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南懷瑾

錢穆的感嘆
作者:張建雄2020-10-15
當年作為中國文化歷史最後基地的台灣,卻在去中國歷史了,漢唐間的1100年歷史縮簡了,三國失蹤了,學生再也不知有諸葛亮這種智者,也不知關公這位忠義之士。
人生最高境界
作者:張建雄2020-07-16
佛道佛三者交錯,是中華文化主流,西方人何時才明白!
《讀史論知人》的五點必知看法
作者:張建雄2019-07-10
筆者相信天道是在的,回顧千年,宋神宗和王安石以熱心和勇氣,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是令人敬佩,而當時的所謂君子們,欠缺了進取精神,不能與時俱進。
兩忘煙水裡
作者:譚寶碩2019-01-27
世間如何的喧鬧繁華,也只是一場鏡花水月。明白事理,會更熱愛生活,更清晰地處事、工作、生活。
心繫文教,溫潤祥和──悼念曉暉
作者:文灼非2018-12-17
南懷瑾弟子舉辦記者會,許曉暉也出席支持,那天我沒空出席。之後約了她吃早餐聚聚舊,也是她離開官場的首次面談,沒想到成了大家最後一次約會,只嘆人生無常。
賢慧於閨閣 抱志於家國──悼許曉暉女士祭文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05
今值隆冬,晨撰斯文,我仰察天際,只見遠空中又多了一顆明亮的星光,那就是──許曉暉女士。她雖短暫地在地上伏息,但永恆地在天邊閃耀!現在只回到其應居之所。
積極佛系
作者:許曉暉2018-09-23
「佛系」一詞源起數年前一本日本雜誌,此後網絡上經常流傳「不怎麼、不怎樣,緣分到了,自然會有結果」的句式,簡而言之,即廣東話「等運到」的意思。真正的「佛系」並非消極無為,而是積極精進。
從生活解讀儒釋道經典──南懷瑾
作者:編輯精選2018-09-10
「不二門中有髮僧,聰明絕頂是無能。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南懷瑾這首詩,也能說明他不止心在普及經典,亦心繫現實社會政治。
弟子倡設南懷瑾文化中心 活化歷史建築引入社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5-21
最能體現南懷瑾對兩岸政治影響力的,就是他曾作為兩岸關係的傳話人,並親筆為兩岸密使起草《和平共濟協商統一建議書》,為兩岸破冰,以至達成「九二共識」打下了基礎。
中文要學書面語
作者:楊興安2018-01-26
有人說中文難學,原因是不懂得分門別類去掌握。因為中文之中分口頭語和書面語。語言中又分母語和地方語之別。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告別篇)
作者:施德芝2018-01-17
有人笑說,會計師最精於計算,所到之處,連草都被他們算光了。我這個安樂死的決定,也就是精算出來的。因為生之苦與生之樂,實在遠遠資不抵債,是時候要放下了。
蕭天石憶故友南懷瑾
作者:南懷瑾學術研究會2017-09-04
庶讀其書者,亦得略知其人。
蕭天石:禪宗傳佛心印
作者:南懷瑾學術研究會2017-08-28
禪宗一門,為我國佛教中之一革新派,旨在傳佛心印。
一流人才何處去
作者:南懷瑾學術研究會2017-07-17
如果一個社會多數人去學仙學道,就是亡國崩潰的開始,史有明鑒,不可不慎。
陳著《孫子兵法白話解》序
作者:南懷瑾學術研究會2017-06-26
自戰國孫子,有兵經之始,十三篇之說,為世圭臬,歷久常新。
毛宗崗批三國演義
作者:南懷瑾學術研究會2017-06-19
清初毛宗崗批《三國演義》之詞,據稱為金聖嘆同意之作,事實為何,不得而考。
南懷瑾:《四書人物串珠》前介辭
作者:南懷瑾學術研究會2017-05-08
明、清兩朝500餘年的三級功名考試,以程、朱注釋四書為主要中心。
南懷瑾先生:何謂中庸?
作者:南懷瑾學術研究會2017-04-03
必須先要做到「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際心性相關的道體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