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鄒秉恩校長X鄭家寶校長:香港教師有哪些操守易受詬病?教育專業須重視三個問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7
今集《冷思熱話》請來鄒秉恩校長和鄭家寶校長談教育界哪些地方易受詬病,哪些範疇需要問責?如何改善?一齊聽聽兩位校長深入分析。
線上遊學爭議:旅遊與學習能不能相容呢?
作者:曾家洛2022-01-27
要讓遊學從單純的遊歷玩樂轉化為具有教育意義的研學,需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並按此精心設計和安排活動內容和過程,讓學生投入學習,收穫成果。
解讀過度保護孩子的後遺症
作者:彭智華2022-01-27
家長需要學習保護子女的哲學,珍重子女如璞玉,同時掌握打磨的過程,使子女成材。
善用大灣區補足香港教育不足
作者:黃冬柏2022-01-26
學校可包裝一些主題式的「跑出課堂外」學習活動,設計具有焦點、切合某些學科的教學課程,大灣區城市群可以成為短期考察的對象。
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疫下混合式教育成新常態  建構共享平台推動創新
作者:編輯精選2022-01-25
疫情急遽轉變,雖為教育界帶來衝擊,同時迎來改革的機遇,各位同儕應繼續拓展國際視野,善用創新教學,發掘學生無限潛能,並照顧學生於疫下的身心靈健康發展,共同實現「教育當下.立足未來」的願景。
培養責任感的聖誕派對
作者:卓王詠詩2022-01-25
半日的聖誕派對活動,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讓他們發揮自己所長、培養責任感、建立英語及帶遊戲的信心,同時培養學生的彈性及應變能力。
從王安石的《元日》看春節習俗與文化的承傳
作者:梁振威2022-01-24
在中華文化面對西風的衝擊,年輕一代熱衷於西方節日文化,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底蘊缺乏了解和認同的今天,作為老師,是不是該引導學生欣賞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長善」與「救失」呢?
學生退學及教師離職的現況及趨勢
作者:編輯精選2022-01-21
本文展示學生退學的情況、退學學生的去向、教師離職的情況、離職教師的去向,以及學生離校及教職員離職的趨勢。
快樂校園、無限可能──愛己、愛人、愛社會、愛國家
作者:林泳施2022-01-21
我們無法改變學生的家庭條件,但絕對可以製造符合他們成長經驗的學習環境。若我們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選擇,使擁有不同興趣和才能的他們感到有自己一展所長的機會,這樣,他們才可看到自己的未來。
好奇心是如何喪失的?
作者:程介明2022-01-21
聰明的學生,慢慢就會學會揣摩老師的意思,希望答中老師心中的答案。這是什麼學習?請想一想,學生是在心中尋找最好的答案,還是在尋找老師認為標準的答案?
香港智能圖書館是否起步太遲?
作者:鄭家寶2022-01-21
建議把「智慧圖書館」訂定為優質教育基金優先主題,優化硬件及軟件,讓學生有更佳的閱讀資源。另一方面,選擇適合的電子閱讀平台 / 電子書,培養學生在網上使用資源的能力,有利學生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
疫情下的學習
作者:洪細君2022-01-20
疫情雖然帶給我們許多困難和限制,卻同時迫使大家改變,將來恢復正常學習時,經過了這幾年的歷練,大家的思維模式、做事方法都不一樣了,環境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解開體罰的迷思
作者:彭智華2022-01-20
體罰雖然可能有立竿見影的快速成效,一般在體罰孩子後他們都有機會立刻變得聽話或改變行為。可是體罰孩子也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策略,當沒有了太陽,立竿都沒有影。
惲福龍校長x何漢權校長:怎樣更有效培養非華裔學生?佛教筏可紀念中學的學生自信是如何建立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9
香港政府的共融教育政策長期被批評不足。一直強調有教無類的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校長惲福龍與何漢權校長對談,探討如何更有效培養非華裔學生,以及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專業操守在哪裏?
作者:何漢權2022-01-18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持份者是誰,要扛上責任的又是哪些族群?
學校與智慧資本
作者:朱啟榮2022-01-18
作為學習機構,學校必須發展其核心無形資產之一:為公眾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的智慧資本(Intelligence Capital)。
給教師的新年禮物:好奇心!
作者:程介明2022-01-15
作為老師,需要學會在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教育生活中提出問題、發現精采。好奇心會引領着我們,拓展對世界的認知,探索對教育的變革。
技術技能、人際交往能力、個性化和自定進度學習
作者:黃顯華2022-01-15
究竟學校如何透過教學去教授學生技術技能、人際交往能力和個性化和自定進度的學習?這篇文章會與大家探討。
從教學模式、課堂時間及課室空間看每班的理想人數
作者:李立中2022-01-13
今天學校的教學模式已經改變了,當我們討論每班人數時,不可以再用舊思維,只看成本開支,停留於工廠化的年代。我們必須要問:我們期望怎樣的教育?我們願意為所期望的教育方式、為社會的未來投放資源嗎?
公祭日風波的折射
作者:劉鴻輝2022-01-12
圍繞公祭日引起的風波,既突顯出教局與學校欠默契,更透視出人心未穩、反動蟄伏。政策上,確立中文的價值是建構身份認同的可行辦法。過程中,可預想必然遇上反彈,但無須忌諱強硬,必要時其他政策需讓路亦在所不惜。
教大製作品德教育動畫 助學界推廣價值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1
「看動畫、悟生命、學品德」生命教育項目以動畫呈現歷史人物的事蹟,讓中小學生學習高尚德行情操,潛移默化,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曹啓樂校長x鄭家寶校長:大灣區增加港人子弟學校是雙贏還是雙輸?香港教育須保持素質增加吸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1
近年,大灣區增加港人子弟學校,對於香港教育制度是好是壞?曹啓樂校長與鄭家寶校長大談港人子弟學校數量、採用香港師資、香港少子化問題,認為業界不應視內地升學為損失。
人神共憤的虐兒事件要追究到底
作者:曹啟樂2022-01-11
保護兒童會內的虐待兒童文化已經形成。長期以來關愛文化沒有建立起來,監管制度完全失效,員工的訓練明顯不足,如果這次不是被附近居民揭發的話,這種令人髮指的虐待兒童慘劇不知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尋找已失落的童真
作者:鄒秉恩2022-01-07
不知讀者們你們是否也有機會再翻閱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童話文學著作,重新領悟一下當中附存的童心、童真?
一份不能錯過的禮物──《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作者:倫雅文2022-01-06
故事中小熊一家節日過得簡單而快樂,家庭的和樂,無關節日,是來自失而復得,來自懂得感恩珍惜,來自愛和關懷。
你就是一顆珍珠
作者:黃智華2022-01-05
生活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經歷挫折、失敗、打擊和不幸等苦難,但正是一粒粒給蚌製造苦難的沙子,這些一粒粒鋒利的沙子,讓蚌孕育了閃光而珍貴的珍珠。
智商、情商和愛商
作者:蔡世鴻2022-01-05
我深信每個小朋友都是獨一無二的,如何提升他們的智商、情商和愛商,需要家長和老師們多花時間,用愛心來澆灌培育。
2022年 千家萬戶
作者:何漢權2022-01-04
在學校教育體系內,要擺脫形式主義,於國史、國學(中華文化)、國情、國安及國語(普通話),要一步一腳印,因材設教。
何漢權校長x黃晶榕校長:國家教育政策促進大灣區人才交流 香港教師北上發展空間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04
大灣區辦學會否影響香港收生?今集《冷思熱話》請來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校長以及香港創知中學的黃晶榕校長分享,香港教師如何配合國家教育政策,一展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