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李政道與楊振寧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論斷,翌年經實驗驗證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科學獎。他的研究工作對粒子物理學和量子場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香港大學4月初舉辦了首屆校長論壇,由張翔校長親自主持,幾位講者都是今年獲頒授港大名譽博士的傑出科研權威,能夠同台分享當今科學界的熱門話題,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術盛會。
「五四運動」當年曾高舉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旗幟,百年後似乎光芒不再。回望當年初心,國人對「賽先生」(Science)的期許應是為了國家富強和進步。
香港大學周一(4月3日)於陸佑堂舉行第209屆學位頒授典禮,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予7位傑出人士。頒授典禮由港大副校監李國寶爵士主禮。
就人生而言,楊先生有回首天外與腳踏實地這截然不同的兩個取向:前者是物理學,是他所承受於西方文化的;後者是故國情懷,是孔老夫子、清華園和西南聯大所灌注於他血液之中的。
楊振寧: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以後50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再見!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兩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2022年適逢楊振寧教授百歲華誕,香港中文大學特舉辦一系列活動以茲祝賀。
現代的人,都是想愛就愛,就容易出現老夫少妻的情況。古代就有很多老夫少妻,文藝一點說是「一樹梨花壓海棠」,此句出自蘇東坡一首詩。
對稱性是近代物理的核心概念,而楊振寧1954年提出的規範性理論架構,使他成為一代大師。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現代科學與傳統文化從不對立,反可相輔相成,視乎我們本身是否有能力去發掘、融滙、整合。
每一個年輕人,要想辦法發現自己的偏好,能夠發現自己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