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

向未來學習:世界十大新方向
作者:周博裕2014-11-21
2007年,我們在港結識了全球商業技術策略智庫未來世界(FutureWorld®)的創辦人未來學家魯格爾克(W. Grulke),第一次聆聽他的講座「向未來學習」,內容以「未來10課」為主題,當年已覺得頗有新意。去年12月初、未來世界另外兩位未來大師被邀為一個 CEO 論壇作主講嘉賓,開場講題仍是「向未來學習」,但六年後重聽,覺得魯格爾克的觀點依然歷久猶新,值得與讀者一再分享。
你懂得利用文化差異嗎?
作者:鮑慧兒2014-11-17
面對文化差異,大家通常都只看到衝突、挑戰,其實,就好像一個團隊一樣,如果都是同一類人,這個團隊出來的業績通常不會是最好的。最好的團隊,是擁有很多不同元素、不同種類的人,但大家可以互相聆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一加一大於二,而不是一加一小於二甚至小於一的結果。
未來新經濟的特色
作者:周博裕2014-11-14
今日,我們正處於一個舊經濟周期的終點,而迎面而來的新經濟將會是一場足可以撼動全球經濟基礎的大海嘯。全面理解這場強力經濟變革的內涵並非易事,有人說,我們在受世界資本主義的支配。事實上,我們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一個複雜的動力系統之中,這是一種被一系列相關力量所驅動的新經濟。
如何創建未來的量子關係?
作者:周博裕2014-11-07
在未來世界的人際關係中, 施予者遠較「揾着數者」更易於成功。為什麼呢? 除施予者能創造振動能量外, 格蘭認為這是因為他們能以不同的互惠方式與他人互動,特別是人脈網絡、協作、評價和影響力四大方面。
你的員工是在砌磚還是在建教堂?
作者:鮑慧兒2014-11-05
作為一個部門主管,我們是部門與整體企業間的橋樑,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推動一切變革,靠的就是部門主管。我們須要了解企業的願景策略,帶領自己部門配合策略,落實策略。讓部門員工明白自己扮演的角色,跟企業的遠景與策略有什麼關係,他們對公司的貢獻是什麼。他們是拼圖裏的哪幾塊,跟其他部門怎樣銜接。如果他們做壞了,對整體企業會有什麼負面的影響。
創建未來的共享關係
作者:周博裕2014-10-31
以往,基於自我的傳統人際關係,人總是算計着我和某某人交往,到底對我或我的事業能有什麼「着數」? 而未來社會的成功人際關係就不一樣,它不僅在於擺脫自我,還在於你能為對方作出什麼貢獻? 因為在網絡社會中,各人必須提供自己的價值,作出無私的貢獻,才能造成網絡的規模效應,才可創建魯格爾克所謂的量子人際關係。
二十一世紀台灣大企業承傳
作者:張建雄2014-10-30
筆者的銀行生涯,有兩次赴台灣工作,第一次1975至1978年。到1990年第二次到台灣工作,15年前的老客戶掌門人,都由壯年踏入老年(上世紀90年代,上了65歲,也可以算是老年了吧!)。巴黎的風險管理人,最大的問題是誰人接班,管理風格全不會改變,當然還要考慮貸款年期長達15年(如台塑的六輕計劃)。這個難題也只能硬着頭皮說,中國家族企業管理人沒有退休計劃,人人要 die on the job,同時人人注意健康,都全享高壽,不必怕,當然家族企業不外乎傳子傳女婿,還有老臣輔助,要分析路向,也要由此方向入手。
你的長處會變成你的障礙嗎?
作者:鮑慧兒2014-10-28
我們教練界一個殿堂級人物寫了一本書,總結他的教練心得,一夜爆紅,這本書的英文名字叫 What gets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你一路以來賴以成功的,不會協助你未來成功)。書裏談到很多領導需要改變的不良習慣。這些具體的習慣,我們以後可以慢慢逐一細談。
令人焦慮與分心的手機文化
作者:周博裕2014-10-24
近年美國 MIT 心理及社會學家雪麗.杜爾寇(Sherry Turkle)認為,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站已逐漸破壞我們享受人與人間親密關係的能力,亦侵擾我們獨處思考的空間。我們的觀察是,網絡世界還會給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一種莫名的焦慮(anxiety)和無奈的分心(distraction),而直接造成杜爾寇所謂的「既緊密連系而又疏離的人際關係」。
各方不臨崖勒馬,香港劫數難逃
作者:彭泓基2014-10-17
此時的中國,面臨內憂外患、國際形勢緊張之際,中央怕亂、防失控的心態,是很容易理解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成就斐然,但腐敗成風,貧富懸殊嚴重,剛履新的習李班子,自然憂心忡忡。凡事物極必反,過去大量印鈔、擴張、放任的政策必須改變。過去對香港的放任,已孕育出一大批愈來愈激進的社會分子,有見及此,中央的政策開始收緊,從柔變剛,是發展的必然。
未來人際關係:手機的疑慮
作者:周博裕2014-10-17
這些「迷網族」和「低頭族」已經走火入魔了:他們沉迷於連線的世界,對現實世界的事物心不在焉、不感興趣,缺乏專注力,對人與人間的溝通漠不關心,不願去了解別人,也不想被人了解,當然更談不上關懷別人的共情力了。
香港在轉型其間錯過了甚麼?
作者:彭泓基2014-10-16
當年香港政府的無知與傲慢,錯過了近十多年國內與珠三角,經濟騰飛所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回歸時,香港處於絕對的優勢,但時移世易,內部紛爭不斷,坐擁金山而不用,蹉跎歲月,使原來的競爭優勢,蕩然無存,錯過了維持與建立未來優勢的良機。競爭力的減弱意味着經濟能力下降,幸而有中央的支持,如自由行、金融中心等,方能維持繼續的增長。尤有甚者,有些無知的港人,更高舉「反蝗」的旗幟,從國內的中國人看來,這是極大的侮辱。嚴重撕裂中港關係,使香港蒙羞。多年辛苦建立的香港形象,一落千丈。這是仰人鼻息、破壞人和,被動而短視,這完全違反了自強不息、以和為貴的中華智慧,必有惡果。
《易道》與歷史規律
作者:彭泓基2014-10-15
《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宇宙萬物的變動,不以一己的意願為依歸,只是「遵道而行」。「道」就是自然的規律,永恆而普世的原則。中華文化的「大道之源」《易經》,觀天地之象,體悟「道」的智慧,推天道以明人事,發展出一套二元互補相成的辯證關係:「一切事物,無不在變化中,陰陽變異,循環起伏。」一切現象皆由動態的「陰陽制衡」而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些現象,亦在不知不覺中不斷變異,權且稱之為《波浪哲學》。
我們是在對話還是辯論?
作者:鮑慧兒2014-10-13
這些日子,在香港,政治已經談得太多了。但在觀察大家談政治的時候,我發現,香港距離民主真的太遠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的對談,都完全不懂什麼是民主,沒有民主的行為。
大前研一:到了2030年,我們需要怎樣的職場決勝技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10-11
就業市場正掀起巨變,大前研一的新書,助你裝備自己,成為未來人才。
未來世代誰能主宰?
作者:李鈞陶2014-10-10
從亞洲人的角度看,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歐美IT工作外判於亞洲,適足以造就更多就業機會,似乎有利於本地左腦專才的發展。但近年亞洲知識工作的薪酬大幅攀升,尤以中國為然, 許多歐美創新科技企業已就地取材,外判於印度的只是一些刻板沉悶的會計及法律服務而已。反而本地企業由於業務資訊化的所需,及流動電訊業對應用程式開發的需求殷切,善用左腦的IT人才極為吃香,至少在未來可見十年,我們看不到善用右腦者主宰未來的年代。
品牌式體驗的三個好處
作者:游漢明2014-10-08
建立名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如何在購買的過程中,令顧客心中產生不同但卻是正面的情緒。要做到這點,就要注意服務與產品在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追尋品牌式的的顧客體驗令企業有改革的思維與行動——改變企業的文化。為了令更多顧客擁有品牌式的體驗,企業要將原來的負面文化轉為一個具有同理心的文化。
你知道顧客體驗的年代經已來臨嗎?
作者:游漢明2014-10-07
對情緒有所了解後,便會知道在所有接觸的時刻中,顧客都可產生不同的情緒。這情緒的產生是由於顧客持有他們對產品、服務、與購買/消費過程的期望(expectations)。 當期望不能滿足時,情緒便會當場產生,於是形成了所謂顧客體驗。
誰主宰你的事業?
作者:鮑慧兒2014-10-05
在我當他們的教練的時候,時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在任期還剩下一年或者不到的時候, 他們都會開始想:「我下一個職位是什麼?」很有趣的是,無論他們是國家總裁,企業全球最主要的200個領導層之一(這是有幾十萬員工的公司);或者是30歲上下的 HIPO,普遍都有一個思維,就是我做得好,公司會看見,我的成績會為我說話,公司自然會委派一個好的職位給我,我只要等着就可以了。
讓社企精神佔據中環
作者:謝家駒2014-10-05
參與學生運動來表達訴求,推動社會改革固然是天公地道,但關鍵還在運動過後如何,做些甚麼。佔領中環之後,另一重大挑戰就是重塑中環的核心價值。
我們有必要了解中國律法的法理和歷史
作者:彭泓基2014-10-04
無可否認,目前香港的法律,比國內的優勝。但在我們指責前,應先了解其因由,而不是想把自己以為是好的,硬要人家跟隨,這包括西方的民主。但凡移植,必先研究水土,避免不服的現象,然後取長補短,祈達至最佳效果。因此,了解中國律法的法理和歷史,是有必要的。我深信,國內的法律界亦不斷在演進中,且拭目以待。
你的領導形象是你想要的嗎?
作者:鮑慧兒2014-09-29
作為一個領導,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上司、同事、下屬、同行和客戶一一看在眼裏,記在心頭,一一給你評分。不要以為人家不說話,就沒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你下屬的行為,她們對你的尊重,影響她們的積極性,投入程度,去留的決定。影響同事現在與你的協作,他們對你的接受程度,決定以後他們接受不接受你晉陞為他們的老闆。
誰屬 C 世代的人?
作者:周博裕2014-09-28
如今正屆於18 – 34歲的美國人為「世代 C」的媒體消費者。這一組人只佔美國人口的 23%,但他們代表大部分上網連線的消費者, 其中看線上視頻(27%),瀏覽社交聯網/博客網站(27%),擁有平板電腦(33%) 和使用智能手機 (39%)。
學問有常,學風無常?
作者:馮孝忠2014-09-25
時代變化,社會競爭愈演愈烈,像我們那個年代畢業前半年才為出路籌謀可能是一種奢望了,但是只要讀好書,從中啟發到人生意義,創意,表達能力,與人相處之道,任何學科的同學都會派得上用場。
從香港看內地及香港社會企業的發展
作者:謝家駒2014-09-24
西方管理學有一句名言:「預測未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
了解自己的優勢最重要
作者:鮑慧兒2014-09-21
唸大學時,開始工作時,不理解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優勢,自己喜歡什麼,中途改變也可以是非常成功的。重要的是能把握自己的專業知識, 利用自己以前的工作經驗,找到切合當前工作的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與優點。
你對自己的事業有什麼計劃?
作者:鮑慧兒2014-09-20
人生就是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嘗試,透過經驗,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然後不斷的調整,不斷的學習,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
心靈富足 一於充電「超濃縮」
作者:江燕來2014-09-19
事實上,人生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是儲回來的。例如:人脈是儲回來;金錢是儲蓄及投資回來;客源是儲回來;商譽是儲回來;經驗是儲回來;智慧是儲回來;好橋是儲回來,甚至連開心假期等,也是幾經辛苦工作後,才得以累積下來!
你是哪個世代的人?
作者:周博裕2014-09-18
多年前已有市場學家對不同年齡組別的社群進行觀察研究,並將之區分為 X、Y 世代。最近甚至出現了 C 世代的概念。究竟這些不同世代的人有什麼獨特的心態行為特徴?誰又屬於未來世代的人?
全球新舊經濟交替的年代
作者:老占2014-09-17
現今的投資地圖,已經出現「兩個世界」的樣貌。一個是由傳統大型工業股、石油股、礦業股以及金融股等所組成的舊世界;另一個則是由服務業、高科技以及媒體產業組成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