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金牌背後的全人訓練
作者:劉銳紹2024-08-05
且看江旻憓、張家朗和石偉雄,表面的分別是成功與失敗,但內在的相同則是同樣講求人的品質。他們在接受運動訓練時,也可以得到學問的培育,品學兼優,如今文武雙全;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掌握獨立思考和辨析能力。
旭日慈善基金捐五千萬 支持科大、中大、港大及國大基礎數學研究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01
基礎數學一直在推動科技創新上扮演着關鍵角色,發展潛力無限。是次旭日慈善基金的捐款,將扶助四所頂尖大學培育相關領域的人才、促進學術交流並推動國際協作。
梅彥昌:城大學者與國際專家合著 剖析大學排名對各地高教系統的影響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01
香港城市大學唐寧(Kevin Downing)教授和兩位國際專家合撰了《解構大學排名榜──從三大系統談起》一書,追溯高等教育排名系統興起的歷史,深入剖析它對高等教育及其管理系統的影響。
怎樣有效實踐校本管理制度?
作者:顏雋2024-08-01
筆者認為校本管理要有效實踐,辦學團體必須擔任一個積極進取、務實有為的角色,而教育局應為此訂立行政準則,令辦學團體及法團校董會能領導學校推展優良教育。
學術人文 川流不息
作者:陳玉燕2024-08-01
總結一年,學校、師生實受益匪淺──親炙學者、探研歷史、考察學術文化機構、交流互動……除了深深感受到我國文化的活力外,更建立了深厚情誼,着實貫徹人文學術川流計劃的精神。
查逸超:中大新校徽涉資400萬 段崇智:校董會開會事先未諮詢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31
香港中文大學年前更換校徽的風波續有餘波。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29日(周一)召開校董會會議,交代調查報告細節,而校長段崇智教授亦於30日發表回應。
旅遊之意義
作者:彭智華2024-07-31
旅遊已超越了個人消閒的用途,而是學習成長必不可少的學習形式,也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渠道,更是未來事業發展的黃金機會。
好學校的迷思:我校沒有狀元、超級狀元又如何?
作者:鄒秉恩2024-07-30
在公開考試成績以外,要全面評估一間學校的表現成效,還要檢視學校的不同表現指標,才能較準確地評論一間學校的表現優劣。
善用價值觀框架 了解教師工作需要
作者:朱啟榮2024-07-29
校長或學校管理層應多關心教師,盡力避免他們離職。他們大可以利用本文所介紹的人類基本價值觀及工作價值觀框架,檢視學校的工作氛圍,進一步關心教師。
強制舉報虐兒法案的兩翼思考
作者:許志榮2024-07-27
除了父母,其他各項的虐兒加害者都是社會角色。社會角色犯的錯誤就用社會法制去處理,這是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
李焯芬、林樹哲、黃志祥獲政府授勳 香港珠海學院辦祝賀會致意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26
香港珠海學院周四(7月25日)舉行「恭賀2024榮譽授勳校董及支持賢達祝賀會」,慶祝學院校董會副主席李焯芬教授和林樹哲先生,獲政府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以及捐贈人黃志祥先生獲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
人工智能與考試
作者:程介明2024-07-26
科技層出不窮,近年熱議的是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可快速生成答案,辦學團體怕學生的學習受影響,紛紛禁用。但在現今社會,使用互聯網和科技輔助學習已成常態,或許需要改變的是現代的學校制度。
人工智能與考試
作者:程介明2024-07-26
科技層出不窮,近年熱議的是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可快速生成答案,辦學團體怕學生的學習受影響,紛紛禁用。但在現今社會,使用互聯網和科技輔助學習已成常態,或許需要改變的是現代的學校制度。
香港教育的承傳與開拓
作者:何漢權2024-07-26
要提升香港和國家的發展,教育的軟硬件措施,務必提量提質,方能為香港提供人才支撐,作出最佳保證。特首李家超先生於27周年回歸日,發表署名文章細說香港,他積極推動高等教育及職業專才教育,以培育香港人才。
學校早已播下廢物管理的種子
作者:黃冬柏2024-07-26
如前所述,環保是需要成本的。當前境況明顯反映出社會如未有配合,學校施教過的成效會漸漸消逝。
假學歷風波:成立升學中介發牌機制
作者:鄧家豪2024-07-25
升學中介與其他行業的中介一樣,從業員要有專業知識和良好操守,方能為學生制定適切方案,助其入讀適合的學校及課程。
混合式學習2.0:超個性化學習鏈
作者:馮穎匡2024-07-25
隨着AI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教育將更加智慧、高效和人性化。
都大薈創點年度創業比賽 全方位助學生創新創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5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舉辦年度薈創點創業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創新,並將創意融合所學知識付諸實踐。透過活動展示創新研發成果,並與業界人士交流,積極擴展營商網絡。
幼稚園畢業生話離別
作者:陳許華2024-07-24
感恩老師們在孩子們的幼稚園階段播下了愛的種子,相信這種子能在未來長成希望之樹,而希望,是我們面對人生各種處境時繼續向前的內驅力。
何漢權X陳謳明:教育實踐情義在心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3
何漢權校長直言,港英時期香港中學「精英」課程的設計,至今未改。「冇命冇運」的考生,一旦在試場「發試瘟」,成績便危危乎。連小學也分banding,這種設計,相對於目前的普及教育,無疑有很大落差。
不被看見的他們
作者:陳晴2024-07-23
香港立法會通過新法案,精確而謹慎地張開了守護兒童的屏障。《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的通過,為本港小朋友提供了多一重保障。但環顧世界上其他地方,在陽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部分弱勢兒童已成令人痛心的隱形人。
閒談後的總結:校長的責任
作者:馮文正2024-07-23
近年來,國家領導層一直風塵僕僕地前往各地視察民情、推動重大政策,為國家發展鋪路。而特區政府領導亦不遑多讓,緊隨其後。
善用不濫用 AI浪潮不可怕──走在前沿的資訊素養與價值觀教育
作者:江浩民2024-07-22
資訊科技帶來道德隱患,價值觀培育也要跟上時代。
別掉進學時另一個陷阱──學生家課壓力的困惑
作者:徐俊祥2024-07-20
只有能深切理解教與學兩個概念的微妙關係與區別,才可能領悟到由課時轉換到學時的意義所在;只有讓學生能真正掌握學習的自主權(可惜只能靠我們的學校與家長去付予),學時的有效運用才有可能逐步建立。
科學與科技:探索
作者:程介明2024-07-19
應用科技,若果過程中沒有探索的元素,沒有好奇心的驅動,沒有尋根問柢的態度,沒有把完成製作作為起點(而不是終點),即使製成了一個複雜的機械人,其實沒有真正地經歷過一個科學探索的過程。
在傳統節日中,善用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津貼
作者:温志倫2024-07-19
幼稚園作為學校教育的起始階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幼兒家國情懷是幼稚園教育的重要使命。
視聽之娛的不足
作者:翁港成2024-07-18
現代科技進步,使孩子愈來愈依賴手機,習慣了透過眼睛和耳朵感受世界,有視聽之娛,卻忽略了其他感官的重要性。因此,透過旅行,孩子可以重新用各種感官體驗世界。
HKDSE放榜 8校誕10狀元 蔡若蓮:冀以好心情迎接成績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17
今屆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有8男2女成為狀元,即考獲6科5**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其中8人是超級狀元,即是在數學延伸部分亦取得5**,人數為歷屆之冠。
有時限學校的無限
作者:陳章華2024-07-17
9年以前,我不但是第一年當校長,也要建立一所從無到有的新校校長,不少行政事務,都未曾接觸過,在毫無經驗底下,我開始了準備開校的工作。
2024「Y-WE 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 逾 650 青少年參加 改變躺平思維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16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CDIA)今年為超過650名基層青少年提供工作體驗機會,CDIA主席陳龔偉瑩說:「長遠而言,期望政府考慮將工作體驗計劃納入學校的正規課, 讓學生先行確認自己的興趣、強項和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