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3月21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正式會談,雙方同意推進各領域交往合作,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烏克蘭人若是頭腦清醒的話,應尋求方法,盡快以非戰爭手段解決與俄羅斯之間的政治糾紛。因此,習近平今次的和平之旅,雖然困難重重,卻不能說完全沒有機會,原因是打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在莫斯科展開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3月20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一對一閉門會談,歷時4個半小時結束。兩人之後共進晚餐,繼續交流。
香港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明匯智庫合辦薈萃沙龍。資深傳媒人盧永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高級講師張少威大談中美角力,以及港人對此的了解有多深。一起聽聽。
國家主席習近平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周一(3月20日)至周三(3月20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專機抵達莫斯科,俄方在機場舉行隆重迎賓儀式。
日本政府為實施福島重建計劃,公布需要將核廢水悉數排放出太平洋,引起多國健康疑慮及強烈反對。他們呼籲要以理性、科學的態度看待經淨化的核廢水,對人體及環境傷害「微不足道」。
中國近期踐行的「大國外交」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即在國際爭端中積極充當調解人和強調非西方式現代化。
美國總統以至政府的公關策略與操作,無從評論;但在中國議題挖空心思的原因,路人皆見。陰招上不了台面不說,但為何屢試屢敗、屢敗屢試,只能說明正人有正道,用歪道非正人。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布工作報告,強調「人民至上,世界大同」,公報的數字令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進一步。
沙特阿拉伯與伊朗在中國的協調下,恢復2016年停止的外交關係。這是英法美在二次大戰分割中東之後的大轉變,歷史意義相當於1979年伊朗的宗教革命。中國是以一國之力,扭轉國際大勢。
美國對付中國只有一把「台灣牌」,亦只能要「台灣死到最後一人」。烏克蘭已死了幾十萬,跑了800萬人,經濟下跌37%,台灣人為何要學烏克蘭嗎?沒有那麼傻!
在國際政治全球化、美國全球霸權的形勢底下,烏克蘭傾向任何一方帶來的後果,都會影響中國,中國不可能置身事外,等待戰火燒至眼前才作反應。
2022年中國人口減少了850000人,西方反華人士驚喜若狂,中國崛起停止了,真的嗎?
3月7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長篇報道,引述匿名的美國官員「爆料」稱,新情報表明炸毀「北溪」管道的是一個「親烏克蘭團體」。消息人士表示,破壞者「極有可能」是烏克蘭人或俄羅斯人,或是兩者結合的組合。
近來世界發生多宗大事,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留意到,國際傳媒在報道上多針對中國氣球事件,而忽略其他大事,尤其是關於華府的醜聞。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在北京,全國人大代表、外交部部長秦剛首次以外長身份出席中外記者會。他說,當今世界正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國際傳媒不顧事件輕重緩急,將報道焦點集中在「中國氣球」事件上,批評其為中國間諜行為,而對火車出軌、北溪爆炸兩宗新聞卻只是輕描淡寫,反映了美國的傳媒霸凌行為。
無論是中俄還是支持烏克蘭的西方國家,都被形勢牽着走;大家都感到「冇得揀」,只有各自堅持下去。
19世紀的德國威廉二世將「黃禍」放到中國人和日本人身上,120年後西方人又興起「黃禍論」,任何事情都與中國有關,但事實並非如此。
2022年初,被視為災星的土星,開始進入壘壁陣之塞外方,其軌道橫跨壘壁陣,出現代表各走極端而導致戰爭之象。土星什麼時候才脫離壘壁陣?戰爭何時才會完結?
中國政府在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發布了一份包含12點對於此戰爭的中國立場書。美國反應冷淡,甚至不認同,是意料中事,北約不理會俄的抗議,不斷東擴,背後推手便是美國。
中美關係目前仍處於鬥而未破的局面,但基礎已愈來愈脆弱。俄烏戰爭之後,中俄關係更緊密,與美歐陣營對峙之勢已成,世界彷彿又回到冷戰年代的格局。
中美緊張關係的漣漪效應正在席捲亞洲及全球,大大改變了貿易和投資的市場生態。過去幾十年來,中東一日千里的經濟發展,為外企締造無限商機。香港正好可以發揮「超級連繫人」的角色。
中國遇到上海第二季封城效應,GDP大降,全年只得3.0%,GDP回到美國的70.09%。美國人額手稱慶,但分別是中國通脹率維持在2%以下,美國則由6月的9.1%降至12月6.5%,仍是高不可攀!
從北約對歐盟的勝利看,歐洲的「北約化」為亞洲的「北約化」敲響了警鐘,我們不得不防,亞洲國家要有能力去掌握自己的命運。
商而優則仕,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成功的創業者都有一種勇往直前殺無赦的精神。但政治卻要講求折衷。
老白男的一生都在冷戰中,先是蘇聯,然後是中國,抱着美國是「頭號超級大國」的觀念不變,也只能抱着10年內擊敗中國的幻想活下來。尚幸Z世代(1995-2009)和老白男觀念不同。
俄烏戰爭持續逾一年,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華府對烏克蘭落井下石,支援措施口惠而實不至,北約更擴展至亞洲,憂慮世界正走向大戰邊緣。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2月24日,俄烏衝突已經打了整整一年,中國外交部周五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提出十二大重點。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認為,中國開始談論烏克蘭並發出一些信號,總體來說,是非常好的事。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土敍災難巨劫,連中國及香港在內的各地拯救隊,即時陸續前赴災區展開救援,先救人命,再轉送必要的各類物資。但令人憤慨的是,一些西方國家,竟提出人道救援有差別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