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20日)會見了訪華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兩人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面。習近平表示,希望基辛格和美國有識之士,繼續為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軌道發揮建設性作用。
越南在「革新開放」的過程中,或會被美國特權階層的糖衣炮彈打中,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民主化。尤其是越南南方,估計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美西方抱有幻想,這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短短兩天,在這個東歐小國上演一幕幕西方政治大戲,進行各種政治利益交易,更暴露北約企圖將亞太地區納入其版圖、把矛頭對準中國的戰略野心。
俄烏戰爭令俄國總統普京在國內的聲望不降反升。利用這場戰爭以使他的執政野心可延續下去,也許就是他不想結束戰爭的最重要原因了。
法國精英社會,名校如ENA,一年才80畢業生,前途大好,但普通人是無望的,如何改革?馬克龍要去貧只能求助中國!
從紅衫軍大規模示威、前首相阿披實發動政府軍清場,泰柬邊境爭端到2014年的黃衫軍大規模示威,我親歷了那些年的泰國政治軍事局勢現場,獨家專訪紅衫軍、黃衫軍最高領袖,訪問前總理阿披實以及副總理素貼。
美國財長耶倫結束訪華行程,但雙方關切的問題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耶倫此行是否無功而返?中美緊張關係會否可以調和?來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說法。
俄羅斯不同塔利班,烏戰消耗遠大於阿富汗之戰,戰場不能勝利便要敗退。拜登與美國正處艱難時刻,此所以可以容許澤連斯基的新納粹主義政權鋌而走險。
美歐的「選擇性脫鈎」將集中在高科技、高技術領域,相信美國對中國的懲罰性質關稅,有部分將會撤銷。對香港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好消息。
驀然回首,甘廼廸處身的,是一個大時代。甘廼廸上任的時候,正當是冷戰的高峰,而甘廼廸當年的競選口號是:「這就是就偉大的時刻」(A time for Greatness)。
一旦日本啟動排放福島核廢水,港府會即時禁止從東京都、福島縣、千葉縣、群馬縣、茨城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及琦玉縣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香港。
法國巴黎和馬賽的非洲移民後代,即使福利充裕,卻精神空虛,在社會夾縫中漂流。正如馬克思預測:城市的工人階級一定發動革命,將怒火宣洩向壟斷生產技術和資料的資本階級。
加拿大移民部宣布修訂為香港人而設的「救生艇計劃」,擴大Stream B「工作移民」永久居留政策,取消大專畢業學歷限制,8月15日起生效。
6月18日至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對北京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以期重啟兩國政府之間脆弱的溝通渠道,並穩定已跌至數十年來最低點的雙邊關係。
觀之目前美國大選形勢,要擊敗特朗普,不可以像特朗普。黑利的出身、種族、姓別都有利締造一個有別於特朗普的形象,亦是在保守州份裏第一位南亞裔議員,同時是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
沒有霸權主義,天下必亂,割據之後是互相爭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現在正是合久必分。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方願為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並確信上海合作組織一定會在未來幾年不斷發展。
習大大宣布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稱「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三者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三者要有機結合。
美國財長耶倫周日結束4日訪華行程,她期望此行有助與中方新的經濟團隊建立具彈性和有成效的溝通渠道。
今年是太乙數52局,太乙在離宮第一年,古人稱為「大臣誅」,俄羅斯便發生了兵變,普里戈津與俄軍總指揮部發生嚴重矛盾,「大臣誅」的說法應驗?
「鳥之行空,魚之在水,江湖相忘,雲天得志,知恩報恩,以直報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筆者認為,這應該是中日民間世世代代友好的基本立場。
耶倫是繼國務卿布林肯後,不足一個月內第二位美國內閣官員訪問中國,耶倫抵達北京時,天空剛好出現彩虹,是往後中美高層互動有回暖的好兆頭?
自「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三省以來,日本侵華戰爭奪走三千萬中國人的生命,對中國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近日在一次飯局,一位經濟學家說,日本戰敗之後沒有賠償中國,但這筆賬一定要清算,而且總有一天要討還。
美方將中方長期的援外政策妖魔化為「債務陷阱」,再用各種「聖母視角」,迫中方為窮國減債。美方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求最有份量的債權國中國減債」。
在「後氣球時代」,美中對抗的新焦點是加緊對華實施技術封鎖和貿易制裁。然而,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中美關係或會保持相對穩定。拜登為免「口無遮攔惹麻煩」,中美也就「氣球事件」達成妥協。
奧巴馬年代,2009年財政赤字才1.41萬億美元,特朗普和拜登,這兩位大花筒竟毫不費力就把美國赤字推至最高峰。面對中俄伊沙的種種崛起,美國能不怕嗎?
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強調「排放核處理水是日本政府的決定,報告既不推薦也不支持該政策」,但日本政府則繼續向國內民眾及周邊國家説明「安全性」,以啟動最快8月排海的計劃。
若果《維也納日報》能發揮它作為官媒應有角色的話,奧地利政府再窮,也不至於每年連1,800萬歐元也拿不出的。很可能奧地利政府是有心叫這份歷史悠久的報紙壽終正寢。
「背叛」,在一個毫無道德土壤的國家,在被列寧和史太林曾經統治的國度,就有如漢堡包對於美國人,只是平時生存的基本概念。在那種環境長大,不會知道什麼叫公義,也不會信守承諾,且這場內戰不可能就此完結。
常駐過非洲的朋友都明白,聚散原來是這樣的自然和順理成章。懂得這一點,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溫馨,別離便也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