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接受本社專訪,認為香港已變成一個孤立的地方,亟待政府推出新措施,通關、挽留本地及吸引海外人才,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政府治理水平任何時候都會受考驗。最近有幾件「小事」看起來「無關大局」,但卻值得深入討論。
7月21日的書展舉行主題講座「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過去、現在、未來」從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的角度去回顧歷史,探討未來,點出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發展。
正因美國擁國際敘事話語權,與他們講好香港故事,不啻與虎謀皮。我們一定要正視這冷酷事實,思考究竟講好香港故事的對象是誰,然後再深入研究內容。
曾有一位朋友第一次到訪新界古村後,有感而發的說「這裏不像香港,也不像廣東農村,它是獨樹一幟的新界人文風景。」
除了國防、外交,其他都是香港政府管治嗎?高度自治有哪些範圍由中央授權?一起聽聽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剖析《基本法》內容。
不少民調皆顯示政治氣候已經開始好轉,港人對國家和一國兩制的印象有顯著改善,而中央亦釋出不少信號,明顯有開新局的意味。
只重程序,違反常識,不講人情的官僚文化,事實上也非始於今天。
2022年授勳及委任太平紳士名單周三(7月27日)於憲報刊登。今年共889人獲授勳及嘉獎,其中7人獲大紫荊勳章,包括行政長官李家超、行政會議成員張宇人、終審法院資深常任法官李義等。
旨在清除阻礙一國兩制全面和準確實踐的因素和蕩滌內外敵對勢力流毒的工作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但遠未完成。鑑於這些工作的長期性、敏感性和複雜性,難以一蹴而就,所以日後必須努力不懈、堅持到底。
「當所有人認為天下太平、十分富裕,我有興趣研究哪一個人會受困於貧窮。」因為這一種「包拗頸」性格,令社會學家呂大樂教授先後開展一個又一個的研究,最終目的,不過是觀察社會不同的一面。
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今年書展推出兩本政論結集,中英各一。周日她與金管局前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舉辦座談,笑談香港的政經風雲。
對於香港融入國家整體發展,「快」不一定「好」,決策者需要反思歷史,汲取教訓,牢牢抓住融合的主要瓶頸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我本來不想到書展去,也沒準備買書,因為預期找不到那些被視為「敏感」的書,屆時失望而回就不好了。但結果沒有令我失望,因為果然找不到那一類書;既然結果與預期一樣,沒有期望,自然不會失望。拍掌吧!
SSD原意是需求管理,既然無法短時間大幅增加供應應付龐大需求,政府推SSD去減少需求,聽來像挺合理。然而,雖然SSD成功遏止了投機性的需求,它也同時遏止了投機性的供應和二手樓的供應。
如何保證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一起聽聽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從習近平重要講話中找答案。
行政長官李家超委任8名副局長及11名政治助理,將在本月25日至下月15日先後履新。其中有公務員,亦有新面孔加入問責團隊。
新聞界既要維護新聞自由,發揮傳媒監察力,又要重視新聞道德和社會責任,沒有專業精神,便會失去平衡。
香港整體航空業是否能夠從一個較保守以大都會經濟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跨越到能在開放大灣區經營的多元新經濟競爭模式?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07-21
蕭澤頤指不少被捕的年輕人在冷靜下來後,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願意承擔法律後果,整個社會應給予他們機會。警隊於2020年初成立了社群參與工作小組,以跨界別、多專業模式幫助年輕人。
政府的工作能力為人詬病。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認為,現屆政府壓力不少,問責官員需要向特首負責,而特首需要向中央負責,問責官員不能再得過且過,「當問責制無到」,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上班。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接受本社專訪,認為香港已變成一個孤立的地方,亟待政府推出新措施,通關、挽留本地及吸引海外人才,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習主席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殷殷期盼,蘊含着豐富的政治智慧,也包含着許多實際可行的建議,為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治理方向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戰略指導,也代表着中央全面管治權的精準行使。
近年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概念備受爭議。當年的立法原意是什麼?為什麼司法機構可以由非港人擔任要職?一起聽聽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為大家講解《基本法》內容的條文。
香港再次被親西方媒體標籤為已死亡、失去自由;但現實卻是近10年來最平穩安樂的日子,社會正努力扭轉過去不作為造成的問題。到底誰在説真話?誰在欺騙世界?
日前4名襲警案疑犯落網,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疑犯試圖潛逃只是疑心生暗鬼,安分守己者無需擔心。他又認為中國才是以民為本的民主國家,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出席研討會並致辭。他指出,習近平的「七一講話」,指出一國兩制必須長期堅持,充分彰顯了中央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認為,現屆政府壓力不少,問責官員需要向特首負責,而特首需要向中央負責,問責官員不能再得過且過,「當問責制無到」,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上班。
港府高官與立法會議員進行廳前交流會,是近日官方和建制大力宣傳的新猷之一。與其心勞日拙閉門交流,不如走出議事廳,公開與民眾對話,不是更好嗎?
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心將會是李家超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言「政通人和」,縱使有最卓越的團隊,若缺乏市民的支持,政務成效恐怕仍然難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