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18:1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尹瑞麟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士,早年任職新聞傳媒、經濟政策研究及派駐新加坡。80年代初獲總部設於東京的國際政府組織 –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 委聘為國際公務員,在日工作11年,並取得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碩士學位,懂日文。回歸後回港任職「四大」之一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業務拓展總監,期間獲委任前策略發展委員會成員,多年來在香港、新加坡及日本多家傳媒發表時評文章。

閱讀日本防衛白皮書 看對華疑慮
作者:尹瑞麟2022-08-04
人類歷史發生過很多大小戰爭,起因不乏誤讀和誤判例子,但最終遭殃的還不就是平民百姓?或許,日本防衛白皮書的內容能夠令人更多地了解日本疑慮,減低衝突,止戈為武。
官民立約 落實績效管理
作者:尹瑞麟2022-07-30
中外經驗展示了「績效管理」可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但能否發揮成效,非流於政治口號,歸根到柢,端視能否掌握其基礎理念。
日本修憲對國內及亞太的「衝擊波」
作者:尹瑞麟2022-07-20
日本修憲和以下可能發生的情境,給「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增添了現實感和說服力,這也對大家帶來迫切拷問——全球各國今後要走的是「共存」之道,還是繼續走「爭雄」之途。
善用一國兩制 讓中國學習全球治理
作者:尹瑞麟2022-07-07
中國當前面臨的重大而緊迫任務之一,就是要在全球輿論下贏得話語權。香港的重要意義在於為中國駕馭全球資本主義政治體系和文化意識形態積累知識、經驗和技巧,並且培養相應的治理人才。
社會契約──公共行政「績效管理」的核心理念
作者:尹瑞麟2022-05-20
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競選政綱題為「同為香港開新篇」,當中較多是願景性的文字,欠缺的仍然是市民能看得見、抓得到、有份「同」行參與的政策制定和推展,以及大眾日後能用以衡量成果的績效指標。
反思國家實力的「冷現實」
作者:尹瑞麟2022-04-04
中美脫鈎後,無論在技術面還是產業方面的發展,中國不單在大部分領域會明顯落後,甚至陷入真空狀態;在芯片製造、人工智能及IT產業,更面臨發展瓶頸。細讀國家的「冷現實」同時,亦令人衍生兩點反思。
社會治理過度刑法化的危機
作者:尹瑞麟2022-03-14
有內地學者認為,若社會治理過度依賴刑法,就會患上「刑法依賴症」。這是近年來在一些地方社會治理中出現的非理性現象,具有高度的法治風險與社會危害。同時,這是否也見諸落實《港區國安法》後的香港?
抗疫須以保障生命生計為本 引入績效預算
作者:尹瑞麟2022-02-28
希望特區政府能與時俱進,引入西方國家和內地政府將績效指標視為現代預算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財政投入型財政預算案」轉型到「績效為本財政預算案」。
中國經濟陷困 地產泡沫拆彈與「整改」更重平衡
作者:尹瑞麟2022-01-14
夏斌的建言是基於「經濟帳」,以經濟理性為基礎的政策緩急排序;而對於政策執行者而言,考慮的是「政治帳」,傾向不惜一切的目標。
《中英聯合聲明》是失效的歷史文件?──中山大學副教授伍利斌的「異議」
作者:尹瑞麟2021-12-20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教授伍利斌,日前在內地《中外法學》試論《中英聯合聲明》的法律效力,從國際法角度,對此具爭議性的課題,也就是《聯合聲明》在今天的法律效力,提出不少深值重視的見解。
港失跨境併購「白手套」角色,圖控東京機械遇挫?
作者:尹瑞麟2021-11-19
北京以往通過香港的中立形象,以香港作為「白手套」進行跨境併購或以其他方式,方便取得科技與市場,但隨着《港區國安法》的實施以及全面管治權的落實,香港在此方面的「隱性」角色,看來有所退卻。
美國《外交政策》:陷入衰退的中國國力與戰爭危機
作者:尹瑞麟2021-11-06
兩位美國學者認為中國不是一個永遠上升的國家,其機會之窗也不會長期敞開。他們要求大家重新審視,以「修昔底德陷阱」角度分析今天中美衝突成因是否貼切,並提出一個新的視野,即陷入衰退階段的中國會帶來怎樣影響。
回歸秦《商君書》管治模式的香港
作者:尹瑞麟2021-10-17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儒家,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中國傳統文化的管治之道最核心是法家,各朝各代都是外儒內法,歷代君主都在暗地裏使用商鞅教給他們的辦法來治理百姓。
要「清醒認識」中國太空力量仍處追趕階段
作者:尹瑞麟2021-10-04
國防工業出版社早前出版《太空軍事運用戰略構想》,反映中國軍方務實地認為我國太空力量總體實力相比美國、俄羅斯等太空強國還處於追趕階段。我們的太空資產正在面臨什麼威脅?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宣 應要求確保文字表述緊貼中央
作者:尹瑞麟2021-09-27
在新時代,要成為一個「政治堅定、業務精湛、讓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文宣、政務工作者,要下功夫之處着實不少。慎防錯別字的出現,避免尷尬場面,故然重要,但如何在遣詞用字時,防止上面錯誤情況出現,更應慎重。
日高義樹新著:美軍情報揭大陸攻台前先佔釣魚台
作者:尹瑞麟2021-08-17
見證了戰後亞洲局勢的變化的日高義樹,在新書中透露他從美國海軍和中央情報局方面獲悉,習近平在一年前的內部會議中表示,解放軍會在武統台灣前,先佔領釣魚台和在該地建立前線軍事基地。
蕭功秦的再「諫言」:我們沒有值得盲目驕傲的資本
作者:尹瑞麟2021-05-27
如果我們沿用「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老套路,來解讀中美博弈,美國則會認定中國是在動員全世界的共產黨,聯合起來對付「國際帝國主義」。這樣的雙方惡性互動,會變得「非正即邪」,你死我活。
從治澳「新澳門人」背景 探「新港人」治港模式
作者:尹瑞麟2021-03-24
如果我們相信「一國兩制」的初衷是制度間互相學習和展示北京對治理國際大都市的能力,無論被冠以「完善」或「倒退」之名,「港版國安法」的客觀效果是大幅引入中央的直接管治。
超越「超限戰」 北京對台港的「瓦解戰」
作者:尹瑞麟2021-03-09
以威權的力量來達致「去異求同」,將原有制度和價值觀作「摧枯立毀」式瓦解,何嘗不是北京今天治港和對台策略的寫照。
國防大學劉明福:超越和戰勝美軍,建立國際軍事新秩序
作者:尹瑞麟2021-03-02
中國為什麼要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為什麼不能局限於中國國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劉明福教授新著提供了重要參考。
安倍證言:四年以來,他如何引導特朗普對抗中國
作者:尹瑞麟2020-10-05
特朗普當年參加美國總統時,政綱強調「美國優先」,並在多次在競選集會中公開表示,美日同盟對美國不公平,日本長期佔美國便宜,只分攤很小的美國駐軍費用。
《習近平關於防範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一書 未公開發表過部分選錄
作者:尹瑞麟2020-09-21
筆者嘗試將《習近平關於防範風險挑戰、應對突發事件論述摘編》內容與內地媒體以往刊登過的文字,作一對比,初步確認這些第一次公開發表的部分包括如下段落。
從《反彈道導彈作戰研究》看南海對決
作者:尹瑞麟2020-09-15
《反彈道導彈作戰研究》指出,彈道導彈的特點以拋物線飛行、飛行彈道難以預測、飛行和落點速度快、留給軍隊抗擊的「時間窗口」非常小。
特朗普團隊的「西點軍校」成員和風格
作者:尹瑞麟2020-09-09
雖然特朗普來自商界,但他和他的團隊所採取的策略看來高於商學院的企業競爭博弈理論,更是一種立足於國家視野的治國方略。
日高義樹新著:《米中時代の終焉》——新冠肺炎長期化對全球經濟及國際貨幣系統的衝擊
作者:尹瑞麟2020-08-27
日高義樹強調,我們今天面對的是人類經濟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情況,也就是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影響長期化,全球經濟出現大幅收縮,通賬,和由於各國嚴重財赤對全球貨幣兌換系統帶來衝擊。
日高義樹新著:《米中時代の终焉》——中國違反國際承諾的「不法行為」促全球重歸「森林法則」時代
作者:尹瑞麟2020-08-26
中國方面明白,以不法的手段強奪香港會對中國經濟和金融造成重大損失,亦會對中國在國際戰略上帶來挫折,但對於習近平,這卻是其制霸全球的第一步。
觀戰南海:Sea Power與Maritime Power的對壘
作者:尹瑞麟2020-07-28
面對着文化、歷史、宗教、種族多元的南中國海和周邊國家,中國選擇了以軍事建設為基礎的海洋實力投放。
日高義樹新著:《世界病毒戰爭真相——帷幕已拉開的美中「熱戰」》
作者:尹瑞麟2020-07-14
美哈德遜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日高義樹發表新作,內指習近平試圖藉疫情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政治環境上「起死回生」。遺憾的是,讓中國意圖得逞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美情報機關的失誤。
港版國安法背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思維
作者:尹瑞麟2020-06-04
面對國際間種種不利情況,北京選擇了較易入手的香港,「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地推出港版國安法,從而希望能達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略目的,但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卻有可能成為一柄傷及自己的「雙刃劍」。
揭開武漢病毒研究所與「新冠肺炎」相關科研面紗
作者:尹瑞麟2020-04-14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石正麗及其團隊發表過任何關於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究進展論文或測試,用以對付從自然界收集的病毒,及或用以對付實驗室漏出的合成冠狀病毒。這就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