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丘成桐教授:從高等教育出發,談談我對基礎教育的期待
創新的基礎在質疑問難。假如學生對於見到的事物、讀過的書籍、看過的文章都沒有興趣,不願意去發掘問題、找尋其中真意的話,那麼如何與科技大國爭長短?這些問題非從最基本的教育來解決不可。
中大協理副校長金江(Laurie Pearcey):支持國家發展從不動搖 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校慶有何特別意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3
香港中文大學明年步入60周年校慶,60周年為一甲子,未來中大將會如何發展、配合國家發展大局?一起聽聽新任中大協理副校長金江(Laurie Pearcey)的分享。
本港5大學位列世界百強 城大躍升逾50位 清華位列亞洲第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2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公布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港5所大學位列世界百強以內,除港大微跌一位,其他大學排名均有顯著上升。
中大協理副校長金江(Laurie Pearcey):為什麼香港是最有競爭力的亞洲教育樞紐?哪些是作為中國與世界橋樑的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6
中大協理副校長金江鍾情中國文化,他認為香港是中國與世界的橋樑,後疫情時代香港高等教育如何突出自己的優勢?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以閒置校舍建構青年創業及置業台階
作者:顏雋2022-10-06
筆者建議把近期閒置校舍改建成孵化基地及人才公寓,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益協助青年創業,以務實有為的支援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
城大高研院院士獲諾獎 郭位 : 與有榮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5
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3位科學家奪得,分別為物理學家阿斯佩、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克勞澤,以及量子論物理學家塞林格。其中阿斯佩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資深院士。
都會大學聯招收生增15% 獲資助全港最多SSSDP課程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01
面臨大專適讀人口逐年下降,香港都會大學在2022/23學年收生情況仍然理想,經JUPAS(聯招)入讀全日制學位課程的學生人數較去年增加15%,大學表示反映開辦課程切合學生及社會需要並具競爭力。
中大協理副校長金江(Laurie Pearcey):山東淄博英語義教改變一生 我與中國文化如何結下不解之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30
中大協理副校長金江(Laurie Pearcey)2022年加盟中大。他對中國文化為什麼一見鍾情?當年他來華英語義教,又如何與中國結下不解緣?他接受本社獨家專訪,侃侃而談他的人生路。
理大致力推動科研教育 培育學生建立研究興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9
香港理工大學今年再度舉辦「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讓中學生在理大學者親身指導下參與研究項目,早着先機,了解末來升學和就業的路向。
耀中學院、南通大學設立幼教研究中心 冀提升國家整體幼教素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9
耀中幼教學院近日與國內南通大學確定建立夥伴合作關係,兩院將設立「港通早期兒童教育研究中心」
港大教授管軼 任上海病毒研究院首任院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8
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管軼教授,獲聘任為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首任院長。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之初,管軼是最早一批赴武漢調查的專家,對新冠肺炎可人傳人、發展曲線等作出了精準的判斷。
楊夢甦教授引領城大成立300家初創企業
作者:文灼非2022-09-27
香港城市大學在郭位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委任楊夢甦教授擔起推動創科的重任,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及自我增值機會,同時將大學的研究成果及知識產權轉化為實際應用,為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東華學院致力培訓本地醫療護理人才 華懋冀年輕人發揮創意嘗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7
東華學院致力為本地培訓醫療護理業人才,而華懋集團則專注本地市場發展,到底學界與商界有什麼合作空間?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與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先生接受本社訪問,分享本地教育與年輕人的發展。
東華學院致力培訓本地醫療護理人才 華懋冀年輕人發揮創意嘗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6
東華學院致力為本地培訓醫療護理業人才,而華懋集團則專注本地市場發展,到底學界與商界有什麼合作空間?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與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先生接受本社訪問,分享本地教育與年輕人的發展。
城大乳牛抵港 大學農場投產 明年推雪糕牛奶創先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4
香港城市大學由澳洲入口的乳牛周二(9月20日)成功由澳洲航運抵港,大學農場亦隨即全面投入運作。
科技園主席查毅超等4人獲頒城大榮譽院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4
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查毅超博士等4人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以表彰他們為城大及社會服務並促進其發展的傑出貢獻。
5人獲頒港大名譽大學院士 鄭志剛、程介明上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3
香港大學周四(9月22日)向5位傑出人士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銜,以表彰他們對大學及社會的貢獻。
城大老虎班精英入學 郭位冀充分發展個人才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0
香港城市大學今屆「HK TECH老虎班」9月舉行迎新典禮,學生包括約230名新生、270名二年級生及200名三年級生,分別來自25個國家及地區。
點亮教育原動力
作者:列家誠2022-09-15
資源的不匹配,令那些不希望成為教師的人,最終不情願地在教育界工作,並毫無意義地度過他們的一生;精英卻因為教育界的工時及既有文化等原因而卻步。教育界的新篇章要如何才能展開?
理大鼓勵利用科技發揮創意 與恒生合辦紡織及服裝業創新比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4
香港理工大學繼早前舉辦智慧城市和健康科技為題的挑戰賽,今次與恒生銀行合辦「恒生x理大可持續未來挑戰賽:紡織及服裝」,旨在鼓勵全港科技創新人才發揮創意,並歡迎大專生、研究人員、實業家及公眾人士參與。
教大帶領創新科技教學 積極推動愉快學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4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近年在校長張仁良教授帶領下,配合科技發展趨勢,促進教育創新,為大學、高中及小學生設計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教大又推出「看動畫‧學歷史」系列,善用新媒體,推動愉快學習。
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生是怎樣學習的?
世界一流大學都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讓他們及早了解科學的最前沿問題,校長也常常希望培養學生的自由精神、冒險勇氣、國際眼光以及智慧開發等,在這種視野下培養出的學生更容易成為世界級大師。
彭楚夫x何漢權:香港推動普通話學習為什麼滯後?民間力量怎樣帶動風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0
語文推廣會(GAPSK)榮譽顧問彭楚夫與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大談香港推動普通話學習為什麼滯後,以及民間力量怎樣帶動風氣。
以形成性評估促進學員的學習──我的教學經驗
作者:黃顯華2022-09-10
多年教授研究生「課程設計」一科時,學員的品流非常多元,人數一般都有60、70人。他們有大、中、小、幼的教師,教授不同科目,具有不同年數的教學經驗……筆者怎樣去處理這種「個別差異」呢?
潘明倫教授:浸大創意藝術學院 跨學科教學與研究 融合創新元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7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於7月1日成立創意藝術學院,由電影學院、音樂學院及視覺藝術院組成。創意藝術學院創院院長潘明倫教授表示,新學院重視跨學科教學與研究,培養藝術人才,以促進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新學年開始 多校首辦升旗儀式 校長籲大學生肩負社會責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6
踏入9月新學年,多間大學均舉行開學典禮,標誌新學期正式展開,多家大學也於迎新活動上舉行升旗儀式,希望增加大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因應疫情,大部分本科生課程將全面回復面授教學。
「成功」與「價值」的分別
作者:何順文2022-09-06
職業是為了收入與生計,但個人對工作內涵欠缺興趣、投入感或意義,夠鐘下班就希望盡快離開崗位找回真正的自己。工作和獎勵不是愉快的來源,卻支配了自己的生活。
潘明倫教授:浸大創意藝術學院跨學科 多元化課程融合創新元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6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於7月1日成立創意藝術學院,由電影學院、音樂學院及視覺藝術院組成。創意藝術學院創院院長潘明倫教授表示,新學院重視跨學科教學與研究,培養藝術人才,以促進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科大委任郭毅可教授為首席副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5
香港科技大學9月5日(周一)宣布,遴選委員會經過全球招聘、考慮科大持份者的意見後,決定委任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著名計算機科學家郭毅可教授為首席副校長,12月1日履新。
長期經營舊生網絡助育英才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05
「師友計劃」能解決跨代貧窮,是因為友師可以擴闊基層青少年的視野和圈子。若進一步能協助他們組織一個可以互相扶持、一起成長的團體,也有更多的鼓勵和幫助,凝聚起來的脫貧力量就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