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具備豐富的財務知識之優勢,會計師在各種不同職業角色與環境中均具有無法估計的價值。5位來自個不同專業範疇的公會會員分享其事業發展經歷。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早前在沙田科學園舉行。牛津大學Chas Bountra副校長分享該校怎樣致力解決人類目前的諸多挑戰,以及未來要怎樣推動培育創新科技人才。
但人對前景總不可能看得通透,任何涉及未來的投資,總會有些風險,要當企業家,便必須為自己的決策承擔風險。我們不用因為成功的企業家能家財萬貫、風風光光而眼紅嫉妒,也要知道失敗的企業家往往要投河跳樓。
改革開放的最重要改變,是容許小部分人先富起來。有了成果的差異,就能誘發出更多努力上的差異。這是導致改革開放後生產力大增的主要原因。
黎曉靈被傳媒譽為「時尚名媛」,她自言自小便滿有生意頭腦,在疫情期間亦不減創意,先後為香港市民建立醫療檢測車車隊、全港最「靚」的社區檢測中心等等,更為世界四處尋找醫療物資,成為真正的逆市奇葩。
《論語.學而》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仿效人類,人工智能系統一經開發後要盡快付諸應用,並以滿足用戶需求為首要任務。但「學無止境」,所以人工智能系統亦應持續學習。
中國政府在加強監督互聯網平台壟斷之餘,不少人說這是代表着政府正在打壓民營企業,我不同意這看法。在一個遊戲規則更清晰、更透明和更公平的平台上,可以預期中國企業家更可發揮他們的能力,推動更多創新的出現。
中大商學院最近發表的研究為多藝非專的朋友帶來好消息!這項研究的對象是多才多藝但無專精單項技能的朋友,結果發現他們較那些擅長某一項技能的人更可能創業,甚至最終成功當上企業家。
內地的企業家精神的發展與蛻變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的特徵,包括企業家們對改革開放大時代的感恩;企業家對某些不公平對待的寬恕;企業家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的提升。
中國企業家群體表現出至少如下特徵:離錢太近,離科學技術太遠。大多數人見錢眼開,唯利是圖,但對科學技術不那麼感興趣。商人自古就有,但企業家更多的是近代工業化的產物。
商人和企業家有關聯。「商人」的範疇要比企業家廣,但並不是所有商人都可以成為企業家,都具有企業家精神。
這些商業奇才與天才發明家只服從法律,可以在法律之下自由翱翔,不是人間神或政治權力下的臣民受到宰制。希望未來的中國會是這樣的國度。
李嘉誠在一批華商之中能夠進一步由香港走向國際,不靠政府撐腰而商業版圖可以遍及全球,就更加難能可貴。
林張這場經濟理念的論辯在中國的語境,更準確地說在中國制度,政治制度下變得與別不同,或者說變得根本沒有意義。
在《還可以更努力:周俊吉的幸福哲學》一書中,細述周俊吉的立志、理念、社區營造、實質關懷、走向國際。這本書值得大家細讀。
《意見》亮點頗多,不少新提法令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它格外重視機制建設,這正是它區別於以往類似文件的最顯著特徵。
我自己的概念是,香港若要發展科技,最直接有三張「牌」可以打:引進來、長出來、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