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從北京和台北的角度,看加入CPTPP的政治角力
作者:盧兆興2023-07-24
鑑於中美關係的不穩定,華盛頓非常熱衷於加強與台灣的關係,並通過加大對台北的支持來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重組。
習近平晤基辛格 冀中美關係重回正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1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20日)會見了訪華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兩人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面。習近平表示,希望基辛格和美國有識之士,繼續為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軌道發揮建設性作用。
5部習近平書籍繁體版在港首發意義大 助加深了解治國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0
習近平五部重要圖書繁體版在香港書展首日書期首次發行,對於香港及澳門市民具有重要意義,有助系統性了解一國兩制的在地發展,並加深理解中國之治。
內地能透過戶籍改革來救經濟嗎?
作者:施永青2023-07-19
現時,內地有1.8億持農村戶籍的人長期在城市打工。他們在城市的僱主,在發工資時扣起他們的社保基金保費;而這些保費大都沒有撥回農民工所屬的農村社保基金的戶口,變成扣錢有你份,福利卻沒法得益,很不公平。
秦剛「失蹤」3周 外交部:沒有信息可提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8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自6月25日(周日)在北京會見越南外長裴青山後,就沒有再公開露面,更缺席了多個重要外交活動,外媒質疑原因在於其負面傳聞。
新的中央港澳辦領導班子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3-07-17
新設立的中央港澳辦最重要的政治意義,在於它是一個制定和落實中共對港澳一國兩制政策的高層機構。改變了此前國務院港澳辦與港澳兩個中聯辦關係錯綜複雜的混亂局面。
印度何時會超越中國?
作者:蔣匡文2023-07-14
今日印度GDP是中國的五分一,世界第五,但外資之投入近兩年都有減少,除非印度消除不利外資的稅法,工人及管理等問題,印度雖有進展,但要超越中國未有那麼快。
耶倫訪華無改大局 美國「選擇性脫鈎」
作者:陳景祥2023-07-14
美歐的「選擇性脫鈎」將集中在高科技、高技術領域,相信美國對中國的懲罰性質關稅,有部分將會撤銷。對香港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好消息。
AI時代的中國開放戰略
作者:鄭永年2023-07-14
中美之間的對話基礎肯定不是氣候問題,不是核不擴散問題,也絕對不是公共衛生問題,而是人工智能(AI)。
台核准37大陸師生訪問 國台辦:利促進恢復兩岸雙向交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2
台灣傳媒報道,移民署通過「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大陸學生赴台交流」的專案。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將率領5所大陸高校36名師生,本周六(15日)到台灣展開為期9天的交流。
周守仁獲擢升樞機 有資格投選新教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0
香港天主教社會傳播處表示,教宗方濟各宣布擢升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為樞機。周守仁是繼胡振中、陳日君及湯漢後,香港教區第4位樞機,有資格參與投選下任教宗。
中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務實態度
作者:盧兆興2023-07-10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方願為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新的發展機遇,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並確信上海合作組織一定會在未來幾年不斷發展。
耶倫:與中方會談有成果 有助穩定美中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9
美國財長耶倫周日結束4日訪華行程,她期望此行有助與中方新的經濟團隊建立具彈性和有成效的溝通渠道。
李強會見耶倫:風雨後一定會見到更多彩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8
本周,美國財長耶倫繼續訪問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周五與耶倫會面時說,中美關係不完全是風雨,經歷過一輪風雨後,一定會見到更多彩虹。耶倫表示,美中應加強溝通,尋求經濟互利雙贏。
香港之變與一國兩制想像
作者:張炳良2023-07-08
中央期望香港發揮好經濟城市的作用,要求「愛國」及「融合」,奈何社會卻日益泛政治化,普選和國安立法爭議擴大,主宰政情起落,左右中央對港政策。
中國借鑒美國經驗能否突破經濟冷戰?
作者:劉寧榮2023-07-03
面對美國和西方「去風險化」,實際上就是在全球供應鏈上「去中國化」,中國的反制策略也與美國的遏制策略相似,建立獨立於美國之外的經濟與安全合作體系,把美國排除在外,以便打破美國的圍堵。
中國會兵變嗎?
作者:劉銳紹2023-07-03
中國軍隊歷來都在執政者牢牢掌握之中,除了一般編制的軍隊外,還有專門保護皇族的御林軍,所以中國中古以來軍隊譁變的次數不多。
台灣再度引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議
作者:盧兆興2023-07-03
台灣有關重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爭論,對於台灣的總統競選具有重要影響,柯文哲、侯友宜和賴清德在競選中展示了他們對兩岸貿易關係的綱領。
布林肯的北京一夜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3-07-01
布林肯的一次訪問,根本無法改變美國對華戰略的軌跡,這也是美國國務院官員呼籲外界對此訪降低預期的原因。中美關係「低位震盪、邊打邊談」的新常態將會持續下去,防止戰爭以及擦槍走火引發的衝突升級成最大考驗。
黃玉山接替譚惠珠 任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9
卸任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職務的譚惠珠表示,新一屆基本法委員會人才濟濟,包括了人大、政協、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亦有資深大律師等,肯定不只6位人士替大家看着《基本法》。
李強:今年有望實現經濟增長5%目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7
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國周二(27日)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首日發言提到,中國經濟今年回升向好的態勢比較明顯,預計第二季增速快於第一季。
中美分道揚鑣?──去風險下的半脫鈎與半球化
作者:劉寧榮2023-06-26
對歐美日等國家來說,儘管「去風險」所代表的含義並不相同,但可以成為他們在後新冠時代對華政策的最大公約數。
美國欺人 中國反彈
作者:劉銳紹2023-06-26
布林肯訪華不是先禮後兵,而是上門造勢,所以內地有人稱布林肯為「布局肯」──只要是布局針對中國,他什麼都肯,每一個行動都有其動機。
福建與台灣社會文化經濟融合發展規劃及其政治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6-26
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正在明顯形成,最重要的相似之處是利用基礎設施項目和建設作為更緊密的經濟和社會文化融合的先導,隨後可能就「統一」進行另一階段的政治對話。
布林肯帶着對抗去訪華
作者:陳景祥2023-06-23
美國的盤算,是國務卿訪華可以「增進了解、減少誤判」,起碼恢復雙方一個正規且高層的溝通渠道;而最主要目的是安排稍後的習近平、拜登高峰會議。在另一場中美元首會晤前,兩國之間的緊張局面都不會出現任何轉機。
寧夏燒烤店氣爆31死7傷 習近平促徹查追究責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3
6月21日(周三)晚上8時許,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富洋燒烤店發生燃氣爆炸事故。截至翌日晚上,事故已造成31人死亡、7人受傷。
黃錦輝教授:布林肯最終獲習近平接見說明什麼?中美惡鬥 中方如何用盡一切手段脫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2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最終獲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表示,布林肯訪華是好事,中國將會集合一群與美國疏遠的盟友,用盡方法脫險。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由基辛格到布林肯訪華的逸事
作者:張建雄2023-06-22
布林肯之行是實在的,他避免了成為1979年建交後第一個在任內未訪問中國的國務卿,還達成5個合作方向,有所交待,合符美國明和暗圍策略。至於習大大和拜登何時會面,還看時機,秦剛赴美之行看來也近了!
輕舟已過萬重山:布林肯與蓋茨訪華的啟示
作者:袁彌昌2023-06-21
布林肯與蓋茨訪華帶出了一個顯淺道理:究竟中國在國際體制內或體制外,對世界不會那麼危險?究竟企業繼續與中國交往或全面與華脫鈎,會對國家及人民更為有利?這足以說明與中國脫鈎的謬誤。
雷鼎鳴:中國國家安全為何一直受西方威脅?美國怎樣由友好到充滿敵意 對中國處處打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0
回顧金融海嘯時期的中美關係,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表示,西方國家已從看不起到敵視中國,國家安全屢受威脅。一起聽聽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