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年政府仍有管治威信,香港多少也處於順境,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是要改善貧富懸殊、令社會公平一點,而不是像今天般需要大刀闊斧改革,以達至經濟轉型、為香港另覓出路。
美國國會自9月9日復會後,展開了所謂「中國周」,密集表決了多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旨在抗衡中國的影響力。Orientis首席經濟師、學者徐家健認為,美國眾議院今次通過的政治意味大於實際經濟影響。
良治靠的是為人民做實事。光是憑金主支持選舉勝出的國家領袖,如置民生於不顧、窮兵黷武、講一套做一套,不過是虛有其表的霸權而已,稱不上民主。
美國及其盟友威嚇對華實施貿易禁制,限制進口AI晶片、提高關稅限制入口電動汽車,擾攘多時,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指,外媒攻擊中國產能過剩,以貶低新質生產力策略,其實只是暴露他們的一知半解。
毫不誇張地說,此次峰會把中非合作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處理與非洲關係的方式和作風與美國迥異,中國把非洲視為命運與共的夥伴,誠摯關懷非洲人民的福祉,尊重非洲國家的主權,絕不干預它們的內政。
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訪華,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此舉是為了穩住中國,好讓她全力摧毀俄羅斯,一如1941年德國在打敗西歐後進攻蘇聯。
中國領導人將對非洲的大規模援助,視為必要的外交政策工具,可以推動南南合作、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克服欠發達問題,並推動與中國有着相同痛苦和殖民歷史的非洲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GDP體量的增長明明白白擺在那裏,多年來早被美西方研究得清清楚楚。美西方以中國為競爭對手,採取高度警惕甚至敵視的態度已非一日,不是中國韜光養晦不爭辯不宣布就可以避過。
制度進步並不表明中國的制度建設已經完成。在很多方面,例如如何處理核心與黨內民主、核心與集體領導之間的制度關係,黨內民主與社會民主之間的關係、黨的領導和法治之間的關係等,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間。
中國要解決的,是如何在全球化3.0中建立一個新國內與國際體制,防止互卡脖子,重建互信。這是世紀級的挑戰。
修改憲法、法制建設、領導幹部任期制、年齡限制、集體領導體制、幹部任用制度、基層治理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制度,都是在鄧小平時代確立起來的。
盧兆興教授認為,儘管兩岸政治存在分歧,但近來兩岸關係呈現出一種新趨勢、新模式,互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深入。如果正如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所強調的那樣,實用主義戰勝了意識形態鬥爭,那麼兩岸關係仍然
在中央以全面、深化、大膽、進取、創新和睿智的改革方針下,中國見頂論提出的窒礙中國長期持續發展的結構性因素將會得到妥善和有效的處理。如此一來,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會獲得無窮的澎拜動力。
當今的中國,權威和威權並存。中國一黨有效專政,要靠的是建立有洞見、敢作為的文化,及抑制崇尚威權的文化。
許楨強調「外交無小事」,就算在拜登任內,中美都未能就這些常規議題有實質性進展,但防止雙方出現誤判也是非常重要。
金融強國建設在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階段佔有一席重要地位,值得香港特區金融業界高度關注。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表示,當前內地和香港面對着氣候變化、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挑戰,應對的關鍵是領導力,需要通過改革為中國和國際社會帶來實質益處。
李家超表示,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多項涉港的重要舉措,包括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等。
中國為抗美國圍堵,便更要與越南和好,消除西南方最大的威脅,尤其是美國在菲律賓設軍事基地,中國若失越南支援,南海勢危。
儘管兩岸政治存在分歧,但近來兩岸關係呈現出一種新趨勢、新模式,互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深入。如果正如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所強調的那樣,實用主義戰勝了意識形態鬥爭,那麼兩岸關係仍然保持謹慎樂觀。
在海峽兩岸的經貿活動與及人員往來兩方面,香港民間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工作應長期堅持,不可小覷香港特區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
《人民日報》及央視新聞22日分別發文表示,「今天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緬懷!」官方推出紀念郵票、20集紀錄片,《求是》重提揭開改革開放序幕的1978年11屆三中全會。
術數名家莊匡文繼續為我們剖析2024年下半年運勢,包括從命理角度看美國總統大選,以及從術數角度看中國發展。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石泰峰提出5點希望,首先是中華民族認同,二是強調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三是反台獨分裂,四是增進同胞福祉,要充分發揮港澳和海外連接兩岸的獨特優勢,最後是營造良好環境,要講好中國和平統一故事。
習近平逾半個月來首次公開露面,歡迎蘇林接任越共總書記後首次出訪中國。觀察家認為,中越領導人均展現鞏固雙邊關係的意願,但兩國在敏感的海主權爭議上均沒有讓步。
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稱,越南既要得到美國戰艦的保護,同時希冀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如意算盤是否能打得響?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人類共同未來倡議,可以有望在東南亞取得突破。王毅東南亞之行及睦鄰外交的深層意義和影響,需要正確和客觀的認識。
中國00後,在相對富裕的環境長大,教育普及,自信滿滿,有愛國情懷,不再如前輩般仰視西方,心直口快,有話說話,自信而不張揚,有高情商,完全符合「少年強」的定義。
為了有效應對美國意圖通過在貿易、金融、科技等方面的遏制,國家迫切需要在西方世界開拓新的國際經濟空間、擴大中國的發展腹地、強化歐亞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及最終建構一個強大的歐亞經濟共同體。
中國體壇人才輩出,在奧運競賽的超強地位已穩如泰山。國家體育發展的下一步應是職業化,發展自己的賽制、聯盟、俱樂部,把體育的水平推向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