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世界盃足球賽的No.1
作者:鄭明仁2018-05-31
當年的剪報,Ricky保存至今,他還會繼續收集世界盃的郵票和資料,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香港最大型的歷史建築群開幕
作者:陳天權2018-05-29
進行多時的中環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工程已竣工。活化後,政府以「大館」命名,結合了歷史古蹟與藝術於一身的大館,今天5月29日正式開放供遊人參觀。
重見抗戰中兒童的臉──烽火中的廣東兒童教養院
作者:編輯精選2018-05-27
1939-1949年間,廣東兒童教養院保護了近3萬名難童,為他們創造求學和成長空間,成效顯著,更曾引起國內外人士注目。唯抗戰結束至今七十多年,這仍是一頁被塵封的歷史。
香港戰後義學教育
作者:楊興安2018-05-25
胡子秋及杜慶杞兩位是聖類斯中學教師,教義校是兼職,他們古文根基好,令我一生受益。
獲獎無數,創意無限(下)──卓越成就,無出其右
作者:編輯精選2018-05-21
莫說廣大市民不清楚水務署贏得這麼多榮譽,現職的水務署人員也沒有一個知道。水務署贏得的獎項,證明了部門訂定的抱負和信念並非空喊口號,而是得到員工淋漓盡致的實踐。
弟子倡設南懷瑾文化中心 活化歷史建築引入社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5-21
最能體現南懷瑾對兩岸政治影響力的,就是他曾作為兩岸關係的傳話人,並親筆為兩岸密使起草《和平共濟協商統一建議書》,為兩岸破冰,以至達成「九二共識」打下了基礎。
舊香港──童年小露台
作者:楊興安2018-05-19
童年,總有叛逆的時候,而家中的小露台,帶給我一生絢麗的色彩!
孫中山力倡開放 吸外資振興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5-17
孫中山起草《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劃》有多重目的,其一是為了吸引外資,振興中國實業,同時也受了美國威爾遜主義的影響,企圖為人類找到一條消除商業戰爭,從而消除武力戰爭的道路。
在烏茲別克,我是契丹人
作者:林超英2018-05-14
經過800年歷史沉澱,東方的中國依然被視為契丹地域,中國人被視為契丹同族,”Kitai”成為中國及中國人的代號,因此我在烏茲別克行走,身份也變成契丹人!
「中國版列寧」反對參與一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5-14
楊天石教授指出,德國人資助孫中山「護法」一事,令人聯想起德國人資助列寧回俄羅斯進行革命活動的相關歷史。
母乳與牛奶:近代中國母親的挑戰和抉擇
作者:編輯精選2018-05-12
綠萍的例子,反映在職母親要先處理嬰兒哺育問題,再返回工作崗位的難題,未被社會輿論重視。
身在福中
作者:楊興安2018-05-12
有一天,母親突然向我說:「現在街上有有很多外江佬,會拐騙小孩子,你要小心,不認識的人不要和他們談話。」當時,這樣的話月中說了三四遍。小孩子不懂事,也不太清楚母親何以這樣說。
東江縱隊後人 重遊西貢游擊隊基地
作者:鄭明仁2018-05-11
西貢赤徑的敎堂是繼西貢黃毛應教堂之後最重要的游擊隊基地,教堂日久失修頹廢,教人唏噓。
西貢糧船灣的歷史文化色彩
作者:陳天權2018-05-08
我第一次觀看糧船灣天后海上出巡是在2004年,之後亦看過多次,認識整個流程。當年沒有太多外來人知道這項節慶活動,但隨着資訊發達,已愈來愈多人專程到來參與。
孫中山反對段祺瑞 力阻中國參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5-08
孫中山指「歐戰實一爭商場之戰爭,爭殖民之戰爭,中國不當參加」,中國民眾亦不應只記得德國侵略山東,而忘記其他國家亦有侵華。楊天石教授認為孫中山對一戰本質的認識至為清醒。
水務十怪(下)──超多逾時,自掏腰包,形勢逆轉,更勝完美
作者:編輯精選2018-05-07
粗略估計,水務署員工因鉛水事件引致的額外無償超時工作,超過10,000小時,其中專業人士佔了大部分,他們無資格申請逾時工作津貼,亦從不考慮依例的補假作償。
誰是第一個放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作者:編輯精選2018-05-06
因被家族除名,瞿汝夔四處漂泊,卻因此在廣州跟耶穌會士相逢結識,更與利瑪竇結為莫逆之交。瞿汝夔的先鋒角色,令他得以在利瑪竇著作《利瑪竇中國札記》中留名。
戰後初年的香港
作者:楊興安2018-05-04
輪船要開了,船上的人都走上甲板和送船親友道別。一條條五彩繽紛的紙彩帶從高高的船頭飄下來,送別的人執着另一端。巨輪緩緩而行,彩帶漸漸被拖長,終於彩帶被扯斷了,在空中隨風輕蕩。
香港機票王
作者:鄭明仁2018-05-03
機票之外,航空公司旅行袋、首航封、模型飛機、航班表、啟德機場舊照片等每件藏品都有它的歷史價值,反映昔日香港社會民生狀況。
水務十怪(中)──乏主管,不加人,拼出頭
作者:編輯精選2018-04-30
水務署要處理愈來愈多新範疇和新工程,但一直不增加人手,也不增聘主管,令員工百上加斤。署內專業人員的晉升機會異常地差,前線員工卻可以有不錯的前途。
談「兩本史書的可信性」及革命首義形勢
作者:楊興安2018-04-28
在此欲請教容若先生,請問所得資料,有沒有說孫中山先生携同多少人馬來港?帶來多少槍枝?帶來多少金錢來香港設立這足以抄家滅族的造反會社?然後叫楊衢雲加入?
做人大道理 都藏在古書裏
作者:洪 蘭2018-04-28
人生在世,我不要求你們光耀門楣,但絕不能做汪精衛,你們要知道什麼該堅持、什麼可以放下。
遊北疆──訪伊寧、阿勒泰
作者:張信剛2018-04-24
林則徐在甲午戰爭之後被貶到伊犁,專注興建水利。灌溉水渠修成不久,大批南疆的維吾爾族農民就來到伊犁附近;今天伊寧許多維吾爾人的先輩便是那時北遷的。
世紀報紙重歸香江
作者:鄭明仁2018-04-20
一下子便取得49份《華字日報》原件,而且年份這麼早,出版於光緒19年至25年(1893-1899),以民間個人收藏而言,珍稀程度數一數二。
踏足南疆──訪庫爾勒、庫車、和闐、喀什
作者:張信剛2018-04-18
庫爾勒的香港人、在鳩摩羅什雕像下彈奏的琵琶曲、在和闐沙漠領路的樸實農民、英吉沙穿黑袍罩面的婦人⋯⋯南疆一行除了看文物古蹟,也和當地人有不少接觸。
重慶大轟炸 民族苦難
作者:何漢權2018-04-17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由1938年起,在重慶進行長達6年半的戰略轟炸,瓦解中國軍民的士氣。抗戰勝利後,為紀念大轟炸罹難同胞,重慶市自1998年以來,每年的6月5日,定為重慶大轟炸紀念日。
一帶一路跨文化交流之中國軼事勾沉
作者:彭家發2018-04-17
一帶一路諸國同中國跨文化交流軼事、野史都多,有識之士似宜多加發掘、尋訪,以充實、流傳中國好故事。
水務十怪,異於常態(上)──不加費,減人手,缺首長
作者:編輯精選2018-04-16
水費在1994年2月加價後,一直維持不變,快有四分一個世紀不加價。近年所有政府部門都陸續增加人手,但到2017/18年度末,水務署員工編制仍比十年前低。
造訪民族英雄鄭成功故里──福建南安石井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4-14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除了是筆者的故鄉,更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筆者回鄉祭祖,在城鎮四處感受到民眾懷念鄭成功的氛圍。
麥樂倫中5槍亡 洋警官「陰魂不散」
作者:鄭明仁2018-04-12
事隔30多年,本來已沒有多少人記得麥樂倫這宗案件,但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了Nigel Collett的新書,案件熱議再度在洋人圈子掀起,可說是「陰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