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板藍根可以治療新冠病毒?──元素論和整體觀的混淆
作者:施林海2023-09-09
用現代科學來研究草藥,如此思路當然可以,但必須認清的是,這是一種和中醫基本上毫無關係,依然處於初步嘗試的進路。這種思路充其量只具參考價值,絕對不能本末倒置,以免步入廢醫存藥的歧路。
保健品的劑量和種類有上限嗎?
作者:林嘉良2023-09-06
保健品是否食得愈多愈好?有沒有服用種類服用上限?跟藥物不同,保健品成分在身體天然存在,大部分不需要經過肝臟解毒,亦有部分會經身體轉化成代謝物,不經腎臟排走,因此劑量上限可以很高。
父親之死因中醫?──再論魯迅的中醫思路及相關啟示
作者:施林海2023-09-02
中醫的許多論爭,都源自定義分歧。只有弄清定義,了解核心,分清必須條件和充分條件,我們才有坐標準則,就能夠弄清那些反對中醫言論之問題所在,也能夠鑒別某種支持中醫思路中所蘊含的方向性錯誤。
反對中醫,底蘊何在?──從《驗方新編》看魯迅的中醫認知
作者:施林海2023-09-01
在中西文化激盪的五四時代,魯迅致力批評中醫,其背後隱藏著揮之不去的「西學鏡像」。但這面鏡子能否折射出中華醫學的本質?從魯迅視爲臨床寶典的《驗方新編》入手,不難發現他對傳統中醫並不了解,認知近乎淺薄。
港大醫學院加入《刺針》委員會 促減低心因性猝死風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1
心因性猝死(SCD)每年奪走全球400至500萬人的性命,35歲以下猝死者多為表面正常的健康人。港大醫學院夥《刺針》減少全球心因性猝死委員會磨劍3年,推出首份報告,籲以科技及篩查降低SCD致命風險。
常見保健迷思破解
作者:林嘉良2023-09-01
本文嘗試列出幾個對保健品常見的誤解,提供正確信息及解說,希望為各位科普一下有關保健品的知識,讓大家更傾向把保健品納入你的健康計劃內。
中大研究:細胞因子能促進血管生長 有助治療缺血引致組織受損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30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永德教授領導的團隊,在研究新血管如何在人體受損組織中生長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林冠傑中醫師:冷熱溫差、飲食習慣、情緒起伏 增加中風機率?中醫如何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疾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7
中風,是一種在腦部血液供應受到幹擾時發生的嚴重疾病,是香港「第四號殺手」,如何預防和處理中風?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分享。
中醫優勢 究竟何在?──中醫急症專家劉方柏教授所見
作者:施林海2023-08-25
劉方柏教授説,「中西醫各有優勢,但西醫的優勢卻相當明顯,而中醫的優勢卻常被人們忽視」。爲何忽視?很值得探討。探討是爲了還原中醫本相,令我們在某些流行卻偏頗誤導的觀念外,找到更為合理的中醫認知及論述。
上火、濕熱從何來?──從三因制宜到因發知受
作者:施林海2023-08-22
人與環境關係密切,但並非機械式的直接對等,最終還要看人體對外界因素之反應,具體症狀才是決定病邪性質的根本依據。這就是「外邪之感,受本難知,發則可辨,因發知受」之本意,有助減少自我體質認知的方向性錯誤。
青年和長者在保健目標與方針上有何不同?
作者:林嘉良2023-08-22
在人生各個階段,所需要的營養和保健方針都不相同。那麼青年人和初老人士的保健需求和營養品的使用有什麼分別呢?
炎症是患病警號?勿輕視風濕性關節炎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16
發炎並不是疾病而是身體受襲的警告訊號,當組織受細菌或病毒感染時會出現充血、發熱、腫脹、疼痛等綜合成發炎反應。這些反應有輕重和緩急,急性的發炎某程度來說是身體良好的反應,過度和慢性的炎症便會傷害身體。
個人和社會如何應付新冠和新發肺炎?
作者:鍾倫納2023-08-15
慢性肺炎降低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可以同時損害微絲血管多的器官,曾經染上肺炎者,要留意原有問題有無惡化、有無多處同時出現問題。若有宜早見醫生。
阮博文教授:政府的醫療公帑應該跟病人走 便利跨境醫療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14
我自己的看法是,政府的醫療公帑應該跟病人走。如港人已經定居內地,又沒有打算回港就醫,我認為政府可以對簽署了不回港到公立醫院就醫的人士提高他們的醫療券金額,以幫補他們在內地的醫療費用。
如何確保NMN面膜的效用?
作者:林嘉良2023-08-12
皮膚作為人體第一道天然防線,肩負起防水、防菌及防外物的天職。要將NMN滲透皮下,需要什麼技術?
在黑暗裏踽踽獨行終見曙光──記mRNA疫苗創始人Karikó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0
香港中文大學為輝瑞─復必泰疫苗的研發者Katalin Karikó教授舉辦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由署理校長陳金樑教授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以表揚Karikó教授在生物醫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不能不知道的小腿肌肉繃緊解決方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10
小腿肌肉繃緊是種十分常見的都市問題,究竟其造成原因是什麼?遇到了這個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首間中醫營養中心開幕 提供個人化體重管理方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9
康河中醫診所集團增設營養中心,結合中醫和營養師知識,冀為大眾提供專業、價錢大眾化、性價比高的營養諮詢服務,幫助客戶控制體重之餘,增強健康及預防疾病。
黃金時代展覽8月11日開鑼 130展商重塑智齡退休生活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8
第八屆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2023將於8月11至13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130個展位展示數千項世界各地頂尖健康產品、智齡科技、理財服務、大灣區退休計劃等。
NMN 面膜:美容效果比口服更見效?
作者:林嘉良2023-08-05
FDA的禁售建議,確實有歐美廠商跟從,有廠商則藉此推出含NMN的面膜,藉以規避「口服藥物」的禁售指引。這一舉措掀起一連串的問題,包括比較口服及面膜式NMN的有效程度等。
中大威院研究證新冠藥適用於嚴重腎病患者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4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研究團隊最近發現,按患者腎功能調整新冠口服藥物劑量,94%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可以成功完成Paxlovid治療。
衝擊波如何深層治療肌肉和骨骼長期病症?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03
肌肉強化鍛鍊是會使到肌肉組織輕微受損,但不會構成問題,在得到充分休息後,肌肉反而會重生而變得更強壯。衝擊波便是藉着輕微的破壞效果,刺激腦部啟動肌肉和骨骼的修復程序。
新冠肺炎後患廣而深 社會準備好了嗎?
作者:鍾倫納2023-08-03
新冠肺炎患者直接死於嚴重急性肺炎的機會較低,雖則如此,體內病毒卻多了時間和機會去破壞其他器官!具體策略如何應對?除了醫學界以外,也需要社會各界及早分析和統籌。
范鴻齡:醫管局的成功也帶來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1
范鴻齡再度獲任為醫管局主席。他在一場演講中表示,香港公共醫療系統做得好,但也面臨供不應求的情況,出現了「可持續性」的問題。他列舉了多項措施緩解公立醫院面對的問題。
夏季提防「香港手」(手癬)
作者:温愛詩2023-07-31
手癬的發生往往比足癬會遲好幾年,通常是由足癬傳染過去的,形成所謂「兩腳一手症候群」。由於手癬相對較少見,一般由足癬、股癬傳染而來,所以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非常重要,可減輕復發機會。
鍾一諾教授:反思預設醫療指示的好處和局限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31
把「預設醫療指示」的文件直接等同「尊重病人自主」的原則是危險的。然而我必須表明,指出預設醫療指示的局限絕對不是要否定它的價值。
林冠傑中醫師:如何防止再患上新冠肺炎? 飲食運動有什麼宜忌? 有助清肺除痰食療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31
新冠的影響力雖已逐漸在我們生活中淡去,但仍要注意如何避免再次中招。中了新冠之後再注意什麼?哪些藥材和食物有助於化痰止咳?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分享。
甲福明加入抗衰老保健行列的前世今生
作者:林嘉良2023-07-28
中大最近公布啟動甲福明的抗衰老用藥測試。甲福明早在1917年已被科學家發現其潛在的抗衰老功能,為什麼時至今天才被醫學界研究作為抗衰老用藥的可能性?
風熱感冒咽喉痛──從中思考兩個問題
作者:施林海2023-07-28
《傷寒論》作者張仲景在東漢時已提綱挈領地説出臨證名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症治之」,即是該用何種思路、方劑和藥物,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狀態再下決定,而不可反其道而行,被理論和觀念牽着鼻子走。
林冠傑中醫師:新冠及感冒引致喉嚨痛怎麼治療?中醫古方鹹竹蜂為何見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3
新冠及感冒引致喉嚨痛怎麼治療?中醫古方鹹竹蜂為何見效?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