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等待學校釋放的校友潛力
作者:吳文軒2024-01-19
校友是學校的寶物,擁有着多元的經歷和專業知識,同時見證着學校的發展。他們總有一顆心在母校,潛力亦不少,但基於種種原因,仍需要學校師長或校友會成員細緻策劃,才能把他們內裏的潛力釋放起來。
理大嶄新色彩管理技術 昇華超現實數碼體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8
理大研究團隊秉持創新精神,研發出一系列色彩管理技術,包括六色 RGBACL燈光模組和智能混色控制算法,能有效提高 LED 照明系統的色彩呈現。技術已獲國際知名影視燈設備開發商及在多齣荷里活電影中採用。
走過黃金11年 陳家亮卸任中大醫學院院長 投身創科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8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1月底卸任,18日話別傳媒,頻說請大家介紹份好工。說笑矣,當年「包拗頸」的屋村仔,寧選未出頭的中大醫學院、未出名的沈祖堯教授,又豈會走尋常路?卸任後輕裝上路,依然全心濟世醫人。
楊佩珊校長x梁恩能助理校長:學校怎樣預防各種網絡危機? 如何培養習慣保障個人私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8
網絡攻擊日益增加,學校怎樣預防相應危機、加強保安?一起聽聽同為教育評議會執委的梁恩能助理校長和楊佩珊校長談談。
都大辦首屆「都大Hackathon」 提升學生創新軟技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8
香港都會大學舉辦首屆「都大Hackathon」活動,都大副校長(研究及學生發展)郭予光教授表示:「我們的目標不是設計新軟體,而是希望學生用結構性的思維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被遺忘的「本土文化」
作者:劉鴻輝2024-01-18
政府近來為振興本土諸多作為,但可供展示的似乎只有豬皮魚蛋,真正具地方特色、可堪玩味的「本土文化」,卻被束之高閣,這樣就別怪人借了個名字去掛羊頭賣狗肉。
大學又多一間 其存在的價值何在?
作者:施永青2024-01-17
有人說,大學多了,大學生的質素難免會被拖低,擔心這樣會影響大學生的形象。說這種話的,大都是社會精英分子,他們為了維持自己「天之驕子」的地位,並不太樂意看到香港的大學愈辦愈多。
香港中華職教社成立典禮圓滿舉行 為職專教育注新動力以促產教共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7
香港中華職教社1月12日在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成立典禮暨晚宴,現場貴賓雲集,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擔任主禮嘉賓及致辭,期望未來為香港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
河源姊妹學校尋源之旅
作者:陳奕偉2024-01-16
透過兩地同學的交流,不僅可以讓河源同學了解更多世界,也可讓香港同學了解更多國情,最終達致中華民族復興及世界大同。
都大35周年校慶  繼往開來推動社會繁榮進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6
都大35周年發展里程上承載著同學、校友和職員的無數珍貴回憶。大學將繼續致力營造多元多采的環境,促進師生的發展,同時持續革新,開拓新領域,配合社會所需開辦具競爭力的專業課程,以培育相應的專業人才。
逾2000名各界嘉賓共慶中大醫學院40周年 矢志傳承醫術醫德
作者:編輯精選2024-01-15
中大醫學院最早「由一塊小小的荒地及幾個貨櫃箱改裝而成的課室開始」,經過40年默默耕耘,現已躋身全球頂尖醫學院之列,臨床醫學和護理學學科在亞洲排名首位,全球排名中也取得傲人成績。
美國國會報告 對中國教育及經濟的分析
作者:尹瑞麟2024-01-15
該份美國國會報告書是為美國對中國當前的經濟潛力和前景作評估,但其所指陳的問題,對改進中國教育制度又有可以供參考之處嗎?
是誰的責任?
作者:陳月平2024-01-15
照顧孩子成長是家校共同的責任,價值觀的建立亦然。投訴是表達的途徑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然而濫用投訴的人有想過自己要負的責任嗎?利用他人作為取得個人所想,這是教育下一代應有的嗎?
何文匯教授主講:從《論語》到詩格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3
現正接受報名。歡迎全港小學教師、有意參加第四屆腹有詩書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師生、有興趣之家長及各界人士報名參加。
嶺南大學委任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專家姚新教授為副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3
嶺大校長兼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歡迎姚新教授加入嶺南大學,他表示:「嶺大致力吸納世界知名的學者加盟,以姚教授對教學的熱忱,加上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卓越成就,我們期待他將人工智能結合博雅教育。」
國際高中的成長經驗:課程篇
作者:黃顯華2024-01-13
上海的普通高中課程設置,過去20多年間也努力地謀求多樣化和具選擇性。不過,目前為止,高中3年的課程範圍事實上限定死的。相比之下,M校4年的課程框架中,給予了學生大得多的選擇空間。
希望來自自己
作者:程介明2024-01-1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兒童的歌,在這悲慘的時刻,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仇恨與復仇。他們唱出的,不是對肆虐者的恨,而是希望看到安全與和平的來臨。
日本幼師招聘實錄
作者:余錦明2024-01-12
一般人會覺得日本幼師的英語能力未如理想,擔心他們能否在澳洲擔任幼教相關職務,其實筆者起初亦有類似的想法和擔憂,而透過了解幾位準備加入我們機構的日本同工,應可釋除疑慮。
楊佩珊校長x梁恩能助理校長:學校遭受網絡勒索該如何應對?啟動危機處理機制須要注意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1
教育評議會的兩位執委,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楊佩珊校長和梁恩能助理校長在今集冷思熱話,與大家探討學校如何處理和應對網上勒索,一起聽聽兩位校長的詳細分析。
怡情審美 永續動能
作者:何漢權2024-01-11
對年輕人來說,學習歷史並不枯燥,問題是學什麼?如何學?無疑,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無終止的對話,多學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確是可讓人增加厚度、闊度乃至深度。凡事有演變,卻總由序章起。
香港珠海學院首設茶文化室 弘揚傳統文化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1
香港珠海學院周三(1月10日)宣布設立香港高等教育學府首個茶文化交流室,藉此在香港開展宣揚中國茶文化。
探討中學高中人文學科評估方法的未來發展
作者:洪昭隆2024-01-11
相信不少學生對中學的人文學科都有刻板印象,如認為純粹背誦就可以取得高分、需要大量書寫,對修讀相關學科興趣不大。我們從小學的課程改革,以及大學課程評估中反思,中學相關領域評估是否有革新的可能?
有需要開設新的國際學校?
作者:曹啟樂2024-01-10
過去5年,就讀國際學校的非本地生人數不斷下跌。未來國際學校的需求是不是這般高,以至於在學生數目不升反降的情況下,仍然需要增設兩所學校?
明愛專上學院升格 易名聖方濟各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09
1985年創辦的明愛專上學院獲批准升格為大學,英文及中文名稱分別為”Saint Francis University”及「聖方濟各大學」,是香港首間天主教大學。
中大校長段崇智請辭 明年1月卸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09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決定請辭,他將於2025年1月卸任中大校長職務。校方表示,十分感謝段崇智校長過去6年來盡心服務及領導大學。
浸大生命科學成像中心成立 希冀帶領推動跨學科研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09
香港浸會大學宣布成立「生命科學成像中心」,希望透過多項先進的腦部成像設施,支援不同範疇的學術人員,將尖端設施轉化為具影響力的研究項目,開拓知識創造新領域。
都大首辦香港檢驗醫學研討會 為35周年校慶掀序幕
作者:編輯精選2024-01-08
都大作為一所提供護理及相關專業醫療培訓的主要院校,於本學年首度推出醫療化驗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可謂恰逢其時。
窺探百年名校重慶一中的風采
作者:陳玉燕2024-01-08
細味一中的歷史,發現也是我國百年近代史的側面。學校創立於1931年,經歷遷校、合併、重建,最終落戶於此。學校是重慶巿教委首批重點中學,亦是該巿最早的公立中學,以「明禮崇德、求知求真」為校訓。
高創造力的兒童有什麼表現特徵?
作者:林桂光2024-01-05
你的孩子或許會有一些特徵,讓你覺得難以溝通,懷疑他/她是不是有什麼毛病。但是,這些也可能是高創造力群體的特徵。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 唐朝詩人王維高票當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05
2023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主題環繞藝術動能,以「怡情審美,永續動能」為思考方向,由專家學者推舉5位歷史人物。選票首次突破10萬,結果由王維以36009票高票當選2003年度中國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