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從民族主義到社會主義到中華文明
作者:關品方2022-05-21
「一國兩制」不表示香港要取消資本主義改行社會主義,而是要明白到中國在發展自具特色社會主義的同時,資本主義制度其合理性的一面有極佳的可供參考對照的作用。
3幢歷史建築列法定古蹟 大會堂見證5任港督就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20
特區政府周五(5月20日)刊憲,公布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位於中環的回教清真禮拜總堂、香港大會堂,以及旺角的雷生春列為法定古蹟。
潘國山:彌補區議會局限 倡建「地區治理平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20
新民黨副主席潘國山接受本社專訪時認為,區議會很多反對意見流於片面,民生問題往往偏向功利的方向思考,缺乏宏觀全局的觀念。另外,為了解決政府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也必須構建一個多方共存的平台。
改革要講天時地利人和
作者:郭一鳴2022-05-20
李家超的意願能否變成現實,關鍵不在架構如何調整,不在增加多少部門和高官人手,而是在他能否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的難得機遇,特別是善用人和,做到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組建一支3A管治團隊。
「一港三制」的「防疫商務特區」芻議
作者:張量童2022-05-20
筆者相信,如果此安排能在香港成功實施,將有可能被複製到深圳、北京、上海、重慶等各大國內城市,甚或紐約、倫敦、東京、法蘭克福等國際城市。屆時,國際商貿往來便可藉此安排得到大幅促進。
社會契約──公共行政「績效管理」的核心理念
作者:尹瑞麟2022-05-20
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競選政綱題為「同為香港開新篇」,當中較多是願景性的文字,欠缺的仍然是市民能看得見、抓得到、有份「同」行參與的政策制定和推展,以及大眾日後能用以衡量成果的績效指標。
宋立功:重置中央政策組勢在必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19
李家超多番揚言要加強政府的政策分析、統籌,以及掌握輿論能力,但卻未如外界建議般重置中央政策組,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認為,這時候不提出來,或許是為了保留第5屆政府的面子,但重置中策組一事勢在必行。
重組政府架構與發展北都的核心啟示
作者:陸恭蕙2022-05-19
無論下屆行政長官所憧憬的架構重組方案如何,新任的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都應採取橫跨各政策局及部門的方案,以助香港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梁廣灝:鐵路工程延宕 帶來深刻教訓
作者:編輯精選2022-05-19
再一次,香港在規劃和建設一條重要的鐵路線方面汲取了慘痛的教訓。我們延遲實施基建計劃的時間愈長,時間和金錢成本就愈高。
重振經濟 建一個精幹財金班子
作者:陳景祥2022-05-19
過去3年香港在動盪中仍勉強捱得過去,靠的是名副其實的「吃老本」,特別是庫房充裕的財政儲備。當這些經多年積累的儲備逐漸用盡時,我們還有什麼新的經濟發展足以繼續為港人提供工作職位、為庫房積累財富?
治大國若烹小鮮
作者:孫明揚2022-05-18
構思政策、草擬法律、釐定非法行為的範圍及建議罰則往往由單一政策局統籌。但立法後,在各區的執法工作則分散不同部門,呈現政出多門的現象,也形成民眾與政府的疏離感。
安得廣廈千萬間
作者:何漢權2022-05-18
李家超候任特首公開指出,施政要以結果為目標。杜甫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目標,亦是結果。
周永新:沒有深入了解貧窮成因 扶貧政策難免失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17
港大社會工作及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斷言,香港的貧窮問題不會消失,但如何減輕市民生活上所承擔的困苦,市民期盼李家超出任行政長官後,能真正為他們做實事,不再單單追求削減貧窮人口數目。
亞運延期可更充分準備 迎接亞洲新時代
作者:關品方2022-05-17
港府今後似乎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和亞洲各地的文化交流,鼓勵更多東盟國家的青年人來香港留學和工作。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是全球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心之一。
劉兆佳:人心回歸工程 循三階段推進
作者:劉兆佳2022-05-17
從政策的角度看,香港人的「人心回歸」應該是依循三個階段推進。伴隨着這幾個階段的發展應該是香港人對國家民族的認知不斷提升,進而對國家民族的感情日增,而最後則產生愈來愈強烈的、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潘燊昌博士:定指標 創績效 強化政府管治
未來5年是開啟「愛國者治港」發展新篇章的關鍵5年,社會各界均對新一屆政府有着極高期望。短期內希望政府盡快訂立與內地及國際的「通關路線圖」,長遠期望帶領香港實現「十四五」規劃之國家目標。
回收業何去何從?
作者:羅祥國2022-05-17
港府已經失落2013年環保藍圖的目標,新藍圖的目標又如何?到2035年,現在有關的負責和執行官員,很可能已經離任。現在如何為環保署及相關官員,制訂一項合理可行的績效指標,這是必須深思的。
現在應和美國「大殺傷力網企」保持距離?
作者:霍詠強2022-05-17
壟斷全球的美國網企已經「明刀明槍」,擺明是用來協助美國控制全世界輿論、操控國際社會氣氛的工具。過去幾年,中央多次提及「講好中國故事」,但中國要爭奪話語權,第一步是什麽?平台。
霍詠強:美國大殺傷力網絡企業如何控制全球輿論? 中國怎樣反制 建立平台說好自己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17
美國幾十年來掌控全球網路言論,操控世人價值觀。日積月累的偏頗資訊建立如今所謂「民主」社會的意識形態,其殺傷力及影響力遠遠比真正的戰爭還要兇狠。立刻去片,聽聽時事評論員霍詠強分析。
呂大樂:抗疫邏輯講清楚 市民跟隨少疑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16
呂大樂教授斷言,「一套不能首尾呼應、貫徹始終的安排和做法,最後一定會出問題。發生問題之後才追究責任,恐怕為時已晚」。
劉兆佳:國民教育不貫徹 人心回歸成畫餅
作者:劉兆佳2022-05-16
平心而論,由於中央已經把「人心回歸」視為重要戰略任務,最近兩、三年特區政府在學校內推動中國歷史教育、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方面較以往積極,但力度和成效則遠遠不足。
東鐵過海段周日通車 林鄭月娥:貫通港九鐵路網 市民出行更方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14
東鐵過海段周日(15日)通車,港鐵周六(14日)早上在會展站舉行慶祝典禮,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一眾嘉賓主禮。
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的成本效益
作者:梁天卓2022-05-13
內地一些城市正邁向對新冠疫情實施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根據野村估計,如果這種做法普遍推開,中央政府可能會付出相當於國內GDP 1.8%的代價。是否物有所值?這裏有兩點值得留意。
不懂經文 也要祈禱
作者:劉銳紹2022-05-13
眼前,很多人感到無事可做,無力可為。年輕一輩更感到,有力無處使。但即使眼前很多事情也做不了,最低限度還有一事可做,也必須做,就是為世界上的好人祈禱。
新一屆政府要做什麼?
作者:陳景祥2022-05-12
經過近3年的社會動盪和疫情摧殘,香港元氣大傷,表面穩定的背後隱藏着一股中產移民潮,及年輕一代的躁動不安。未來5年政府要安定人心,令社會逐步走向和諧,也許需推動幾項大型社會計劃。
陳日君被捕後保釋候查 教廷:關注事態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12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分別在5月10日及11日採取執法行動,拘捕2男2女,年齡介乎45至90歲,與籌辦「612人道支援基金」有關,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第29條。
架構重組不宜太急就章
作者:張量童2022-05-12
架構重組牽涉複雜的行政革新、龐大資源的投入、工作心態的調整,港府應該以前瞻的眼光去進行這次架構重組。筆者明白背後或許牽涉一些人事安排的政治考慮,但希望基本考量還是要回歸到理性分析。
一個截然不同的香港政局:李家超是否要平衡中國利益和國際對香港的期望?
作者:霍詠強2022-05-11
李家超要向什麼人描繪香港的未來?自然是相信中國持續發展、香港可以共同邁進的一群,至於餘下對中國繼續抱住懷疑態度的,多說無謂,在未來,他們只需要看到香港發生了什麼、沒有發生什麽,自然會作出選擇。
陳言務去自鑄偉辭
作者:文振球2022-05-11
由佔中到黑暴到疫情期間,政府的文宣已一直處於捱打而被動的下風……相信就算將來真的準備成立「心戰室」,統籌政府的文宣工作,如果未能由真正懂得文宣創作的人主理,恐怕也只會是笑話連連。
桐油埕裝桐油
作者:孫明揚2022-05-11
候任行政長官個人的歷練在其政綱當中一些章節反映出來。最顯著的就是他對強化來屆政府應急能力,增設政府動員機制的構思。當危機出現時,便可以集中指揮,盡快作出反應。但方案殊不容易,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