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求真求知,人文求善求美,兩者相輔相成。在學習中,我們經常提及「科普」,然而,我們可否加入「人普」?
正當大家在思考時,蕭斯達高維契大提琴奏鳴曲徐徐開展,其中第三慢板樂章的悲愴音符,聞者動容。法朗克奏鳴曲後,加奏《愛的禮讚》和《愛之悲》,我等陶醉不已。
這次川西之旅我注意到,國家一改從前為追求經濟成果而盲目開發,我樂見國家走對方向!我為國民生活美滿而鼓舞!我願踏足我國更多名山大川!
近日學校開了一塊田,見到老師帶着孩子耕田的情況,烈日當空,淋漓大汗,叫筆者思考老師是憑什麼招聚這班孩子的?誰不知道耕田辛苦?耕田好玩嗎?
AI科技的未來發展,不能單靠科學家和工程師,還要靠人文社科學者的參與融合。大學教育要帶動科技發展與人文關懷的結合,令兩者平衡共濟發展。
我祈禱:兩岸領導人盡快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你們最大的榮耀不是贏得戰爭,而是贏得和平。
希望人人與書為友,社會更增祥和美善。
恒大的人文教育貫穿在「博雅+專業」的教育模式之中,期待學生在吸收文史哲藝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個人價值觀、內涵與修養,並產生人文關懷,追求生活的真善美的基礎上,具備厚實的人文素養。
馬道立法官在致辭時表示,今日的學生要成為明日的領袖,須有社群意識(Sense of Community)及人文素養(Humanism)。
在AI時代,EQ和跨領域知識更重要,尤其創造力不可能憑空而降,它通常是在一個領域精熟之後,觸類旁通,把它應用到另一個領域,產生新的概念或產品出來。
目前,人類比機器人高明之處在於人情世故的應變和同理心。
饒教授曾言:「以文化超越政治、世俗而得大自在,中國文化是安身立命的存在方式。」他主張用「華學」一詞,因其超越國度,直指文化內涵。
知識是外在於妳的東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須讓知識進入人的誰知本體,滲透他的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
國際對博雅人才未必有充分了解,隨着吸納通才的就業及教育趨勢,莫教授認為是一場「路遙知馬力」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