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必須兩條腿走路,重振我們的貨櫃碼頭業。香港政府現在對航運中心的發展策略本末倒置,在立法會內似乎完全沒有任何異議,這是非常奇怪的!
至於有人擔心澳門比香港「更聽話」,日後有利於澳門的措施可能比惠港措施更多。我想,這也是無謂的擔憂。今天無論在香港或澳門政壇,還有誰「不聽話」?
北上消費成風,中港兩地價格嚴重脫節當然是主因,港人北上愈來愈方便亦起一定作用。一國兩制下,法治制度和金融制度是兩制最重要的體現。人才和資金往來,一國之內是交易費用是愈低愈好的。
當問及「未來3年最重要的經濟挑戰因素為何」時,香港和星洲民眾最擔心「急遽的通貨膨脹或降息」會衝擊經濟。對比其他地區,內地民眾將「中美貿易戰再起」視為首要經濟挑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18日起,一連三天訪問澳門,並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2月18日起,一連三天訪問澳門,並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
澳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1+4」發展方向,除了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還大力發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科技、會展貿易及文化體育等產業,年輕人的出路有了更多選擇。
當局還要致力擴大旅遊業的「外循環」成分,爭取內地以外的遊客和他們帶來的外匯,收窄因港人外遊流出港元與外國來港遊客帶來外幣的國際收支平衡。
香港與內地確實有很多不同,但不能以一國兩制為不能改變的藉口。小小的改動,諸如取消港鐵不合理收費、實施一地兩檢、港珠澳大橋金巴全面採用電動車等等,都可以降低有形的費用成本和無形的時間成本。
為何北部都會區難以吸入香港發展商入場? 哪些高端產業適宜投資新界北?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既是愛國的香港商人一直都享受着政府不干預政策的好處,這回被政府要求出力,心裏又怎樣想呢?傳統智慧認為資源由政府分配,效率偏低,持相反意見的卻說,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
中央明年大水漫灌刺激經濟,能應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特首司長齊赴京述職,香港在中美貨幣戰能扮演哪些角色?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北部都會區發展必須將建設通訊設施視為重中之重,以支援區內創科、商貿、教育,以及康樂和現代漁業的發展。而特區政府必須具備前瞻性眼光,將低軌衛星通訊普及化納入發展規劃,提升5G和未來6G的覆蓋率。
全力拼經濟、為社會創造更多機會和財富,可為社會應對各種問題締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每個發展階段,都難免遇到挑戰,我們直面應對的同時,更要把目光放在更大的機遇和前景上。
香港的安定繁華和發展不可能由中央政府買回來,也同時與內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香港要改革,目標也應該鎖定如何確保經濟增長,並且利用持續的經濟增長逐步化解各種問題,包括財赤、社會發展、政治穩定。
北都區發展創科產業,打造推動本港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為改變本港過度依賴地產相關收益的格局進行有益嘗試。創科發展瞬息萬變,本港要善用大灣區以至內地的產業鏈及市場環境。
身兼清真國際香港協會創辦人和中電客戶諮詢小組副主席的余壽寧表示,推動電能車和環保,需要持續不斷的解說外,也要為各方持份者切實解決推行的問題才能成功。
我不懂金融,只覺得nothing is free。提振、穩住市場的錢用了是否要補回去?美國靠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向全世界借錢,大半個世紀下來,累計欠下幾十萬億美元。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4-12-12
筆者認為給予市民希望、穩定中產民心非常重要。建議政府向市民尤其是中產派糖,例如下調薪俸稅及減差餉,消除怨氣之餘,亦讓市民有更多額外資金消費,如買衫及食飯等,促進香港經濟增長。
非常渴望讓香港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對我而言,這是香港韌性最重要的動力之源。
過往經濟好的時候,政府主導的新發展區規劃,地皮都能夠在預期範圍內在市場有序消化。今非昔比,是時候區域規劃也應該汲取商界和專業界意見,精準地為北都大計作適當調整。
林筱魯認為,片區開發模式並非新概念,唯近年港府罕有採用。而開發片區涉及的資金龐大,現時市場氣氛影響投資信心或見不足,政府小心規劃發展片區時,更要敢於創新推行,政府先行做好必須的基本建設是踏出好的一步。
雖然香港特區問責官員因表現受質疑而被免職的情況並不常見,但李家超政府今次將表現不佳的兩位局長同時解職,仍值得外界關注。
對上級來說,自己跟自己捉棋,怎樣放棋子也沒問題;有棋子被棄掉,馬上又有人漏夜趕科場,外界已見慣不怪。不過,這次換馬多了一個看點,新華社比港府更早發放消息,反映了什麼?
香港高等教育在「全國一盤棋」的布局中扮演極重要角色,80公頃土地供大專院校擴展實在是太小家子氣!香港要發展成國際教育樞紐,政府就必須重新考慮,大幅增加北都的大學用地面積。
國務院根據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提名和建議,任命陳美寶為運輸及物流局局長、羅淑佩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在《明報》撰文表示,銀髮經濟並非新事物,唯多年仍然未有成型,為商界提供額外商機,皆因長者消費能力有限,並提出五大範疇供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考慮。
中國的經濟改革,一直都借助市場和全球化,唯改革過程中也嘗了不少苦頭,不時有「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感嘆。這問題的來源,其實正是對人性的不了解。
中國造船業能超越日本和韓國,得力於哪些因素? 香港人在國家現代化能扮演哪些角色?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