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千年老二的遺害 日本仍未醒
作者:張建雄2022-06-20
2022年,「四小龍」的人均GDP完全有可能超越日本,這就是千年老二的遺害,日本人有辦法站起來嗎?
烏克蘭抗戰百日 頓巴斯陷俄火海
作者:丁望2022-06-17
烏克蘭抗戰超過百日,雖然軍民抵抗入侵意志堅強,但難擋俄軍猛烈炮轟,烏東的頓巴斯地區大都已淪陷,民眾在火海、廢墟中流離失所。6月16日,法總統和德、意總理訪基輔,為烏打氣。烏方則表示,將堅持反侵抗戰。
霸道外交與雙重標準──兼論附和聲音
作者:施林海2022-06-16
西方人對外使用雙重標準,致力抹黑他國的民族認同;對内則致力維護自身民族認同,「時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如此都是維護自身利益,可以理解。但如果本國人都對這些言論拍手叫好,那就真是稀罕,也很值得深入研究。
IPEF生不逢時
作者:張建雄2022-06-16
亞洲早已有APEC,想大拜拜,年年有;又有RCEP,印度沒有加入,因為達不到開放條件,所以IPEF不可能有什麼進步條款。
俄烏戰爭損人不利己 美應速叫停
作者:黃錦輝2022-06-16
基辛格認為,拜登將美國和人民的未來押在俄烏衝突的地緣政治策略上,是嚴重錯誤的,這將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略災難;筆者對此非常贊同,並希望俄烏衝突盡快平息、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盡快停止。
做最壞打算
作者:陳景祥2022-06-15
有俄烏戰爭的先例可鑑,中國的上策是避免發生軍事衝突,因為伴隨着戰爭而來的,一定是經濟大倒退,屆時中國的競爭優勢將盡失。
霍詠強:美國推動一中一台政策愈來愈露骨 日本介入台灣問題為何用心險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5
不少評論認為美國國力衰弱,甚至瀕臨崩潰。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美國走下坡是事實,但距離崩潰、結束帝國霸權,還差得遠。事實上,美國政府目前的策略是廣泛利用自身積累的體量壓制對手來佔便宜。
拜登的國際戰略令人失望 台灣問題上日本用心險惡
作者:霍詠強2022-06-14
美國也再三強調中國的崛起已經對世界帶來威脅,正在以武力威脅台灣的安全,中國可能準備「入侵」台灣。這種講一套、做一套的態度更能惹起日本和台灣政府的「搖旗呐喊」。
美國對華政策不外如是
作者:張建雄2022-06-13
基辛格說得對,通過詭計和漸進式提出「兩個中國」的手法一眼看破。台灣問題不能成為談判核心,此事一天不改,中美關係沒有安寧,也就世界大亂了!
普京仍發帝國夢 續沙皇擴張基因
作者:丁望2022-06-10
第聶伯河流過的烏克蘭,戰火紛飛,一片片廢墟,一群群難民,一陣陣孩童的哭嚎聲,構成一幅幅俄侵烏戰爭畫面。烏克蘭人的苦難,令人戚戚然。
陶傑:是傀儡、稻草人,還是屠城的木馬?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09
拜登的「癡呆」與「口誤」,原來是另類的心理武器。美國的敵人正在籌劃「超限戰」,拜登這個「老人牌」、疑似間歇性故障的機械傀儡,有如在麥田上樹立的一個稻草人,對於烏鴉,又何嘗不是超限戰的一種?
余永定:美國不再遵守貨幣規則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2-06-09
既然美國已經表明不願繼續遵守規則,中國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保障其海外資產?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中國的決策者,也許其他國家的決策者,將非常認真地思考問題的答案。
烏克蘭當局要封殺《戰爭與和平》 遭網民「洗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09
烏克蘭當局揚言要將19世紀俄羅斯文學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的名著《戰爭與和平》從課本中移除,遭到網民留言「洗版」,抨擊當局封殺行為「愚蠢」,令人聯想起電影《偷書賊》的橋段。
編造納粹主義 普京炸出廢墟
作者:丁望2022-06-03
6月3日,是烏克蘭人抗戰100天,雖然烏東戰事暫時失利,但反抗俄軍侵略的意志十分堅定。各國譴責普京違背《聯合國憲章》,瘋狂轟炸平民的野蠻行為。
張建雄:美國對華政策三道板斧為何無效?拜登膽敢為台灣跟中國開戰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03
美國對華政策三道板斧為何無效?拜登膽敢為台灣跟中國開戰嗎?張建雄今集將為我們分析中國、美國、台灣的局勢發展。
沈大偉: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出台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2-06-02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對華政策演講實屬姍姍來遲,它是值得歡迎的。在列出中國對美國(及許多其他國家)所構成的一長串政策挑戰之後,接下就是最困難的部分:制定出一個應對這些挑戰的綜合戰略。
未來10年 中美對決
作者:陳景祥2022-06-02
中國的構想,是繼續以二戰後的國際體系作為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基礎。事實卻是,傳統國際體系正走向終結,美國必會加快主導成立不同合作聯盟,並把中俄排除在外。
槍與學童生命
作者:何漢權2022-06-01
近5年內,在美國境內校園槍擊案頻發,受害中、小學生已超過2000人。學童倒斃,血流滿地,但美國政府對全面管控槍枝買賣,仍採取放任政策。情況不改,美國學校隨時槍林彈雨,學童每天返校,生命只會朝不保夕。
為什麼民選政客無法代表民意?
作者:霍詠強2022-05-31
選舉民主的關鍵缺失在於政客,過度慣於尋找各種失敗的理由,但這是沒有意義的。所有事情的發展關鍵,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個人前途,是基於事實的發展情況。
新加坡高官訪港晤林鄭月娥 宋立功:星港領導層換班 互相「摸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31
兩地領導層均先後進入換屆階段,星洲官員此時訪港,與林鄭月娥在禮賓府會面,大有「互相摸底」的意味。
霍詠強:為什麼西方民主選舉會出現缺失?從德國、美國、立陶宛三個事件看政黨如何與民意對着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31
近年中國與西方就民主等普世價值定義上衝突不斷。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西方民選政客無法代表民意,意味選舉出現缺失,並附以德國人權問題、美國槍擊問題及立陶宛外交為例。
東亞的新冷戰
作者:盧兆興2022-05-30
中美雙方如果不再放下對抗姿態,持續的「麥克風外交」和互相對「真正軍事威脅」的認知,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把兩岸關係推向潛在的軍事攤牌,尤其是在民進黨很可能在2024年初再次贏得總統大選之後的幾年。
俄烏戰爭前車可鑑 國家發展須靠自家科技
作者:黃錦輝2022-05-30
近期俄烏戰爭不斷地升級,毫無半點在短期可平息的跡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支援之下,烏克蘭愈戰愈勇,反映每個國家都需要擁有自己的科技,才能避免受制於人。
你故意說錯,我叫你聽首歌
作者:郭一鳴2022-05-27
如果民主黨輸掉中期選舉,拜登將提前成為「跛腳鴨」總統,兩年後爭取連任將變得渺茫。循此路徑,觀察未來一段日子拜登和白宮,以及美國國會種種涉華言論和舉措,便不難明白真假虛實。
世界新秩序7年成形
作者:張建雄2022-05-26
俄烏衝突必然催生世界新秩序,美國人無法阻止「盟友追求外交獨立」,亦無法應付「對手的不受約束」。
在後疫情時代實現經濟復甦
作者:謝祖墀2022-05-26
儘管有一些反對意見,我仍認為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快速復甦的正確原則是全球化(可能以稍微不同的形式)、多邊主義和全球貿易的增長。儘管當前的逆風可能會破壞這一願景,但人們仍然渴望擁抱全球化。
從反墮胎法看美國國家主義的興起
作者:施永青2022-05-25
美國的國家主義者,已認定人口增長戰線是一條美國較有把握戰勝中國的戰線。故此,他們正準備在這方面作多一些部署。其中他們較為着力的一個範疇,就是要減少來自墮胎的人口損失。
戰爭中潛藏的假態度、真意義
作者:霍詠強2022-05-24
儘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高調表明擔憂糧食危機,卻沒有取消對俄羅斯核彈級制裁的意思。更詭異的是,美國本身是糧農產品大國,同時是糧食危機的受益者,所以其聲明到底是要解決問題,還是奉勸其他國家盡快下單?
趙明昊:拜登日韓之行的深意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2-05-24
日韓在軍事領域的政策調整,將給東北亞和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局勢增加更多複雜因素。拜登的日韓之行大有深意,美國的印太戰略並沒有因俄烏衝突而停滯,中國周邊外交環境面臨新的嚴峻考驗。
霍詠強:西方制裁俄羅斯造成怎樣的糧食危機?中國為何受一宗半真半假新聞負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24
西方經濟制裁俄羅斯,傳言導致全球糧食危機。時事評論員霍詠強剖析糧食危機製造了一宗「半真半假」的新聞,背後又有什麼西方古文明情意結的不堪歷史,以致因戰爭而衍生的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