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香港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4-24
在香港,編程科技和AI關係密切,雖然仍未有清晰人工智能教育概念和課程框架,已多被打造成中小學及幼稚園「未來教育」的學習課程,反映了背後的潛在機會。
誰能明白我這個平凡人
作者:艾雲豪2021-04-15
在分析社會資源、對趨勢追因究果時,一般人喜憑印象,以有血有肉的個體形象,代替概率思維,不就是今日常見,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雞同鴨講的根源之一嗎?
「教城書櫃」裏的香港特色STEM教育繪本
作者:徐淑梅2021-04-12
這些香港特色的STEM教育繪本,讓讀者更易吸收知識,讀起來亦倍覺有趣。
恒生銀行推商教合一 以科技新視覺關懷社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09
新冠疫情下,大量社會活動停擺,但一眾有心人並未停下,致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機會學習上進。而恒生銀行則與創新教育共享聯盟和一眾學校實行「商教合一」,借提升商業服務的機會讓學生學習新科技。
首隊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誕生
作者:徐淑梅2021-04-09
香港足球總會聯同香港電競總會及數碼港,共同籌辦一連串線上及線下比賽,選拔香港隊”FIFAe 2021″代表。「香港電競足球代表隊選拔賽決賽」4月3日在數碼港商場的電競場地CyberArena舉行。
科技生活
作者:陳章華2021-03-15
回想智能手機面世也不是很久的事。未來,其實也只會是幾年以後的事情,我們的孩子又要怎樣裝備呢?
理查·道金斯:解讀生命史的奧秘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02
各種生物的構造與功能之所以成為現今的樣貌,絕非偶然也非一蹴可幾,那些看似隨機的演化過程,卻足以構成生物體種種複雜巧妙的機制,盲眼鐘錶匠究竟需要多大的能耐,才能打造出各種精美的鐘錶?
台北自來水博物館
作者:徐淑梅2021-01-01
台北自來水博物館的前身為台北水源地唧筒室,現時已被發展成環保生態教育及親水體驗教育園區,配套包括:生態景觀步道、自行車道、環境教育中心等。
楊振寧舌戰群儒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02
對稱性是近代物理的核心概念,而楊振寧1954年提出的規範性理論架構,使他成為一代大師。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深度偽造流行 影片假可亂真
作者:黃錦輝2020-09-01
深度偽造影片滿布全球,當中假新聞(Fake News) 、誤傳資訊(Mis-information)等在網上無處不在,難以避免。
新冠疫情加速內地機械人與自動化相關行業發展
作者:謝祖墀2020-08-18
新基建將成為中國下一代智慧城市的基石,而自動化會扮演重要角色,推動智慧製造及智慧出行領域的發展。
你的寵物和你不一樣
作者:編輯精選2020-08-08
如果增味劑聞起來特別有吸引力,狗會立刻明顯的陷入狂熱,主人便認為這種狗食很讚。但實際上,可能只是聞起來很讚而已。到底,增味劑取悅的是誰?
單憑數字不能證明真相
作者:編輯精選2020-08-02
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報告機率,對於我們如何理解它,以及我們在情感上如何處理該信息,都有巨大的影響。對於和我們健康和壽命相關的信息,這點尤其真確,世上已有太多例子,可是人類依然繼續沉迷於此。
智慧城市發展:出行便利與交通運輸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20-07-31
傳感器和物聯網的進步,使監控交通的能力出現重大飛躍。現時借助先進的分析技術,可以監測車輛和行人的實時流量,以盡量減少交通堵塞,鼓勵市民步行和偵測交通事故,在東亞各國成為政府政策的一部分。
零碳經濟:氫氣燃料時代來臨 香港必須奮力追上
作者:林超英2020-07-25
到2050有30年時間,香港可以分階段逐步向前,先用天然氣代替煤發電減少排放,稍後用「零碳能源」取代天然氣。面對全球暖化,各國已搶先起步採用太陽能和氫氣等再生能源,發展綠色經濟,香港不能再落後!
後新冠疫情時代──未來的智慧城市發展 人工智能與人文智慧兼備
作者:利德裕2020-07-23
新冠疫情確實為我們帶來很多挑戰,但也帶來不少創新機會,例如近月發展不同物料和款式的口罩和新型呼吸機。專家們預料新冠肺炎疫情將加速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融合和廣泛應用,後新冠疫情時代的新常態將會是怎樣的?
利用Minecraft還原歷史、應對當下、共建未來
作者:徐淑梅2020-07-14
新冠疫情引起以網絡新形式來取代實體學生學習和參與社民社會的模式。當中尤以Minecraft(我的世界)的成效和趣味性為表表者,深受世界各地政府喜愛。香港和國內政府和學校使用的成效又是如何?
疫情下長者難適應數碼生活
作者:黃錦輝2020-07-06
不少香港長者都在網絡世紀之前成長,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相關的教育,對互聯網、社交網絡等都只是一知半解。因此,他們對生活被數碼化,未必那麼容易適應。
AI「聯邦式學習」保障用戶私隱
作者:黃錦輝2020-07-01
隨着5G及智慧城市在全球迅速發展及各地對數據私隱的關注,「聯邦式學習」將會愈來愈重要。
21世紀是弄髒的一方與假裝乾淨的一方的戰爭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21
機器人學、人工智慧、數位醫院、網絡安全……這些所有未來經濟最具戰略價值的部分,所有可激增我們的計算科技,甚至是能源消費方式、日常行動,都將變得完全依賴稀有金屬,這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可確實感受到的基礎。
21世紀科技發展迅速 如何才不會被淘汰?車品覺:大數據處理一次意外 足以致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31
公司還在苦惱如何轉型?打工仔發現競爭力開始減弱?你開始了解大數據(Big Data)嗎?再不來學習,就要被淘汰了!
STEM偏重機械人及編程 忽略科普教育
作者:黃錦輝2020-02-06
雖然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投資STEM教育,例如分別撥款10萬及20萬港元予小學及中學,資助學校添置STEM設施及教材,但不少教育工作者認為此舉未見成效,主要原因是課程設計指引不夠清晰。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沒有國家能制約中國5G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27
互聯網正由「消費型互聯網」轉向「生產型互聯網」,未來網絡不但速度更快,安全性也更高,並能針對不同的領域,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互為影響
作者:李焯芬2019-06-07
世事有一種雪球效應,但願擴展的都是好人好事。
張翔:隱形斗篷不是夢 科技可造福大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6-04
張翔校長認為,「隱形」科技在未來最大的作用,可以是早期癌症的檢測、早期地震的預防、擴增實境、節能減碳的環保項目等等。
粵港澳各展所長 建AI合作平台
作者:黃錦輝2019-03-26
香港匯聚內地以及全球的創新資源,具有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創新科技上擁有優秀團隊和國際視野。加上粵港澳地區的製造業、服務業、物流業、金融業、文化旅遊業早已相當發達,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記憶是虛構 感受卻真實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06
一旦痛苦或誇張的故事或記憶被建構,並伴隨着鮮活的感官意象和強烈的情感,可能就沒有內在的、精神的途徑能區別真偽。在我們的心智或大腦裏,並沒有一個機制能夠確保我們記憶的真實,或至少確保老實的品格。
我被捲進基因編輯嬰兒風暴
作者:陳婉瑩2018-12-20
內地有很多優秀的新聞人,只要有機會,絕對能在國際上和港媒國際媒體競爭。可惜到了峰會第二天下午,在會場已有記者接到禁令,不能發稿了,然後網絡上有些文章開始消失。熱情又專業的記者無用武之地,是公眾的損失。
這回,換人類面對末日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7
本書試圖呈現的是,辛勤拼起這片破碎且未完成拼圖之人的聰明才智,並總體考察我們周遭那來自悠遠太古的陌生地貌(無奈這兩項任務達成的程度非常有限)。
應用科技尋求商業突破
作者:編輯精選2018-08-16
近年電子商貿大大改善零售經營模式,銷售渠道變得多元化,地域限制減少,為中小微企以至初創企業帶來無限商機。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廣泛應用,亦為營銷帶來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