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兒童創意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成人要從旁配合,鼓勵天馬行空的想法。日子久了,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小朋友。
近來無論中外電視台都舉辦了不少音樂比賽節目,我也曾收看過一些,留意的除了各位參賽者的歌藝外,我還特意留意評判怎樣給評語。因為我覺得這在評論教學上也能應用得到。
任何學習階段的藝術教育,技巧與情感表現都要兼顧。能提供「多元性模仿」也算有利創造力的發展,關鍵在於要配合年齡發展需要進行「輕」與「重」的合適安排。
筆者在澳洲經營十多所幼教中心,除聘用大量本地教學人員外,亦吸納了數十名來自香港及日本的幼教老師加入我們的機構,她們在澳洲的教學體驗歷程也各有不同。因此,筆者希望撰寫一篇短文分享她們的教學生活點滴。
迎接後疫情的教育狀況,筆者認為幼稚園在因應新狀況下,如何安排和調配人手、教學日程、衛生等方面,固然面對不少挑戰;但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幫助孩子重新投入校園生活,並引導和促進他們的成長。
STEAM教育是近年教育大趨勢。今期《冷思熱話》李惠敏校長將與黃靜雯校長探討幼稚園如何準確實行STEAM教育,以及這對孩子銜接小學有什麼幫助。一起聽聽她們的看法。
希望更多家長明白自由遊戲的重要性,每天也可以花最少30分鐘跟孩子自由玩,發展他們調節情緒能力、社交技能及專注力。
在重新開展的常規校園生活的同時,或許也是一個契機,讓家長或教育工作者重新去審視學童,在這種密麻和急促的學習生活中承受了幾多不必要的壓力?
每逢聽到人家的小孩很喜歡上學,我都不禁嘆道:「為何我的孩子不是這樣呢?」確實有些小朋友很喜歡上學,但我家兩個小孩都是敏感型,官感和情緒都較濃烈,學校對他們來說實在是一個戰場。
單車運動可以鍛煉孩子肩、脊、腿、四肢、腳、腕,增強身體靈活性、技巧性;有效訓練關節骨骼、四肢,大大改善兒童超重和肥胖的問題,有助兒童健康成長。
教育局於本學年為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提供津貼,舉辦校本活動,幫助兒童認識和欣賞中華藝術及文化,建立對國家的歸屬感。學校應該以什麼為切入點?
香港Kendall International Preschool設計了一個香港及澳洲幼稚園學生的夥伴共學計劃。是項計劃在學習焦點、計劃持續生和家長經濟負擔等方面有什麼考量、好處?
幼稚園處於寒冬,如何走出困境?鄭家寶校長今期與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副主席葉曾翠卿、卓思英文學校暨幼稚園(青怡分校)校長廖鳳香對談,怎樣改進資源政策,提升教學素質。一起聽聽他們的分享。
實行自由遊戲其中一個令老師頭痛的地方是失控場面。老師擔心幼兒年紀太小,易造成混亂,甚至失控。但是,控制場面方法很多,甚至可以讓孩子們親手收拾。
中醫學與現今的學前教育密不可分,絕對是值得推廣。
自由遊戲是一個過程,幼兒需要時間去學習如何自由遊玩。老師需要耐性、時間等候幼兒選擇與誰玩?玩什麼?
不少學校的轉變,都在於深信更寬的教育理念,是可以實現的;但關鍵更在於嘗試、實踐,放膽走出第一步。迎接新春,願香港的學校都能夠「除舊」、「更新」,再出發!
隨着機構不斷增長及機構的多元文化政策落實,我們在澳洲的幼教場所需要開拓更多招攬人才的渠道,包括有興趣到澳洲從事幼教工作的日本朋友。他們的背景比想像中多元化。
今天是正月初五,是南方的「隔開」,就讓我們應一應節一起送窮迎新,一同大掃除,好好清走疫情下的鬱悶和頹氣,來一個「一元復『常』,萬象更新」。
從教育公平的角度看,澳洲的政策比較理想,大致上就是錢跟家長走,而不是跟學校走。當然政府對幼稚園的要求也是嚴格的。
疫情仍未全消,加上學生潛藏已久的各種成長、學習、家庭問題,相信會在回歸校園的蜜月期過後陸續浮現。站在教育前線的任何崗位,不單未能鬆懈,更當作好預備。
人們對分享知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身為機構管理者需要體諒及明白,不要操之過急,趁機鼓勵同工間多分享,才能建立分享知識文化及信任的氛圍。
教育局質素保證分部推出「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一系列措施,回應社會訴求。但在原有自認為良好的基礎上小修小改,可以預見措施很難獲得業界有很大的迴響。
自評與外評應是雙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功效,以建立更強大的自評循環。
香港防疫措施比全世界緊,一些孩子已形成不良心理,例如事無大小都檢測、無需要也強迫自己洗手等,對小事情容易焦慮,甚至過度恐懼疾病和死亡,失去探索的衝勁。
品格看似是抽象的,但透過有系統的理論,可以幫助老師設計品格課程,讓學生得益。
一個外地教師要重新適應澳洲的工作環境和文化,其實一點也不易。筆者提出的3個階段是其中一個「軟着陸」的方案。這方案相對盲婚式的尋求僱主擔保,又或是跑到非常偏遠的地方刻苦奮鬥等舉動,應該也是比較穩妥的了。
前國家領導人江澤民逝世,莘莘學子收到指示低頭3分鐘,並靜靜坐着站着默默「參與」追悼儀式,孩子心裏在想着什麼?教師有沒有引導同學了解儀式背後的意義?
多年來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教育發展的田家炳基金會,將於12月13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教育論壇,邀請朱經武、李焯芬教授進行主題演講,並邀請香港9間大學校長、副校長進行專題討論。
喜歡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然而玩具總是被打上「玩物喪志」的負面標籤。遊玩真的對孩童沒有益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