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管治模式各有不同,唯絕大部分國家/地區的成功經驗,都是政府/政客盡量減少干預,給予大學最大的自主權,由專家、學者治校。香港要維持本地大學的一流水準,就不應反其道而行。
「如果我們今天不留下來記錄,也就不會有人真的記住這個教訓」這也是寫下《大學的脊樑: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的初衷。
中大校董會開會討論校董會改組,主席查逸超會後對3位立法會議員推動改革表示感謝,但會上並無進行任何表決;校董會維持4月17日公告的立場。
1993年當年今日(8月1日),葉玉如博士第一天來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履新生物系講師,一晃眼30年過去。本社獨家專訪葉玉如校長,回顧這段美好時光、分享創科發展趨勢、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未來展望。
中文大學管治有沒有問題?難免。以前有沒有討論過有關問題?肯定有。討論有沒有結果?據聞2016年有個共識。大難當頭,如何自處?
華南師範大學香港研究生教學點於7月28日(周五)在香港金融管理學院線上和實體同步舉行開學典禮。
中大校董會改組,不是一家大學的事,而是關乎香港專上教育發展方向的大事,我們希望政府明白過去本地大學成功的原因,切勿誤判,更不要自毁長城。
香港都會大學學生透過多元化的作品,包括動畫、短片、互動體驗裝置、攝影作品、廣告企劃及創意寫作等,表達對自身及社會的反思。
為配合國家發展策略,香港理工大學致力營造濃厚研究氛圍,提高學生競爭力,除按社會需要更新課程設計外,亦推出「本科生科研計劃」,讓學生可在學者指導及大學資助下進行自主研究,成為具多元才能的創科人才。
2023年DSE成績即將在7月19日公布,香港珠海學院特別在放榜前夕公布新課程、新師資團隊及提供本地生專項獎學金等收生新策略。
香港珠海學院歷史悠久,能發展至今,有賴校董們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和無私奉獻,「智珠驪探」第三集特別邀請到徐立之教授、黃景強博士、陳萬雄博士,分享他們十多年來無償擔任校董的珠海情緣。
粵港澳大灣區正蓬勃發展,為響應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嶺南大學(嶺大)校董會於7月8日至9日舉行大灣區交流訪問團。
香港珠海學院歷史悠久,能發展至今,有賴校董們及各界人士的支持和無私奉獻,「智珠驪探」第三集特別邀請到徐立之教授、黃景強博士、陳萬雄博士,分享他們十多年來無償擔任校董的珠海情緣。
校園調解機制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既可幫助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能力,又可培養學生公民素養,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多元文化和社會責任感等,學校應該積極推行校園調解機制,以幫助學生成長實踐全面發展。
歷史引證了大學作為知識殿堂,具有靈活應變、引領全球變革進步的能力。面對人口老化、地緣政治等問題,亞洲大學之間應戮力同心,方可發揮高等教育的真正力量。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率團出訪北京,期間與北京市及香港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領導共同主持港中大北京中心成立典禮。早前,香港大學協同創新中心亦於北京舉行揭幕典禮。
香港經濟能否突圍,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認為要留意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短期內不會改善,長遠來看,中美博弈結束只會有兩種情況,一是美國將中國打垮,二是接受中國,但這個過程會很漫長。
段崇智校長表示亞洲大學應該繼續發揮其在知識方面的領導作用,促進合作和交流,以及互相學習,推動亞洲大學的進步和發展。他用「維他命」來比喻大學之間的合作,強調面對面的交流和合作至關重要,有助改善大學表現。
世界各地的氣候危機正在為大學打造新的全球合作模式,這將給學校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論壇通過分享校園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學生作為變革者的作用以及與政府、企業的合作,為大學共同應對氣候危機提供新的方向。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表示,亞洲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及過度都市化問題。他認為亞洲大學應攜手合作,共同制定研究戰略,為亞洲創建美好新願景。
嶺大堅持博雅教育,對教學質量和任務有一定要求,是必然和必須的。鄭校長表示,他到嶺南之後有否建樹,留待同事批評和評價。但他自承,這10年間在改革規章制度、人事管理等方面初見成效,唯在質量文化上仍須努力。
今屆年會的主題為「從創新到實踐:可持續發展未來的解決方案」,有來自51間大學逾140名校長和高層人員出席,聚焦討論如何夥伴協作,應對目前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近年許多大學利用政府政策和不同資金,發展跨境合作夥伴關係,特別是在創新和創業領域。但是不同地區的語言、商業模式、溝通風格和法律系統均存在差異,對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帶來挑戰,要如何解決?
本港有5間大學名列全球百強。香港大學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同列第26位,已是全港最高,但今年的排名較去年跌5位;中大排名第47,較去年跌9位;科大排名第60位,較去年下跌20位。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即將卸任,他自言希望將任內管理風險、控制損害的經驗與大眾分享,又希望重操故業,繼續教授金融學,以及擔任不同公職,為社會服務,開展人生新一章。
本社日前獨家專訪即將榮休的嶺南大學鄭國漢教授,從10年校長生涯的回顧、博雅教育的看法、嶺大新發展、大學愈趨政治化的觀察乃至中美角力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等皆有觸及,今日率先刊登他最難忘的兩次政治事件。
香港珠海學院經歷私立珠海大學、珠海書院、珠海學院,如今即將回歸創始的珠海大學之名,75年走來實非不易。本集「智珠驪探」將分享江氏家族傾力創校、後繼者承辦學院的珍貴往事與家國情懷。
中大協辦2023年泰晤士亞洲大學峰會,是香港近5年最大型高等教育會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會上表示,要維持競爭力,擴闊發展前景,大學不能固步自封,應積極促進跨境合作。
在中文系裏,學習的、研究的,包括了中國傳統學術,本無可疑;但要推廣,即將象牙塔裏的學問影響到塔外的世界,一點也不容易。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容易的事情,推廣之餘,更不能退讓。因為,這本來就是我們的社會責任。
傳統的教育進路是「知、明、喜、行、慣」,但面對創新、解難、批判思考等複雜概念時,卻易學難精。所以,我們學會與大專院校推動社創理論課及實習課,讓同學切身處地到社企當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