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樓宇按揭左右貨幣政策
作者:曾國平2022-06-21
當低息環境維持了一段日子,市場上的業主大多已鎖定低息,貨幣政策將來的刺激效果就會打折扣。也就是說,在樓揭利率的影響下,放寬貨幣政策短期或有威力,但久而久之,政策威力就會減弱。
綠色ABS和REITs
作者:邵志堯2022-06-21
綠色ABS和REITs以能夠產生綠色能源的基建作為資產,今天在內地的綠色RElTs可能只有IRR 6%,相對不高,但勝在風險低和穩定
併購基金穩贏?
作者:艾雲豪2022-06-20
整體而言,併購基金除了在90年代末因為垃圾債小型爆煲之外,其本上有不俗,甚至可以説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回報。這解釋了為何機構大戶在私募的配置中,併購向來是大頭。
中國首季GDP增長為何優於預期?
作者:莊太量2022-06-17
儘管上海於4月封城,但封城的影響應會反映在次季的GDP。另外,製造業的生產物價指數(PPI)同比走高,達8.3%,仍處於高位(去年同期僅4.4%),所以中國經濟增速優於預期。
2022財經峰會|楊敏德:紡織也可如詩如畫 不一定是污染工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7
楊敏德表示,可持續發展目標已融入溢達的發展策略。2019年10月,集團作為四家牽頭企業之一,聯合發起「可持續發展企業行動倡議」,共同推進可持續發展,為企業、社區、國家和地球締造更好的未來。
2022財經峰會|香漢榮、蔡明雄、郭美珩:企業如何從ESG找到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7
香漢榮、蔡明雄及郭美珩就「企業如何從ESG找到機遇?」的題目分別分享了香港恒生銀行、友邦保險,以及在大灣區碳中和協會的經驗。
2022財經峰會|許正宇:香港可成為區內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樞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7
灼見名家舉辦首屆ESG大獎頒獎典禮。主禮嘉賓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在本港的發展潛力巨大,政府將會繼續以身作則,發展香港綠色經濟。
灼見名家舉辦首屆ESG大獎 楊敏德、鄭志剛及6家企業獲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7
灼見名家舉辦首屆ESG大獎頒獎典禮,著名企業家楊敏德、鄭志剛,以及6家企業得獎,包括恒生銀行、港鐵公司、中電控股、太古股份、偉易達及大家樂集團。
2022財經峰會|管仲連、陸恭蕙、鄭子云:疫後如何把握綠色商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7
3位講者分別就林業碳匯、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商機,以及ESG大獎評審準則發表主題演講。
灼見名家第四屆財經峰會暨ESG大獎頒獎典禮啟動 陳維民:綠色金融是未來20年難得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7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陳維民表示,亞洲對綠色金融需求很大,是未來20年難得的機遇,而香港是亞洲區的國際金融中心、資金融通樞紐,不可以錯過這個機遇。
羅佳斌:Web3投資漸入主流
作者:香港中國金融協會2022-06-16
Web3的核心邏輯與Web2有本質性的不同,需要我們盡可能擺脫過去的慣性思維和舊有觀念束縛,去觀察、思考和理解這個日新月異的領域正在發生的一切。聚焦Web3相關的獨角獸企業,目前最多的是區塊鏈基建。
美儲局加息0.75厘 港金管局跟隨 陳茂波憂影響出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6
美國聯儲局宣布加息0.75厘,創28年來最大加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聯儲局加息幅度較大,香港面對外圍市場風險增加,或會影響出口。
震雄逆市奇葩 資金再工業化
作者:胡孟青2022-06-15
閱讀上市公司年報是了解企業營運管理的第一步,最經濟就是生活,先由傳統藍籌起步,切忌未學行先學走妄想一步登天。老牌工業股震雄集團便是其中之一,市場對公司全年業績充滿信心。為什麼?
邵志堯:「零碳排」和「碳中和」的差異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2-06-15
隨着工業革命的進行,蒸氣機的出現需要大量化石燃料產生動力,再加上飛機、輪船、火車和汽車等交通運輸的排放,令到二氧化碳含量比率急速上升,若人類再不重視碳排放這個議題,災難將會由下一代承受。
高通脹之弊在於不知去向
作者:曾國平2022-06-15
當通脹離目標不遠,雖有上落,但大眾會知道聯儲局意向為何:通脹升溫就收緊政策,偏低就以放寬回應,不會出現什麼驚人發展。不過,當通脹衝破目標,像現時的趨向雙位數字,大眾面對的不確定性就大得多了。
余偉文:提升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 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4
雖然亞洲債市活躍,可是亞洲市場一直缺乏規模媲美歐洲的ICSD。這個市場缺口,加上區內債券市場方興未艾,正好成為CMU市場化的契機。在現有的良好基礎上,CMU將精益求精,未來3年分階段落實3項升級。
雷鼎鳴:如何提防香港外匯資產突然被美國凍結充公?港元與美元掛鈎還有沒有前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4
不少香港政府官員的外匯資產被美國凍結,假如連政府的外匯資產均被凍結,香港與美國的聯繫匯率能否持續?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港元與美元掛鈎的好處愈來愈少,應及早預防被充公。
跟全球首富學碳權
作者:邵志堯2022-06-13
筆者深信今天能了解碳市場的人在香港聊聊可數,但過多兩、三年香港將會有更多人比我講得更專,可惜那時候大部分商機、市場和金錢都給先行者賺掉。周星馳在《少林足球》也大聲疾呼「時間係唔等人」。
私募基金神秘的回報率
作者:艾雲豪2022-06-13
私募基金出現時,由於沒有太多的公開數據,以至到大家覺得它有種朦朧美。不過,隨着機構投資者、監管部門、行業組織和研究人員日漸成熟,對這種資產類別,逐漸有較實在的認識。
如何避免「富不過三代」?
作者:蘇文傑2022-06-13
揮霍錢財是財富傳承的常見情況,也是「富不過三代」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家族信託可以完全按照成立人的意願進行財產分配,避免後代揮霍無度。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裕昌案」終審裁決
作者:張量童2022-06-13
現今特區政府換屆在即,候任特首銳意為土地開發以及房屋建設提速、提效、提量,以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問題,業界均寄予厚望,信心滿滿。政府有必要廣開渠道,消除土地開發過程中所遇到的不明朗因素。
Mirror演唱會的捆綁銷售
作者:梁天卓2022-06-10
Mirror開演唱會,七成門票屬內部認購。從經濟學角度看,可能只是捆綁銷售的一個變奏。讓贊助商優先獲得門票,亦可能是主辦單位透過演唱會,賺取巨額贊助費這種另類收入的一個方法。
劉國俊:大灣區可以承受之氫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2-06-08
美國能源部2021年6月宣布在10年內將綠氫的成本降低至每公斤1美元。計劃能否達標仍然成疑,但俄烏戰爭持續推高油價及替代能源的需求,目前是投資氫能的最佳時機。
聯繫匯率易進難退
作者:張宗永2022-06-08
有人提出中國內地與香港經濟關係密切,聯繫匯率掛鈎的對象應該是人民幣而不是美元。如果港元放棄和美元掛鈎,香港對國家套取外匯,以及作為中國企業跑出去和人民幣國際化的護城河的重要價值還存在嗎?
保險雙循環 連繫大灣區
作者:胡孟青2022-06-08
隨着疫情緩和,經濟活動逐步恢復,不同行業都要探討疫後的發展路向。香港的未來格局,取決於如何聚焦內地市場商機,並能否在其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正視人才流失
作者:李志強2022-06-08
我們正面對9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人才外流問題,加上新冠疫情重創本地經濟,在人才流失和業務營運雙重打擊下,難免令人憂慮。面對人才流失的挑戰,正視問題是重要的第一步。
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07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灼見名家協辦的周年公開論壇將於6月18日舉行。
貨幣政策的雞與蛋
作者:曾國平2022-06-07
美國聯儲局最近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將縮表2.4萬億美元,相等於同期加息半厘。這類研究一直頗受投資者關注,對市場預期多少有影響,有其「出口術」的效果。
元宇宙x碳中和
作者:邵志堯2022-06-07
內地企業都不傾向於購買現有碳權作對沖,而是直接投在森林種植、風電場或光電場能產生碳權的項目,不單能美化ESG報告,更不受碳權價格波動的影響。
認同優先處理房屋方向 田生倡10招增土地供應
作者:黃芳人2022-06-07
土瓜灣13街範圍廣大,鹹水樓樓齡逾60年,殘舊不堪,石屎剝落,唯地積比率已用盡。這些舊區缺乏收購誘因,政府宜突破思維,透過合適的政策去加速發展。市建局應運用強項,處理難以解決的綜合發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