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官方和有公權力的人,不想看見使用公帑的事物被人調侃,諷刺,抹黑,把主觀感覺放在藝術品上,那麼,他們就不要帶頭把這種壞作風放在別人身上。
2019年的社會事件猶如一顆五稜鏡,既呈現出香港問題之諸般本相,也折射出人性的深層本質。《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提出了理論分析及建議方案,無論任何政治立場的反思型港人,都值得研讀參考。
回歸下半場,香港的路不容易走,但我們優勢仍在,毋須過分悲觀。
香港社會的經濟景況,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可說是元氣大傷。而今唯盼政府推出一系列良丹妙藥方案。與此同時,政府的申訴專員公署卻宣布展開新界村屋僭建調查。作為政府部門何必使出公權力強人所難?
香港的資本主義體制,還是以資本與勞工的對立作為主要的體制性矛盾,中國的主權、一國兩制的創新都沒有改變這個本質。於是,在愛國愛港者治港的大框架下,是資本治港,抑或是資本與勞工合作治港呢?
創建香港必定不能建基於對失敗的憤恨、仇視,而是建基於勇氣、韌性,以激發人們找到生命的溫暖。捍衛真理與善,讓市民看見香港值得存在、值得捍衛、值得為此而付出、值得香港人願意重新投入這個共同體。
「借力打力」最終只會變成傷民而不利己的枉費氣力,卻傷不了真正的敵人。
是否支持黃色經濟圈,始終是消費者根據自己品味作出的自由選擇,就像堅持要幫襯交通不便收費又不菲的隱世食肆一樣。
所謂「囤地」,其實是投資土地,透過市場交易把土地的產權合併,方便土地擁有者以後能更有效釋放土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