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初,從熱廚房轉職到一製衣工廠的員工飯堂工作,要為1000多員工安排每日午飯。留在這樣的工作環境,為的是家中有兩個小女兒。
美食博覽、美與健生活博覽、家電.家居.博覽三項大型公眾活動由17日(周四)起至21日(周一),一連5日在灣仔會展舉行。今年是疫情後市民可以除下口罩,邊參觀邊試食的首屆美食博覽。
「為什麼想成為一名廚師?」不該是為了出名,不該是因為有幾千人來按讚,而是為了創作出一道道美好料理的當下所帶來無可比擬的快樂,並且,透過創作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其實此彭公鴨是從彭公鵝改過來的,因鴨的價錢便宜,個子小、油份少,適合4人家庭食用。其實這是從產後少婦補品改良而成,適合喜愛吃醋的人進補。
多年來出席過不少廚藝比賽當評審,有時還會參與出題目、為比賽選用的食材定案。今年當評判多了,發覺最好的比賽食材應是素食。
想對請我吃飯的朋友說:「其實最懷念的,不光是你們請吃的精緻美食,而是大家在一起的好時光。」
中式上湯芝士焗龍蝦是沒有添上牛油麵撈,因為不會放入焗爐焗至焦香。烹調龍蝦能把握八、九成熟是最高境界,一旦過火口感便不好。
不管時局怎樣,兩千多年來飲食男女自有其承傳之道。今時今日飲食男女的代表人物,我認為非留家廚房的劉健威與O Chef Lab的梁芷珊莫屬。
從前食肆有兩項方便路人之事,一是急急腳進店找洗手間,之後便頭也不回離去。日子有功,小食店在門外掛上小牌,寫着洗手間不便外借。
肘子是整隻火腿的精華,前肘是豬腳骨,肉質少,腿尖肉比較粗劣,鹹味重不宜燉湯。
吃涼瓜(苦瓜)就是愛吃其苦甘味,人愈大愈喜愛,所以不用出水搓水去其獨有的味道。
惠州乾鮮梅菜帶甜味,要配上不鹹的潮州菜甫乾和鹹檸檬,它們是一絕搭擋,能把室內養殖的魚化腐朽為活海鮮,沒話講。
16世紀,歐洲各地的貴族才開始用刀、叉、匙羹進餐。到今天,不論中西餐都有用上刀叉進食,居功者是「鮑魚大王」楊貫一。
客家菜「鹹」、「肥」、「香」,此風格放在當今減肥潮流觀之,顯然不合時宜,但卻反映了客家順應環境適者生存的歷史因由。
同級同學每次見面,仍有說不完的話題。有書友自海外歸來,我們在「飯堂」為他洗塵。有書友辭世而去,我們在追思會後,也會來到「飯堂」,喝「書友」生前愛喝的威士忌。
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今天已發生在香港飲食界,現今本地食肆誰不在為此發愁!
生粉蛋白漿的做法是以乾生粉2湯匙、袋鼠粉1湯匙、蛋白3隻拌勻,掭入生油1茶匙拌勻而成。蝦膠肉可自製用脫殼鮮蝦肉拍碎後刴至膠狀,加乾生粉、幼鹽少許搓勻便是。
豬頸肉又名肉青,是豬的兩面臉肉,爽、滑,肉脂均勻,蒸、炒、燒、焗都可口。
鱲魚連魚鱗焗可保護魚肉不乾結,而且嫩滑有汁。把欖角、芫荽頭跟風乾辣腸、熏肥肉、肝腸炒香,可令魚肉易於吸收肉香,因熱焗時間不太長。
屏山「九大簋」,因為有周潤發和鄧達智的加持,已經成為遠近馳名的圍村菜。在屏山唐人新村前村長鄧建國安排下,筆者和友人幾天前得嘗這道聞名已久的名物。
做一隻好飯腳是有條件的,一是什麼都可以放入口,都能吃得津津有味,說出好、壞口感。
每家店都是用添加劑濃縮湯來烹調湯羹,丁點肉味也沒有,化學料充斥味覺,令人十分難受,完全吃不下。首先要問問食肆的投資者,這種貨色是否可以蒙騙客人?
Kennie與Tomy「由協作夥伴進而成為拍檔」,「把很多創意付諸實行到創作上,把興趣變得專業,跟團隊一起奮鬥」。
小魚不清去魚鱗內臟,有魚鱗的油份保護,所以不易焦燶,而且有鱗有內臟味道比較甘香,這是漁家做法,不妨一試。
由國際名廚慈善會主辦、群生社慈善基金會和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承辦的「第七屆國際名廚慈善宴」將於今年10月首次在香港舉行,邀請來自22個不同國家或地區、逾400位頂級名廚自費來港於灣仔會展筵開180席籌款。
現在請人甚艱難,特別是食肆的廚師,不知到哪裏找回相等資歷的人才。
疫情大流行令世上人間虛度了3年光陰,所有事物都幾乎停頓了,如今重新啟動,才知所有親情、友情再相見相認是多麼可貴。也有不少事情要重新解凍,從頭學習。
牛扒要整件煎好再切成粗粒,這樣便可以保持均勻熟度,也可以把整件牛扒豎起,把周邊肥肉部位的油份煎透出肉香味,這樣會更可口。
是日去一間豪華版長者會所參加午間開年飯聚。這座籌建多年的長者會所,營運重點是修建全新大樓,引進先進科技幫助長者享受度假式舒適家居,猶如生活在豪華郵輪上,讓入住者優游度過美好的每一天。
當年楊貫一師父構想出版一本由他全新創作的融和菜系書,雖是30年前一哥的構想,但如今再拿出來烹調奉客一點也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