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多以來,全球資源分配的天平傾斜,在抗擊疫情優先的原則下,投放在兒童身上的福利和資源與社會其他需要相對減少。一系列的連鎖打擊令下一代的生存發展和身心健康陷入巨大的挑戰之中。
估計中國人是不敢放大量資金在新加坡,就算香港人可以去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都是得物無所用,那些去了新加坡工作人很快就會被踢走,咁危險的事,唔會有太多香港人願意去新加坡工作。
俄羅斯幅員廣闊,經濟可以透過內循環而存活一段時間。一時沒有SWIFT系統可用,礙不了事。另一方面,俄羅斯的一些出口卻是其他國家所必需的。
2022年是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的關鍵節點,英國首相約翰遜下台,日本安倍晉三被槍殺,在歷史舞台上告別代表了帝國歷史的終結,還是政客無能?
只有中國的動員能力、組織架構和志願機制,才容許重慶山火這樣的救援行動得以有效落實。相比之下,美國的學生貸款減免計劃也只能在美國發生,為着在中期選舉爭取選票,毫不考慮公平原則而無限印鈔。
11月美國將進行中期選舉,術數名家文相濡為我們預測美國會否加入台海爭奪以及中期選舉結果。另外,在九運中,英國、中國的運程又會是如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前總統戈爾巴喬夫,當地周二晚因為長期重病醫治無效,於莫斯科逝世,終年91歲。
在中韓建交30周年之際,雙方都展現一個共同願望,就是加強在各領域合作,深化相互交流。然而,薩德系統仍然是困擾中韓關係的障礙。如果雙方能夠處理好經濟關係,聚焦於非敏感領域上的合作,中韓關係仍然樂觀。
默克爾16年後倦勤,德國體制無法再培育出代替人選,出了朔爾兹,花名「輸二次」,欠缺了默克爾的「硬净」。
了解美國如何對待像英國這樣的親密盟友之後,常常以「盟友」自居的台灣民進黨當局在美國大佬面前,會受到怎樣的「待遇」,能否保持所謂的尊嚴,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英國多個行業的工人罷工,他們為自己的利益發聲,站在個人主義的立場上沒有什麼不對;但在國家處境困難的時候做這樣的事情,會否令英國進一步失去競爭力,英國人難道不用擔心,將來會自食其果?
8月21日晚,新加坡紀念建國57周年,李顯龍總理發表演講,闡述俄侵烏後的全球變局、台海局勢緊張,新加坡作好應對戰爭的準備。在8月9 日的慶祝國慶獻詞,則提到加強防衛、自力救濟、新加坡人的歸屬感。
中美角力持續不下。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為我們分析,現時中美國力差距究竟有多大,高科技應用中國為何比美國更先進。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安倍經濟學」曾成功地將股市炒起,2022年又面臨崩潰,企業改革只從減少正式員工做起,臨時工已達總勞動力的40%,成為致命利器。
美國官員多次竄台所為何事?其中目的之一,是游說台灣晶片生產商(例如台積電)參與美國總統拜登剛於8月9日簽署的《美國晶片法案》,在美國開設更多晶片生產廠房,聯手遏制中國大陸電子產業發展。
目前香港有許多土地發展計劃,小至改變學校、大至明日大嶼,現在硏究了發展高球場計劃,只涉5%的高球場,為何忽然變成了焦點?到底目的何在?為何還要拉上「打擊資本家」?扯到中國的共同富裕上?
踏入九運,出現東升西降的格局。術數名家文相濡認為,美國制裁俄羅斯失敗後,轉打台灣牌;而2026年中國收復台灣機會大增,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兩岸局勢的演變將主要取決於執政當局的政策,如果台方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將會取得突破。然而如果台方不接受的話,中國以武力實現統一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看來,拜登千方百計要陷害特朗普。美國的黨爭愈演愈激烈,民主、共和兩黨勢將變成不共戴天,有人甚至預期會發生內戰。民主社會以和平方式進行的政黨輪替能否持續亦成疑問。
香港回歸25周年,北京對香港原有制度及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也過了一半。香港社會近年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持什麼政治立場,了解1970年代以來關於香港回歸問題的歷史,都具有重大價值和現實意義。
因應佩洛西訪台,中方制裁佩洛西家族。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中國對佩洛西制裁正中要害,形容美國是連坐法制裁始作俑者。而中國未來或以圍堵方式收復台灣。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美國欲通過晶片法案來壓制中國科技崛起。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十四五」規劃重科技發展,希望突破重圍,而香港政府大力支持創新發展,應該如何配合?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8月19日開始,國際軍事演習在澳洲舉行,德、日和新加坡等17國參加。這是俄侵烏(24/2)以來,規模最大的印太地區軍演,關乎美國主導的「印太框架」。德軍方表示,會持續關注俄侵烏事件,但不會向中方挑釁。
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要為遇刺身亡的安倍晉三舉行國葬,反對聲音達59.8%,而岸田本身支持率由58%下跌至46%,可見一斑!岸田趁勢「去安倍化」,清理內閣,亦良機也。
在美加英澳紐的主流人口中(當然以西人為主),絕大多數人都是黃絲,他們是支持民主、自由、公義和法治的,這是他們的基本信念。筆者認為,真正的藍絲大多數已遷回香港或大陸,現仍留在海外的,可分三大類。
近年來,筆者留意到台灣有兩個突出的政壇女性,堅持愛國立場,堅持祖國統一,旗幟鮮明令人嘆服。一個是洪秀柱,一個是黃智賢。兩人齊名,是反獨促統的女將,有鑑湖女俠秋瑾之風。
澳洲在種種衝突及張力中,似乎感覺自我意識之甦醒,認識到地區安全問題日益重要。我相信中國向澳方提出的「拒絕第三方操縱」要求,正是忽視了澳洲「自我意識」的形成。
回歸之初,台灣陸委會希望香港可以在兩岸交流中發揮重要中介作用;但到民進黨在2000年上台執政後,台灣就不斷攻擊一國兩制。到香港在2019年發生反修例風波,蔡英文政府更看準機會,稱一國兩制「徹底崩壞」。
兩岸和平地生活交流,合作以互動共贏,為什麼要去打仗?誰最樂意見到兩岸開戰?為什麼不接受大陸的善意?為什麼抗拒排斥相互努力建設以改進環境,讓兩岸的人民生活得更自由幸福?用更好的生活方式去互相吸引?
白皮書首次明確提出,大陸與台灣統一的問題不能無限期拖延給下一代。意味如果未能和平統一,中國大陸將考慮2005年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所提出的,以武力實現統一,阻止「台獨」勢力分裂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