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問問孩子為什麼,但是這很有可能得不到任何答案。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也或許不太想講話。我們可以嘗試用「是不是⋯⋯」句型來展開對話。
這所幼稚園的以「書潤生命,閱盈成長」為文化核心價值觀。記得在參訪當日,學校亦悉心安排不同的環節,讓參與者體驗非遺之美,了解文化,享受文化。
由於幼兒正值發展情緒表達的初期階段,除了關注他們身心靈的動態外,幼兒在此階段的一大特點,是他們較難明顯表達自己的情緒,因而也更難察覺和檢視他們的情緒狀況及背後的問題。
吳蓓理解到華德福教育的信念,萬事萬物的發生都有時間性,兒童的成長也有規律可循。從教育到生活,都應該遵守大自然的規律。那麼,在當下的中國,對當下的兒童來說,華德福教育應有一定的意義。
多了接納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們看世界的視角,確實與我們不同,不用勉強,跟我們成人一樣。
俠客們大多也都是平凡普通人,只是都有一顆匡扶正義、救困助弱的心。
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為教育者,我們毋須給自己加添過多壓力,始終將眼光注視在孩子身上,即使沒有做到盡善盡美,偶有爭論,也無可厚非。
眼見台灣教育愈趨多元化,立法保障私人興學及在家自學的權利,至關重要。這裏可以看見,一個尊重互利的社會價值體系,是教育多元化的根基,我們香港也要努力看看啊!
兒童友好城市的概念不僅僅是對兒童福祉的提升,更是建立一個可持續、包容且充滿活力的社會的基石。這座城市能夠以其未來的小主人為本,可以凝聚跨世代的力量,描繪更美好的未來。
學校提供了大量讓幼兒表達和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機會,他們樂意為孩子提供創作的空間,盡展孩子的潛能,為幼兒提供完全的、健康的、有價值和互動的教育環境。相信皇姑區實驗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值得業界借鑒。
網上教育行政平台EdConnect希望能夠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讓他們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中。
如果能擁抱數學多樣性和數學腦的概念,無論一個人的教育程度、性別認同、種族或族裔為何,都可踏入廣大、豐富的數學天地。 可惜,大多數的人只知道狹隘的數學,認為數學都有標準答案。我們該揚棄這種思路。
筆者平日觀察所見,表現優秀的教師大多比較關注社會效用價值。筆者建議校長或學校管理層,可以多在教師會議上分享,校內教師能表現出關注社會效用價值的故事,鼓勵教師關注社會效用價值觀。
安靜的力量從來不是哪種人的專利,幫助內向的孩子找到他們安靜的力量,引導外向的孩子通過內心的平靜來獲得力量,讓他們在自己的道路上茁壯成長。
筆者多年來,都習慣了留意有關報道,尤其是教育政策,亦會不時發表一些意見。我盤點了一下,2023年10月《施政報告》發表後本人的關注點,並與讀者分享。
在推動中華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方面,有效的教育活動能夠讓幼童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今年,筆者所任教的學校與多間姊妹學校攜手,共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運用於教育,人們的態度會很不一樣,因為總有為下一代着想的最終目的,覺得應該是可控的而不是自流的,應該是趨吉避凶的。於是有了運用「目的」的問題。例如中小學生的手機,可以說是全球學校和家長的一個頭痛問題。
對於能從心而行,不惜踏出舒適圈的幼教人員,筆者希望能多聆聽她們的心聲,互相扶持,讓大家的教學及照顧幼兒事業更多姿多彩。
筆者認為在本港幼稚園學習內地幼稚園經驗的同時,本港幼稚園自身發展的特點,也能成為內地幼稚園的有益參照。
從喝茶到品茶,再到悟茶,這3個階段體現了教育的不同層次和深度。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教師和父母可以嘗試和兒童不斷探索和成長,追求一種更為和諧、美好的教育境界。
耀中幼教學院校長袁海球教授表示:「我們很榮幸能與香港政策研究所合辦此大灣區首屆幼教高峰會。透過聯動中國及世界各地幼教專家,我們期望促進交流不同觀點,促進大灣區及其他地區高質量幼兒教育的發展。」
幼教從業員的內發動機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只能盡力創造有利同事達致事業成長的環境,並以鼓勵及理性分析的取向誘發同事的內在動機,最終希望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筆者認為校本管理要有效實踐,辦學團體必須擔任一個積極進取、務實有為的角色,而教育局應為此訂立行政準則,令辦學團體及法團校董會能領導學校推展優良教育。
感恩老師們在孩子們的幼稚園階段播下了愛的種子,相信這種子能在未來長成希望之樹,而希望,是我們面對人生各種處境時繼續向前的內驅力。
幼稚園作為學校教育的起始階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幼兒家國情懷是幼稚園教育的重要使命。
實踐芬蘭教育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師的熱誠、持續的研究與反思,以及有效的教師發展,而過程中要考慮到跨文化的差異及本地化的策略。
中國要發展為教育強國,英文學習的位置需要正視,不能因為國家安全的考慮,就索性減少學習英文的時間。
6月14日(周五)粵港澳同一堂課·愛國主義教育(幼稚園)交流研討活動在佛山市舉行,粵港澳三地學前教育工作者同台交流,如何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載體,促進幼兒愛國情懷萌芽的實踐經驗。
隨着體驗式學習為人認知,筆者寄望更多人能投身這行列,加以探討以至實踐。而教大此課程亦正招生,既切合教師與青少年及兒童工作者的專業,也有助家長建立優質的親子時間。
在學校全面加強及改善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的政策下,令幼兒深入體會中國歷史文化之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之美、民族偉大復興追夢之美,相信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素養,以美養德、崇德向善、以美育人為導向培育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