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曾經慨嘆中國人是一盤散沙,但潮人在海外素以團結齊心聞名,無論何時何地,一句「家己人」,萬事好商量。饒公在「碑記」中對潮州會館籌建過程記述甚詳:「第26屆會長廖君烈文奮袂首倡,奔走呼籲」。
此篇章摘取了饒公貢獻敦煌學的部分事蹟,以及記敘近年學者利用前沿科技研究敦煌壁畫的方法,嘗試簡介過去70年人文學者與科學學者就敦煌壁畫的探索過程。
斗膽以我對饒公做學問所知的一鱗半爪,談談饒公的安忍和香港的文化,聲明不是講座而是與學員交流。
香港人,多聽西方古典音樂,但這次音樂會操中廣東話的觀眾卻佔了大半,有些更在音樂會後表達了他們對壁畫上的故事、樂團所用的樂器的濃厚興趣,看來敦煌音樂在本地立即捕獲了不少知音。
由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與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聯合主辦的「寓研於教──饒宗頤教授在香港大學十六年」展覽,正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舉行,展覽期至5月19日。
饒宗頤,號選堂,曾在潮州韓山師範學院舉辦高端國際學術會議。僅以此文悼念駕鶴西行的我們無限無限崇敬和愛戴的家鄉前輩、潮學領袖、學問宗師、藝術巨擘。
韓山師範學院是饒公曾執教的地方,該校長期竭盡所能弘揚饒學。饒公輝煌的學術成就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已成為韓師寶貴的精神財富。
饒公走了,在睡夢中羽化登仙,走得安詳自在。從此,天上多了顆文曲星,世間再無我饒公。現以輓聯、輓詩和祭文,悼念一代巨擘。
饒公駕鶴離去,令人悲痛不已。但轉念一想,101歲高壽,生死輪迴,是自然法則,只要人們記得這個人,就是永生。
學術的發展,需要寬鬆的環境,給真正的學者予心無罣礙的環境和條件。已故學術巨人饒宗頤,因日本佔領中國,滯留香港,因而避開戰亂和文化大革命,於是香港成為饒公得以心無罣礙的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