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12:17:5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周光蓁

音樂歷史學家、兼任樂評、音樂節目主持等。早年畢業於美國夏威夷大學,主修中國近現代音樂史。2003年以北京中央樂團發展史獲頒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遊走於學術研究及傳媒寫作,先後出任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藝術及文化課程主任,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等。亦擔任《南華早報》資深作家、書評編輯。現任《亞洲週刊》、《大公報》音樂專欄作家、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顧問、明儀合唱團名譽顧問、香港電台第四台樂評及客席主持、香港藝術發展局口述歷史研究員及主持等。編著有《中央樂團史1956-1996》、《一位指揮家的誕生──閻惠昌傳》、《香港音樂的前世今生──香港早期音樂發展歷程1930s-1950s》、《揮灑自如──中樂指揮培訓與實踐》、《光輝歷程──香港聖樂團65載》等。2022年出版與張有興、張家偉合著張有興傳記,中文版《世紀自述──香港首位華人市政局主席張有興》即將由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

疫情與音樂競賽
作者:周光蓁2020-10-14
隨着疫情在香港紓緩,近日似乎不少音樂家願意來港隔離14天後演出。上周為香港管弦樂團新樂季揭幕演出的指揮廖國敏便是其中之一。
深水埗鴨寮街的音樂學校
作者:周光蓁2020-10-01
香港音專自1976年駐足南昌街校舍,禮堂、課室、琴房、圖書館齊集一層。
為了音樂 不懼隔離
作者:周光蓁2020-09-20
德國音樂家柏鵬不懼隔離14天遠赴香港,要在疫情困境中演奏幽默而充滿力量的作品。
原汁原味音樂會
作者:周光蓁2020-09-19
現場音樂的鮮味兒,是不可能在家中或通過耳機重播而得的。
女高音費明儀委婉而不煽情的唱腔,在腦海中縈繞不止
作者:周光蓁2020-09-12
《大公報》與費明儀,固然源自她的二叔、前社長費彝民先生。大概不太多人知道,費明儀曾一度擔任《大公報》記者,採訪來港演出的傳奇女高音周小燕。
疫境中香港樂韻不斷
作者:周光蓁2020-09-02
疫情阻礙香港音樂廳重開,隔離政策讓外國音樂家卻步,但為本地樂手提供機會。
顧嘉煇的「前世」
作者:周光蓁2020-08-05
對顧嘉煇的音樂啟蒙與成長,所知不多。本文嘗試從原始資料追溯其「前世」,以補充對其輝煌「今生」的認知。
68年璇宮戲院曲未央
作者:周光蓁2020-07-19
港人來去匆匆,多少人會記得60多年前的璇宮戲院曾經是香港藝術文化地標,將中環、尖沙咀、銅鑼灣等都給比下去?
悼念香港流行樂壇教父黎小田
作者:周光蓁2019-12-09
香港樂壇教父黎小田逝世,他早年與作曲家父親理念不合,努力走出自己的音樂道路。他創作力旺盛,一生寫下歌曲逾700首,集電影、作曲、製作和主持於一身,更提拔梅艷芳、張國榮等歌壇巨星,卻為人謙遜,充滿熱誠。
撮合兩岸的音樂奇緣──悼念音樂一代宗師周文中
作者:周光蓁2019-11-04
傳奇文化巨人周文中七八十年代推動中美音樂和藝術交流,也撮合兩岸的音樂奇緣。
沈鑒治在音樂世界的前世今生
作者:周光蓁2019-03-29
《信報》的樂評,其實是沈鑒治的「今生」,至於前世,則原來早在五十年代已經開始,絕對是香港音樂評論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