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成本高、風險大,令工商業界對科技創新發展卻步,要紓緩這個問題,企業可以「假手於人」。大學是基礎研究的基地、創新科技的搖籃,企業可以投資或購買大學的科研成果,再把它們加工轉化為產品。
香港的創新科技領域具相當優勢和充滿機遇,唯我們也正面對很多挑戰,包括金融業過於強大、營運成本高、市場小、教育制度和社會文化反創新等。本文旨在分享洪為民教授對香港創科發展面臨什麼挑戰的分析。
香港是創新者開拓內地市場的橋樑,有利促進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本文旨在分享洪為民教授對香港創科發展的分析,包括優勢和機遇,如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醫療及生物科技和培養、吸納人才等。
歐洲議會於3月28日正式通過在2035年後禁止銷售新燃油和柴油汽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達至氣候中和的目標。因應世界綠色創科發展潮流,香港須把握疫後復常良機,配合國家發展,推廣國產綠色技術。
香港的初創公司雖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卻依然面臨着難以持續創新的困境。但憑藉自身的競爭力,再加上良好的科創氛圍和政府政策扶持,香港成為內地資本走出去的高品質之選。
隨着數碼技術進步及互聯網普及,數據主義愈趨明顯,過程中產生更大量數據,這種數據化的現象(Datafication)在不同領域都有相同例子。
作為教育工作者,既不能影響科技的發展,卻可以積極發揮科技的積極效用,也應該研究(尤其是對學生的)負面風險。這方面,香港的教師,看來也是頗有優勢。
筆者建議政府不妨考慮開設「科技轉移顧問」職位,聘請多名專業顧問充當大學與企業的「紅娘」,提供適當的誘導、協調等服務,加快「產學研1+」實踐步伐。
香港大學兩位科研學者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2022年中國地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馬斯克聯署建議暫停AI科研6個月,共同訂定和實施先進AI設計和開發的安全協議。制定安全協議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但是否一定要叫停開發更高階、更先進AI系統的步伐?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與4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在首屆香港大學校長論壇上,就科學在保障人類的未來,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增長發展和解決老齡化等全球問題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進行探討和交流。
中國兩會提出「2522」框架,包括提升國內外數字治理和國際數字合作水準,以及在遵守法律法規底線的前提下,要構建多元共治格局,給市場有充足創新發展空間。
「功用準則」既無立足之地,剩下的「大」準則就只有一條:發明要新奇。但這「新奇準則」並不新奇——發明不是新奇是什麼?所以說到最後,發明就是發明。
河套區的創科合作對國家科技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但仍有不少問題亟待改善,才能令跨境創科合作事半功倍。要突破河套區創科跨境要素流動的問題,需要統一規劃河套兩側園區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推動香港數碼化經濟的進程,委員會必須盡快與國家數據局合作,設計出一套最能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國際化優勢的「數碼政策」。
在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互動中,我們必須適應和學會如何與人工智能共處,只有這樣,科技才能真正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國家最高人民法院早於2019年便開始使用先進科技輔助司法,法院亦與時並進,緊貼創新科技發展,近年已廣泛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反觀香港法院的數碼化進程卻發展得非常緩慢,遑論人工智能司法。
中國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正在重構世界秩序,重塑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格局,必須要精心栽培。
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在「尋找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論壇上分享了他從夢想到現實的創科之路。他表示,不只一次面對同期發表同類研究的論文、多年時間申請專利、訴訟經年等問題,都是創科產業同樣面對的問題。
數碼化轉型還要帶給我們多少的意外「驚喜」?筆者可以肯定,聽天由命並不是辦法,政府與企業都有責任及早訂下相應監管規範。
由於ChatGPT主要是利用英語文集訓練而創造的聊天機器人,它與用戶對答(或編寫文章)時,很自然會帶有西方文化思維,因此在某些場景中非西方用戶(例如中國人)並不適宜應用,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誤會。
ChatGPT可以做的事情令人大感驚嘆。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本身做相關研究,他認為人不能太過依賴AI,否則只會愈來愈蠢。
有專家認為,建設數據特區是讓北京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關鍵一步,也是全國的重要示範。據內地媒體報道,北京市的數據特區將推出三方面重點舉措。
筆者認為《財政預算案》的創科篇,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尾呼應,為藍圖當中各項措施投放資源,非常務實。常言道「時間就是金錢」,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各部門善用這些資源,盡快建立國際創科中心。
ChatGPT的功能被傳媒高高捧到天上,它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企業該如何定位,抱緊數字經濟發展對未來的機遇及為其風險作好準備呢?筆者認為何必捨近取遠,且看2022年8個數碼化里程碑,或可以為你解答謎團!
科技巨擎不約而同地認為,ChatGPT這類技術充滿商機,將會是工商業界渴求的智能工具;然而筆者認為,傳媒對ChatGPT過分吹捧,有點名過於實,特別是在教育應用方面。
ChatGPT的普及,再一次惹起大家關注AI是否會取代人類?將機器超越人類的臨界點,定在仿真上,是誤判。當機器有一天能夠超越人類,進行一些人類本身沒有的思維,那才是真正的警號。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廷峰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RNA計算方法,有助科學界了解肺癌形成、轉移和進展的潛在機制。
人類沒必要把自己變成飛鳥,飛機還是可以幫我們解決快速通行問題。刻意複製「造人」不如與人類能力互補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