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規矩與自由
作者:鄧兆鴻2024-10-25
今日的學生,與人相爭、挑戰權威、只看自己的要求,沒有理解要求是否合理及可接受,總以「這是我的自由」為爭辯理據。但什麼是自由?
施政報告2024|推留學香港品牌 教評會籲擴大至中等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3
教評會認為,政府全力推進「留學香港」品牌,本港中等教育系統亦具備條件吸引東南亞華人及內地家長,送子女前來留學,相關政策應盡快全線擴大,用政策創造更多贏的局面。
AI批改作文的新時代
作者:何劍輝2024-10-22
通過AI批改方法,我們可以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創造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寫作學習生態系統。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語言發展,也為未來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範例。
多元評估在香港小學的推行
作者:鄭家寶2024-10-21
多元評估在香港小學教育中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有助於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多元評估的初衷和目標。
沉浸式閱讀的情、理、況味
作者:許志榮2024-10-18
回應時代的呼嘯,沉浸式閱讀至關重要。初心未減、激濁揚清者,共勉之。
我們真的了解教育嗎?
作者:列家誠2024-10-17
SEN學生的父母從來沒有正視過孩子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他們成長之後可能會持續下去,形成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進一步在工作場所、家長和社會中製造出許多問題,而這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
EdConnect:提升學校行政效率的教育平台
作者:何劍輝2024-10-17
網上教育行政平台EdConnect希望能夠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讓他們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中。
程德智:認識及正視校園欺凌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15
早於201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從72個國家及地區、收集54萬名學生數據,了解學生的朋輩社交情況。受訪的5,000名香港學生中,有32%表示曾於一個月內多次被朋輩欺凌,情況的嚴重程度屬全球之冠。
數學教學
作者:海星2024-10-11
不是孩子學得慢,而是社會對人要求太高。慢活,但保有思考的空間,能自行建構知識,這是我家的選擇,也是自校的選擇。
人人都有數學腦!用更廣闊的角度來看數學很重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11
如果能擁抱數學多樣性和數學腦的概念,無論一個人的教育程度、性別認同、種族或族裔為何,都可踏入廣大、豐富的數學天地。 可惜,大多數的人只知道狹隘的數學,認為數學都有標準答案。我們該揚棄這種思路。
多關注社會價值的教師 表現更優秀?
作者:朱啟榮2024-10-10
筆者平日觀察所見,表現優秀的教師大多比較關注社會效用價值。筆者建議校長或學校管理層,可以多在教師會議上分享,校內教師能表現出關注社會效用價值的故事,鼓勵教師關注社會效用價值觀。
大多數人的科學教育
作者:黃冬柏2024-10-09
科學科技的快速發展早已令科學知識和應用變成一種技能,就像語文和數學那般,有更多比例的一般市民,在生活中或工作需要上,需要掌握更高水平的科學知識。
安靜的力量
作者:陳許華2024-10-07
安靜的力量從來不是哪種人的專利,幫助內向的孩子找到他們安靜的力量,引導外向的孩子通過內心的平靜來獲得力量,讓他們在自己的道路上茁壯成長。
教學的初心
作者:海星2024-10-05
孩子的表現,往往未能如教師的期望發生,調整自己的心態,更有助教學的進行,學會準備及迎接轉變,是更用的方法。在這裏,大家都在學習放慢自己,生活才是學習的主體。
教育跨文化的挑戰
作者:程介明2024-10-04
面對馬來西亞華裔人口下降,學生的文化背景、家庭習俗、宗教信仰、歷史認知,都與華人學生很不一樣,很不容易。要先建立跨文化的同理心及跨文化量度,才能有多元的選擇。
我會怎樣去檢視香港特區2024年《施政報告》?
作者:馮文正2024-10-04
筆者多年來,都習慣了留意有關報道,尤其是教育政策,亦會不時發表一些意見。我盤點了一下,2023年10月《施政報告》發表後本人的關注點,並與讀者分享。
盲公竹
作者:孫明揚2024-10-03
教學語言政策之下將本港中學分為中中及英中以應對中學生英語掌握程度不同,訂下以中文或英文作為不同科目教學語言。2005年適逢檢討年份,會有中中學校及英中學校更替的情況,為學界帶來極度不穩定狀態。
無人地球:由香港學童數目減少到世界人口崩潰的現象
作者:黃顯華2024-09-27
過去多是因為氣候、瘟疫、戰爭等災難造成人口銳減;然而這一次,是我們人類親手選擇減少生育、選擇淘汰自己,造成經濟停滯、高齡化社會、缺乏新創活力與勞工力。
從參觀博物館到國家文化軟實力
作者:李美嫦2024-09-27
國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能力愈高,愈能對外作多層次的文明對話與交流,參觀博物館確實是一種能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良方之一。
悼念教育規劃先行李越挺
作者:程介明2024-09-27
李越挺也許代表了香港的一代教育官員,在香港教育急劇擴展的年代,努力而聰明地讓人人受教育,香港重要的教育規劃包括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升中派位辦法」都來自李越挺的手筆。
中國的親善大使
作者:陳家偉2024-09-26
由大熊貓安安、佳佳開始,香港一直擁有熊貓,現在更有熊貓家族,和新熊貓移居,可謂添福添樂呢!
飯圈文化
作者:楊佩珊2024-09-25
飯圈文化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我們應以理性和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它,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和引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
小學生從生活開展 應用數學建模
作者:吳家豪2024-09-19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資訊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深入推進,要求我們培養具備慎思明辨的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數學建模,正是培養這些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第40屆教師節:提升教師地位
作者:鄧家豪2024-09-19
要實現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願景,本港需要更多有國際視野,懂行業知識,具跨領域經驗,能理解政治倫理又愛國愛港的教育工作者。
鄒秉恩x何劍輝:教師如何灌輸學生正確價值觀? 推動價值觀教育的成功關鍵是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9
什麼是價值觀教育?如何灌輸學生正確價值觀?一起聽聽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鄒秉恩校長談談這方面的議題。
從再培訓課程談中學生的素養培育
作者:吳文軒2024-09-19
有學生曾經和筆者分享,過往參與過一些導師帶領的個人素養和求職技巧課程,不斷玩遊戲,要求他們分享得着和感受。他感到,連自己都沒有概念或理解,導師想我說些什麼呢?到頭來也只是很片面的分享:就是要負責任吧!
要大量操練試題才會有好成績?──齊來識破學習與評估的盲點
作者:徐俊祥2024-09-13
香港自1978年實施9年強迫普及教育至今已40多年,我們的教育仍困擾在篩選分流的教育氛圍當中,無法自拔。
先進科技:工具也
作者:程介明2024-09-13
運用於教育,人們的態度會很不一樣,因為總有為下一代着想的最終目的,覺得應該是可控的而不是自流的,應該是趨吉避凶的。於是有了運用「目的」的問題。例如中小學生的手機,可以說是全球學校和家長的一個頭痛問題。
STEAM教育,從西瓜波說起
作者:陳家偉2024-09-13
西瓜波的名字來自於它的招牌顏色,紅白相間,但許多人都會問,為什麼不是純色的,為什麼是紅和白,不是綠和黑呢?
為了追求更好
作者:陳月平2024-09-13
事實上,教育界的變化並不會比其他的界別少,但若沒有學習及反思的能力,而是以恆常來面對新事物,我相信穩定反而是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