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12:17:5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張宗永

作者是亞洲新興市場第一代衍生工具交易員,擁有20多年的投行經驗,管理過的業務包括交易室、資本市場和併購業務。大學主修工程及工商管理,畢業後短暫的第一份工作卻是在報館任職股評人兼翻譯兼副刊作家兼資料室總管(以成績倒序為列)。2009年告別銀行「糧單」之後,加入一新成立的環球精品投行任亞太區總裁及高級合伙人,並且重拾四分之一世紀前的興趣,在報刊上月旦政經時局,文章散見《明報》及《信報》等,並且積極參與社會企業。

AI的道德風險
作者:張宗永2024-09-04
上月,Google被美國法院裁定違反反壟斷法,美國聯邦政府控告Alphabet每年花百億計美元,收買手機商及瀏覽器公司預設Google 為搜尋器。這次判決是美國政府打擊科技巨頭的首次重要勝利。
AI製造社會不公?
作者:張宗永2024-08-28
有危便有機,中國的華為看準非洲寬頻落後這機會,正在建造70%的非洲4G網絡,電力需求亦加快了再生能源發展,瀑布、陽光、甚至地熱,非洲都不缺。
香港轉型中的期望管理
作者:張宗永2024-08-21
我相信大家都接受香港需要求變,但香港的問題不是短期服一兩劑藥可以解決得到,更不是等9月聯儲局減息便天下太平。這求變的過程,會是漫長而且痛苦的。
真正的奧運精神
作者:張宗永2024-08-14
奧運會的精神是「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並不包括「打倒敵國」,但傳媒也好,觀眾也好,焦點都放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上,而大家亦安之如飴。
低調但稱職的鮑威爾
作者:張宗永2024-08-07
作為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任期間採取了明確的反通脹政策,堅持維護聯儲局的獨立性,不受政治干擾。與此前較為低調的格林斯潘不同,鮑威爾以清晰的政策訊號穩定了市場預期。
影響中國國運的台積電
作者:張宗永2024-07-31
特朗普如果一旦再次入主白宮,美國的兩岸政策可能有變,也會影響台積電的前景。台灣的對策有點兩難,一方面要滿足「防中」需要,維持外國訂單,另方面又要避免掏空本土的重要性。
特朗普被刺不會影響大選結果
作者:張宗永2024-07-24
作者認為,這一突發事件並不會對選情產生重大改變。支持特朗普的選民依然會投票給他,而反對他的選民也不會改變立場。決定選舉結果的關鍵在於少數中間派選民,他們可能會對特朗普的言行方式有所顧慮。
港投不是港版淡馬錫
作者:張宗永2024-07-17
港府並沒有要求港投管理五橋一隧或機場,港投的政治色彩遠比淡馬錫輕。和港投的目標一樣,淡馬錫的目標也是跨代投資,為未來建幸福;但新加坡要考慮的因素可能比香港更廣泛和複雜。
美國民主黨豈無人哉
作者:張宗永2024-07-10
今天的很多選民都仇視建制,這是全球現象。特朗普之所以擁有一班外人覺得很不理性的鐵粉,便是源自這些反建制心理。但難道「倒特」一定要靠拜登,民主黨豈無人哉?
再不是「一糕兩用」的綠色金融
作者:張宗永2024-07-03
正是因為激情過後,大家開始回歸現實,一方面認清成本,另一方面竭力改善量度效益的工具和方法。
不分左右 建制都會是輸家
作者:張宗永2024-06-26
民意走偏鋒這現象是值得憂慮的。勇於挑戰權威固然是進步的原動力,但如果只是為挑戰而挑戰,忽略理性分析,放任主觀行事,這便是人類文明的退步。
香港虛擬銀行偏好守勢足球
作者:張宗永2024-06-19
新加入的虛擬銀行除了以本傷人之外,很難殺出血路。所以「聰明」的虛銀如果股東不愁錢,沒有融資壓力,不用急於拓展品牌造勢,便可以選擇以燒錢較少的形式,時間換空間,和對手鬥長命。
股票市場會否淪為「金融遺址」?
作者:張宗永2024-06-12
從社會福利角度看,上市公司操作透明絕對是一件好事,市場不應該走回頭。私募基金帳面可能賺錢,但真要套現,也要仰賴一個融資能力強的公開市場,股票市場應該不會淪為金融業的遺址。
CB股亦可債亦可
作者:張宗永2024-06-05
亞洲可換股債的市場工具沒有歐美的深度和寬度,做空債券和股票也不是那麼容易,投資亞洲可換股債的,更多是單向的Buy-and-hold。
由間諜案談到問責
作者:張宗永2024-05-29
我公司曾經被委託替一家醫療科技公司融資,它生產一種遙距監控器,可以在10米距離內量度人的心跳。這儀器原本純粹是作醫學用途,但意料不到,它另一個客戶是監獄。
未能安慰投資者的「安慰函」
作者:張宗永2024-05-22
法律上,這些「安慰函」不是擔保,內地公司亦沒有提供資產扺押。自兩年多前內房美元債接二連三的違約,今天投資者追索無門,這些「安慰函」作用近乎零。
綠色能源外交
作者:張宗永2024-05-08
歐美跟中國這方面的爭拗,短期實在看不到解決方法。如果我們考慮到全球的政經形勢,中國需要在西方國家之外多結朋友,拉丁美洲很自然是中國再生能源產品的出口對象,這既是生意,亦是外交。
沒有共贏 何來世貿
作者:張宗永2024-04-24
耶倫此行放出的姿態,基本上像伊朗和以色列互射的飛彈,沒有殺傷力,目的似是為拜登競選造勢。她雖然提出產能過剩的指摘,但沒有進一步提出懲罰方案。其實,貿易應該是商務部長雷蒙多的範疇,耶倫越俎代庖。
深圳才是香港的真正對手
作者:張宗永2024-04-17
「山高皇帝遠」,深圳的長處是夠膽創新,位處邊陲。內地開放初期,第一波的地產和科技創業者都是來自深圳。半世紀前的深圳是一片農田,今天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城市,其中有不少是借鏡香港。
撲朔迷離的阿拉伯王族名字
作者:張宗永2024-04-10
阿里名為Ali Rashed Ali Saeed Al Maktoum。Maktoum是迪拜統治家族的姓氏,但阿拉伯酋長宗族繁衍,究竟全國有多少個Maktoum?誰掌權?誰是近親?外人不容易看清楚。
新聞版權屬誰?
作者:張宗永2024-03-27
ChatGPT 創造了歷史上新增用戶的記錄,社會對AI的反應之激烈和迅速,是前所未有的。OpenAI 雖然很快便贏得了聲譽,但謗言亦很快隨之而來,OpenAI面世不久,便已經惹上不少官非。
私募債為全球投資新寵
作者:張宗永2024-03-20
今日高息債市場和40年前已有很大分別,香港很多私募債都是以房地產作抵押品。美國的融資市場比亞洲多元化得多,曾經做過一些項目,抵押品是科技公司的知識產權(IP),甚至找來保險公司為IP 價值作擔保。
兩家「藍血」銀行的表現
作者:張宗永2024-03-13
摩通和高盛股價表現分歧,其實亦反映了近年銀行業務哪一塊吃香,哪一塊不吃香。
12萬人的邦交值多少錢?
作者:張宗永2024-03-06
對於用錢來換取邦交或選票,我並沒有道德批判。政治本來就是交易。同樣道理,用「蛇齋餅糉」去換取選票,和用民主自由平等去吸引選票,都是交易。選擇哪一種,端看人民的質素。
北水救港?
作者:張宗永2024-02-28
舊香港已死縱是事實,大家應該着眼新香港該如何再出發,這才是務實和積極的態度(很可惜眼下全世界的政客都嗜賣糖衣假話)。
球王缺陣
作者:張宗永2024-02-21
特區政府為了香港再出發費盡苦心,但往往誤判「大眼雞當炮艇」;夜繽紛不一定全城舞動,球王缺陣也不用與香港和國家的面子掛鈎。
當人類將決定權讓給AI時
作者:張宗永2024-02-07
歷史一再證明,選民投票是憑感覺而不是憑理性。支持英國「脫歐」的人,又有多少真正明白當中的利害?支持特朗普「美國優先」的鄉巴白人,又有多少人懂得計算特朗普宣稱製造的工作職位,有多少水分?
中國的追雪一族
作者:張宗永2024-01-31
Club Med Grand Massif Samons滑雪度假村在2017 年年底落成。訝異的是,我還以為有復星這樣的股東,他們會大力招徠中國遊客,但400多間房間,我估計中國內地遊客不到十分之一。
我和我的猶太同事
作者:張宗永2024-01-24
作者認為,猶太人寄居在別人的國家上千年,但時間長了,往往滋生當地原居民反感。至於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爭拗,真是有理說不清。猶太人經常引用的祖宗地說法,也不是滴水不漏的。
選舉年的擔憂
作者:張宗永2024-01-16
我覺得在對華問題上,美國的主流民意早已經達成共識,誰做總統影響不大。在某程度上,拜登外交經驗豐富,縱橫捭闔,對中國製造的麻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