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友話香港樓價硬過條鐵,在疫情肆虐之下,竟然連升兩個星期,剛剛公布的樓價指數才勉強下跌0.03%,而香港樓價在大半年社運以及新冠疫情之下,比高峰期下跌了不足10%,所以,買樓始終好過買股。
黃傑龍說:「每一個項目各有特色,並非倒模,勵德邨屬圓型設計,沙頭角邨融入亭台樓閣的設計特色,我們從住戶體驗去設計,關注單位內部布局,廳房廚房厠所如何擺設,均以人為本。」
政府近年提出發展新區要「基建先行」,正是為了針對有關問題,但如果規劃不周,「基建先行」又可能會變成「工程主導」、「以路為本」,甚至會浪費資源,製造出更多「斷橋」。
單偉彪形容,《施政報告》提出增加土地的措施,是「用完就沒有了」。「歸根究柢,要徹底解決土地供應,是要找新的土地出來。」
施永青信心滿滿house730在業界肯定可以佔一個重要地位。雖然同類型的網站已經運作較長時間,有一定的客源,他有信心house730可以在市場佔一席位,因為有兩大地產代理作後盾。
有人問我現在可不可以買樓,我會話沒有競爭對手,不買待何時。
湯文亮語重心長地說,社運爆發正正為改善房屋政策帶來契機,政府應把握這次機會,提供穩定的房屋供應量,解決長久以來積存的基本問題。
筆者認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首先要「正名」,讓公眾準確掌握「計劃」的精髓,其實是「增量共享」,而非「土地共享」。
余偉文表示,表示,目前部分市民或者面對開工不足,生計亦可能受影響。金管局鼓勵銀行界對供樓人士採取更包容的方式,例如目前有17間零售錢行提供住宅按揭貸款「還息不還本」安排,以應對目前的環境。
「怎樣的環境,決定怎樣的健康。」建築師梁文傑指出,在住宅空間內強化健康的生活環境,可以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施永青自去年開始改變投資組合,到底今年會否適合買樓?湯文亮提示市道差買樓需要注意什麼?
香港的樓市,自去年中開始,已因社會問題而轉靜,至今年初,又遇到新冠肺炎,購買意欲一再受到遏抑,所以累積的需求應有不少,現時正蓄勢待發。一旦疫情過去,小陽春一定會出現。
整體而言,業主並沒有出現非理性的恐懼。他們預期,疫情平復後,經濟應很快可以反彈,他們不想重犯SARS期間的錯誤。
老友問如果現在還不是買樓的好時機,究竟幾時才是,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但很難解釋,因為大部分人聽到我的答案之後一定要我解釋,答案是別人不敢買樓的時候,才是買樓的好時機。
施永青料本港樓價今年將跌5%至10%;湯文亮預測樓市會呈「剔號」狀,先跌後升;單偉彪亦相信樓市跌勢不會太大。
灼見名家舉行第二屆財經峰會,主題是「2020環球經濟新格局」。十位演講嘉賓就環球金融走勢、中美關係、中國經濟、金融科技、樓市前景、股票市場、流年運程等範疇作深入分析,讓聽眾掌握最新形勢,捕捉投資先機。
大家千祈唔好以為我睇淡樓市,我的睇法與大多數專家一樣,2020年樓市是平穩,不過,平穩也有幾種不同的演繹方法。
從走資謠言滿天飛,到經濟數據向下調,短期內樓市需求下降是不難理解。不過,長遠而言,樓市前景還看基本供求。經濟周期和資金進出是需求的一部分,但新移民的湧入和年輕人結婚組織新家庭是樓市剛性需求的重要部分。
筆者認為2020年租金將呈現相當明顯的波幅。目前租金亦隨樓價向下調整,這也許會持續到2020年伊始,估計其後將隨之回穩。
每個人睇每一件事物都有不同睇法,以加息為例,一般評論員都會話對樓市有不利影響,但亦有評論員話加息代表經濟上升,有利樓市。如果所有睇法都是相同,大家反而睇唔到危險,所以,市場上一定要有一些人持相反意見。
由中央政府支持、推動在香港水域之外填海造地,供香港重置葵青貨櫃碼頭的構思基礎。
房協希望藉着多元的項目及活動,協助青年人擴闊視野、促進專業發展,並透過服務社群,創造自我價值。
《人權法》點會令樓價大跌,反而樓價得到支持而上升,如果發生在二三十年前就難講,因為當時美國基金持有不少香港物業,有乜依郁,基金立刻會出售持有的物業,香港樓價想唔跌都唔得。
大灣區的新措施大大加強了香港市民在大灣區的生活便利,尤其是放寬港人在大灣區買樓這一項,將有助刺激大灣區內原本有限購措施的城市的樓價。
我並非睇淡樓市,但在社運之下,樓市會出現較大調整,現在中原指數只不過比高位時下跌5%,絕對不可以說調整完畢,我甚至認為跌浪剛開始。
明年樓市會不會上升12%,我不敢說沒有可能,但以每月1%速度上升,這應該很難做到。
為何面對中美冷戰與香港動亂,香港的樓價依然有這麼強的抗跌能力,跌幅至今仍未達6%。以近日香港樓市對政府放寬按揭措施的反應來看,樓市仍對好消息非常敏感。
本屆峰會將探討環球經濟新格局,邀請約十位演講嘉賓就環球金融走勢、中美關係、中國經濟、金融科技、樓市前景、股票市場、流年運程等範疇作深入分析, 讓聽眾掌握最新形勢,捕捉投資先機。
經歷過今次風波,不少社會人士及建測規園業界,都認為政府有必要就香港的鐵路服務及系統,以至整體的公共集體運輸發展策略發等等,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檢討。
政府與其出動《收回土地條例》去強收私人手上的土地,不如及早把私人手上的土地改劃作可發展用途,然後利用市場機制去促使土地擁有者及早開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