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夕法尼亞大學在100年後,向中國的建築大師林徽因補頒學位,為大學尊重知識,尋求智慧,能帶領社會善良價值,立下榜樣。
由鄧拍板的重要國策中,又以1977年8月毅然決定恢復公開的聯考,重啟大學之門,最是功德無量。自此,教育正常化,春風化雨澤中華,科教興國重上正軌,這是中國教育發展的轉捩,上天落地下海的各類人才培育出來。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當然希望收到的學生是「宮本」或「澤邊」之流,但在現實中,不少學生其實最多也只是「玉田」,甚至只是不肯努力練習的「玉田」。
大學生要調適心態,大學教授要調適心態,社會大眾也要調適心態。普及化的大學教育,大學生要明白到自己已非天子驕子,如果要成為優秀的大學生,那麼只能鞭策自己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在課堂因為疫情而需要轉為網上形式時,整個教學模式也需要隨之轉變。
專業教師愛護學生,不會向學生散播仇恨的意識。教育的基本責任之一,是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特別是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在學生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將會為學生帶來終生的心理陰影。這是一種不能容忍的傷害。
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家長,不得不留意這種變化。要青少年純粹乖乖地埋頭啃書本,也許與時代脫節了。大學收生也須要考慮這個因素。
「我如果收你的孩子入學,我就一定會盡力把他/她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