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出得國際殿堂,入得廠房的科學家──專訪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校長劉建德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20
一年前,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應聘後首次到校,發現有7個人遞了信,校內人心惶惶,他上任後快手重組架構,簽下多個院校跨域合作項目,全員滿血重生。
陳肇始、鍾志平等4人獲都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20
香港都會大學宣布,將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4位傑出人士,以表揚他們的卓越成就及對社會的重大貢獻。
影后楊紫瓊、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 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20
香港科技大學11月17日舉辦學位頒授典禮,並向6位人士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們的傑出成就、對社會的重大貢獻以及對科大的鼎力支持。今屆畢業典禮有2472名本科生、3394名碩士生以及354名博士生。
世界兒童日2023:為兒童,促進共融
作者:陳晴2023-11-20
保護少數群體兒童不僅是我們的責任,也是讓不同文化百花齊放、人類文明充滿色彩的關鍵。
教師幸福感的內涵
作者:朱啟榮2023-11-20
倘若教師在自己的職涯中感受快樂與有幸福感,則教師會對教學充滿熱情與活力,如此直接與間接地影響着學生、激勵着學生,進而促使學生真正喜歡學校,熱愛學習。
教育界須告別舒適圈 迎接疫後新生活方式
作者:列家誠2023-11-18
疫情對我們開展的「文化工程」迫使我們每個人都走出去,嘗試一些新事物,尤其是在疫情後需要重建很多事物的情況下。這是一個更好、給我們帶來各種可能的新時代。
如何啟發早期幼兒的智力?
作者:林桂光2023-11-18
讓小孩分辨左右,例如吃飯時知道用的是哪隻手。鼓勵記住左手、右手、左眼、右眼等。遊戲時也多讓他們摸摸自己的左耳、右耳,摸對了就及時表揚,可以加強他們的空間感知能力。
再論100分
作者:程介明2023-11-17
關於100分的討論,絕非無緣無故的高調;而是將來歷史回顧,很可能是一個笑話。對孫子說:「你知道嗎,爺爺那時候讀書,都要爭取獲得100分!」
追住同巴士影相的青少年
作者:黃冬柏2023-11-17
這一少撮追巴一族青少年的共同特徵,一方面可以轉變為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卻可能製造出不安全、滋擾。然而他們群組內部會冒出一些指導者,就不良表現或行為提出規範建議。
共塑教育 駕馭幻變 學與教博覽2023開幕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6
學與教博覽 2023已成為一個全球教育交流平台,今年的博覽將匯聚超過400位來自本地和國際的教育專家、政府代表和學者,共同探討以「共塑教育 駕馭幻變」為焦點的教育議題。
張翔:港大要與劍橋哈佛齊名 未來聚焦深科技及持久影響力研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16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續任後曾稱要帶領大學再創高峰,繼QS亞洲大學排名重返亞洲第二後,最新「2023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排名全球第13,未來將聚焦深科技及持久影響力研究,增國際競爭力。
都大成立「香港都會大學深圳研究院」 首間香港自資院校進駐深圳虛擬大學園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5
都大成為首家香港自資院校進駐深圳虛擬大學園的學術機構,並將於園內成立「香港都會大學深圳研究院」(都大深研院),致力推動兩地在教育及科研方面的合作,共同推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請讓孩子安心自主學習
作者:教育大同2023-11-15
安心的學習氛圍是孩子做到自主學習的關鍵。請與孩子同行,尊重他們獨特的想法,相信他們有做得到的能力,讓鼓勵成為他們前行的底氣。希望有一天孩子能自信地和我們分享他新的學習發現,並告訴我們,他享受學習。
談小學的科學科和人文科
作者:蔡世鴻2023-11-15
過往小學的創科教育時數太少,所以我們今次建議初小兩節科學,高年級3節,為的是讓學生學多些、動手做和多探究,所以大家不要怕改變,最重要是為什麼要改變。
透過成長思維導向  建立正向人生
作者:林泳施2023-11-13
「他們做得到」這個信念,促使朱校長及老師為照顧學生的需要,不斷發展出不同的校本課程和設計創新的教學法,促進學生進步並發展其潛能,讓智障學生可以發光發亮!
成為學生生命的貴人──觀北京生命教育有感
作者:江浩民2023-11-13
誠然,生命教育獨立成科,有助綱舉目張,令學校不同的價值教育、生命教育專項得有骨幹承託而變得有系統。但在獨立成科的同時,「讓生命回到教育主場」亦很重要。
教大30周年校慶 李子建教授就任新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10
至於教大未來的發展方向,李教授表示大學已成立兩所全新的學院及將設立國家安全與法律教育研究中心,並會致力立足大灣區,以配合國家的策略發展。
如何看100分?
作者:程介明2023-11-10
100分制,估計在我們社會,還會維持一段時間。作為學校、校長、教師、家長,在這種強勢的傳統下,也許可以着力減輕分數的影響,減輕100分的惡劣效果;而不是有意無意地鼓勵了學生的「分分計較」。
從根德園幼稚園停辦找出業界的四點希望
作者:温志倫2023-11-10
根德園幼稚園宣布於25/26學年完結後停辦,現在就連傳統名校也經不住考驗被迫停辦,那麼普通幼稚園該何去何從?現筆者嘗試剖析「殺校」的深層次原因,並提出四點希望。
讓業界看見本地應用科學人才的實力──專訪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校長劉建德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9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教授自認超級工作狂,履新不足1年,已開拓亞洲區內不同高等院校間的合作項目,喚醒全員鬥志,積極輸出應用科學學位專才。
半個飯盒
作者:翁港成2023-11-09
起初我以為預備的飯盒不足,正想向負責老師大興問罪之師,但兩位女孩連忙表示其實在演出前不想吃太飽,所以她們各自吃半個飯盒。
何漢權校長x鄭家寶校長:學校如何善用香港豐富博物館資源?怎樣透過學生文化護照計劃做好國民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8
香港博物館資源豐富,是推動國民教育的好地方。一起聽聽教育評議會的何漢權校長和鄭家寶校長對談怎樣透過文化護照計劃,鼓勵學生善用相關資源學習。
從《全民造星》給予小學前景的啟示
作者:陳章華2023-11-08
將教育界處境和過往作比較,似乎更為艱難,但前景我們必須領略這些年輕人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從待人處事上、專業上再提升自己,以及面對困境時下定決心和保持鬥心,堅持到底。
我看香港大學校委會風波
作者:文灼非2023-11-07
校內有批評指張翔行政管理不善,人際關係不佳,從這次曝光的多宗事件,王沛詩主席除了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校長,還可以做些什麼?能否與校長冰釋前嫌,共同合力化解危機,讓香港大學可以繼續向前發展?
我看香港大學校委會風波
作者:文灼非2023-11-07
校內有批評指張翔行政管理不善,人際關係不佳,從這次曝光的多宗事件,王沛詩主席除了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校長,還可以做些什麼?能否與校長冰釋前嫌,共同合力化解危機,讓香港大學可以繼續向前發展?
創科教育「跳出框框」 強化學生基本功
作者:黃錦輝2023-11-07
科技日新月異,筆者建議在各區設立「創科教育中心」一舉,旨在為全港中小學STEAM教育適時地引入嶄新科技元素,讓學生、老師及早認識,助力香港培育站在科技時代尖端的本地創科人才。
教大獲贈多語種《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後記
作者:鄧家豪2023-11-07
文字是訊息的重要載體,為人類了解世情的重要工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尋找中國問題答案的一把鑰匙」,可以令讀者有系統地了解中國,進而讀通中國。
教大獲贈多語種《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後記
作者:鄧家豪2023-11-07
文字是訊息的重要載體,為人類了解世情的重要工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尋找中國問題答案的一把鑰匙」,可以令讀者有系統地了解中國,進而讀通中國。
施仲謀:一堂課應該是一首詩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05
洪勝生老師在福建師大附中退下教席後,並沒有中止其傳道、授業、解惑的事業,反而積極地在紙媒開闢新天地。他以其累積了數十年、已達爐火純青的語文教育功力,提煉出一則又一則的金石良言。
世界高等教育網絡的工作──高等教育的公平危機
作者:黃顯華2023-11-03
我們必須做出更加一致的努力,讓入學和成功畢業更加公平。這不僅有助於個人提高自己成功的機會,而且將使整個社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