讀,會有新的領悟。
花生乃是外來物種,迄至明朝方從美洲傳入中國。開封有一種馳名小吃叫「花生糕」,有的商家為廣招徠,遂在包裝盒上印了「大宋宮廷御膳」六個大字。毫無疑問,這是違背史實的。
在金庸小說3000萬言文字中,不乏對人性、人生的探討與啟示。其中最巧妙的地方,是書中提出了問題,卻沒有確切的答案,而是讓讀者自行思考。
金庸刻意布下迷陣,隱藏了大量謎題在《射鵰英雄傳》之中。因此,幾乎每個人物、情節和各種武功招式,作者都悉數運用了「調轉」,甚至再融入「合而為一」的技法建構出來。
1954年,香港的兩大武學高手吳氏太極的吳公儀和白鶴派的陳克夫因事相約到澳門擺擂台比武。消息一出,旋即引起哄動,一時間市民在茶餘飯後紛紛談論,迅速成為城市熱話。
黃蓉不是一個只有急智巧思的聰明人,而是兼具深思細究意志力的「學者」,再加上當機立斷、略決即行的行動力,怎不出類拔萃呢!若她也就讀香港拔萃女書院,便肯定是一位超頂級的女狀元!
單刀直入,無謂宛曲。筆者敢斷定金庸借齊白石的印章來寓意小說內兩大啞謎,「調轉」與「一箭雙鵰、合而為一」。
《射鵰解謎》是庚戌子送給金庸迷的第一條鑰匙,先打開三部曲之首《射雕英雄傳》的密室暗門,為讀者解構隱藏在裏面的秘密。
緣份亦是當年被稱為民國才女的林徽因做過大公報副刊編輯,或因而使查良鏞走上同一生涯路途。
金庸將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事蹟寫成是為國為民的大俠郭靖和黃蓉,梁啟超父子及媳婦在查良鏞心中的地位定必非同尋常。
「罵武俠小說的,通常是沒看過武俠小說的人。真看過金庸的,是罵不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