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人物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詳,資深銀行家及專欄作家張建雄和大家分享,究竟誰是三國中的三大智者、三大聰明人和被低貶的三大人物。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知己難求,古今公認,而紅顏知己又更難求,究竟紅袖添香,溫柔解語,不失人間勝境。段正淳享盡人間風流,枕盡解語嬌花,何不令凡夫俗子艷羨?
《文庫》是香港文壇真正有新文學的開端,它連續出版了近600期,在推動新文學發展上應該發揮了不少影響力,但幾十年來很少人提及《文庫》這個文學副刊,確實可惜!
1954年,香港的兩大武學高手吳氏太極的吳公儀和白鶴派的陳克夫因事相約到澳門擺擂台比武。消息一出,旋即引起哄動,一時間市民在茶餘飯後紛紛談論,迅速成為城市熱話。
清代除了《紅樓夢》、《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等名著外,尚有不少充滿時代特色小說,多是遊歷見聞,使讀者眼界一開。
長期在靜思書軒閱讀好書,我深切體認,閱讀不只是知識的傳輸,更可以陶冶心性,成為生活的能量。「靜思閱讀書軒」透過空間營造,讓孩子與老師都能夠貼近閱讀,擴大視野,從閱讀中得到滋養和安慰。
中國到了明代,既有說書人的話本底稿為創作基礎,時代條件亦催生長篇小說的出現,便是碰上印術普遍流行,讀者可以人手一卷細讀,下述明代四大奇書,各有特色之處。
黃谷柳1947年11月開始,在香港報章《華商報》副刊連載《春風秋雨》,翌年繼續連載《白雲珠海》和《山長水遠》,這3個連載後來結集成為單行本,主角蝦球成為珠江三角洲家傳戶曉人物。
英國王室正面臨一次重大考驗,筆者看到報道,指王室準備了一份聲明,但女王不肯簽名,女王堅持不要急於表態,需要深思熟慮;也許經過查理斯、戴安娜的離婚事件後,她看得更廣更遠。
蔣介石與白崇禧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其實也就是中國歷代「雙雄不能並立,一山不容二虎」許多故事的翻版。如果蔣介石採信他的最高軍事幕僚長國防部長白崇禧的戰略建議,國共內戰的結果,恐怕不致於此。
「小說」一詞,早在二千多年前已見於《莊子》一書。但到唐代,才綻放出燦然華采。1919年「五四」文學運動,受歐洲文學影響,小說被推崇至文學殿堂。時至今日,文人創作中以撰寫小說最受大眾歡迎。
曾子以孝聞名於世,又曾編纂《孝經》,為何孔門內德科榜上無名呢?
我慢慢發現,當我一無所知的時候,這些廚師並不介意分享,可是,當他們發現你懂得他所說的,他們會樂意甚至迫切地分享更多。
《聊齋誌異》中所述故事主角多是狐狸精等超現實生命,化成人形,與人類打交道。時現時隱,實則影射反映人世間人情世故,人間性格各異之言行。
一個念理科的男生,何以會迷上張愛玲?對於原是航空迷的吳邦謀來說,或許是「祖師奶奶」冥冥之中的感召?
一名弱小女子,其父親與丈夫不幸遇害,她矢志報仇,兩位死者如何沉冤得雪?
楊絳先生是這幾年才「認識」的,但林徽因卻是「舊友」了,中學時代已被她的風韻風華吸引,她與楊絳先生是各自優雅:林徽因如火、是鑽石、是玫瑰、是紅棉;而楊絳則似水。是珍珠、是菊花、是松柏。
霍小玉少不懂事,誤托非人,多情含恨。這篇寫風流客原來是薄倖郎,其實尚可刻劃得更幽曲細膩,賺人熱淚。
《人在天涯──南渡》書中反映這一段改革開放大時代歷程。透過書中幾位主角,鄺帥、余天海、唐明,三線發展的故事,具有警世、勵志的作用。
素葉出版的雜誌和叢書近年很受年輕人歡迎,淮遠之外,西西、鍾玲玲、也斯、吳煦斌等人的舊作也被書迷搶個不亦樂乎,價錢愈來愈貴,而且有錢也未必買得到。到底這間出版社是什麼來頭?
2015年以來,西方主流媒體就眾志成城,開始「妖魔化」中國。中國要和西方文化融合是大難事,唯一希望是通俗文化可以通行,過年文化就是一個好開始。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之後展開大規模國際巡演,掀起全球崑曲復興風潮。背後最重要的推手,就是華人世界最重要的文學作家白先勇。
「智崇禮卑」,不講智慧修德,而注重外表,正必一敗塗地,辛丑將會有無數例子,不一定是人,也會是機構,BBC被禁,只是開始而已。
崑曲曾經是中國古代的國曲,自文化大革命後慢慢的沒落。文壇大師白先勇教授自第一次接觸崑曲後,就被其藝術美學深深地吸引住,更與戲曲大師汪世瑜、張繼青攜手一起復興崑曲,成就青春版《牡丹亭》。
李益生於名門望族,極負才華,他也風流自賞,自命不凡。一天,長安有位極有名氣的媒人婆鮑十一娘來找李益,李益急忙出來相見。
幾個月前,程鼎一邀約沈西城和筆者在上海總會午飯敘舊,席間鼎一出示其父親的舊作《新文學家回想錄》,說這是孤本。一段文壇父子情逐漸浮露出來。
白教授說創作時是視成一個歷史平行,當時民眾跟隨國民政府從南京逃亡台灣的心情。一起聽聽白教授談文學。
旅美學人夏志清教授曾讚譽白先勇教授為「當代中國短篇小說家中的奇才,五四以來,藝術成就上能與他匹敵的,從魯迅到張愛玲,五、六人而已。」他在台北接受本社專訪,暢談他的文學創作。
對於造夢,時人愛以夢境探索未來之事,亦有人愛以夢境為自己帶來警覺。
本地有些老師將DSE中文課程中的詩詞配上音樂,給同學們多一個途徑欣賞、背誦、和唱,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