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6:00:4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施永青

香港中原地產創始人之一,現任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原籍浙江寧波,1949年出生於上海,4歲時定居香港,在港接受教育,19歲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8年,後轉往地產行業任職。 1978年開設中原地產代理公司,從事地產代理事業至今。除房地產外,施永青在香港以私人名義創辦免費報紙《am730》,並開設專欄親自撰稿,專欄除議論時事外,更深入淺出分享其營商、管理實踐經驗及人生哲學等,廣受大眾歡迎。施永青還身兼香港房屋委員會成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等公職。

俄烏的和談會成功嗎?
作者:施永青2022-03-25
種種跡象都顯示,俄烏雙方都在立場上有所退讓,只是不想一步就退夠位,難以向國民交代罷了。
深圳7天清零 香港實在難學
作者:施永青2022-03-24
以Omicron已經擴散的廣度與深度,受感染的人數已非香港現有的隔離措施所能應對。現在把這些受感染者都以全民強檢形式檢測出來,只會把香港的防疫系統一下子壓垮,對香港有害無益。
Omicron令外防輸入的難度大增
作者:施永青2022-03-23
近期,中國有多個地區同時爆發疫情,大都是與外國接壤或是與外國有航線往來的地區。從這個角度去看,Omicron可能已成功在中國的外防輸入上找到缺口。中國要堵住這個缺口,對付Delta的尺度已不足夠。
與其派錢紓困 不如早日復常
作者:施永青2022-03-22
接觸過Omicron的香港人已愈來愈多,或會出現群體免疫效應。若然屬實,那香港就可以逐步撤銷那些已沒有必須的限制社交措施,讓受影響的行業可以盡快如常營運。
一半人口受感染 香港已被迫與病毒共存
作者:施永青2022-03-21
香港近日疫情有緩和跡象,多少要靠過半人被感染後的群體免疫效應,而不是全靠政府在防疫方面的努力。
滯脹下小市民如何自處
作者:施永青2022-03-18
部分市民眼見要在實體經濟裏尋找個人的出路已愈來愈難,就企圖透過投資或投機去扭轉自己的命運。現實是賣出買入的次數愈多,犯過失的機會亦愈多,一般人還是少接觸更為安全。
對烏克蘭局勢的一些估計
作者:施永青2022-03-15
如果西方選擇今次要落普京的面,非要把俄軍趕出烏克蘭不可的話,那戰爭還得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但如果西方選擇見好就收,那談判就應該會有進展。
俄烏交戰 誰人得利
作者:施永青2022-03-10
我很懷疑,美國今次是刻意引普京入甕的,否則美國怎會在與俄國爭取勢力範圍時一早聲明,美國一定不會在軍事上還以顏色。這豈不是在引誘普京入侵烏克蘭?
國際政治只講強權不講公理
作者:施永青2022-03-09
一個國家若是沒有實力地位,即使有公理在手,最終亦難逃被強權主宰的命運。老實說,我並不相信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是出自公義,而不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香港疫情比外地嚴峻的原因
作者:施永青2022-03-08
中國人十分重視孝道,都以能讓家中的老人安享晚年,作為做子女的榮耀。因此,特區政府在面對疫情排山倒海來襲的時候,必須積極應戰,不可消極躺平。
香港應先禁足一段時間才做全民檢測
作者:施永青2022-03-07
到政府準備好作全民檢測時,被檢測出來的確診人數,可能會有100多、200萬,無論現在怎樣去趕建方艙醫院與隔離營都一樣會不敷應用的,最後還不是大部分人仍得留在家中隔離。
中國會轉行「與病毒共存」策略嗎?
作者:施永青2022-03-04
形勢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中國亦不能堅持清零永遠不變,最終仍得回到「與病毒共存」做法,這才符合生命體共生的大自然環境。
港式清零 唔湯唔水 徒勞無功
作者:施永青2022-03-03
動態清零的策略只適宜在疫情初段推行,但香港的第5波疫情已蔓延至這麼嚴重,那就很難再靠追蹤緊密接觸者去攔截病毒的蔓延。香港現時唯一可以實行而且會有效的是全城禁足。
發消費券不如早結束疫情
作者:施永青2022-03-02
商界希望政府能果斷地制訂出有效制伏第5波疫情的方法,而非只是發些「小恩小惠」,去安撫一下市民的情緒。
租金開支可扣稅做法思路不清
作者:施永青2022-03-01
租金扣稅的安排,根本幫不了社會上收入最低卻要捱貴租的那批人。因為這批人大都有未用盡的免稅額,他們根本不用交稅,扣稅對他們來說,不會帶來實際的得益。
從徵收差餉引入累進制說起
作者:施永青2022-02-25
我並不完全反對累進稅制,引入能者多付的概念,的確有利於社會匯聚財富,去支援一些社會上的不幸者。然而,如果因而嚇走了能者,社會上有能力多付的人就會愈來愈少。
烏克蘭危機短期裏不會擴大
作者:施永青2022-02-24
問題要真正解決,還得靠烏克蘭改行不結盟政策,不能一面倒親西方。否則,俄羅斯就會感到不安寧,導致烏克蘭也很難有安寧。
美國對別國的制裁有成效嗎?
作者:施永青2022-02-23
美國的所謂最嚴厲的制裁,最絕的一招不外是不許俄羅斯用Swift系統來兌換外匯;沒法兌換外匯就很難與外國做生意,等於切斷了這個國家與外國的商業聯繫,被制裁的國家的經濟勢將崩潰。
烏克蘭的出路 二戰後的芬蘭路線
作者:施永青2022-02-18
美國無意為烏克蘭付出太大的代價,烏克蘭必須重新定位,再次尋求俄羅斯的諒解。現實環境已不容烏克蘭在原有的路線上走下去。
從烏克蘭事件看美國如何操弄世界
作者:施永青2022-02-17
為了這場子虛烏有的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這麼多國家要撤走自己的外交使節與僑民,這麼多的商業聯繫、文化交往都得中斷,多少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干擾?值得嗎?
美國已用行動放棄烏克蘭
作者:施永青2022-02-16
美國在以實際行動回應俄羅斯的要求,今後不再把烏克蘭列入北約的勢力範圍,不會在烏克蘭駐軍,以讓俄羅斯與烏克蘭在新的環境下重建關係。
加息後美元會走強嗎?
作者:施永青2022-02-15
金價的走勢長期以來都與利率背馳,利率升的時候金價通常會跌;但現在利率升,竟反而有資金流入金市,顯示世界的基本盤已出現改變。
聯儲局無心壓通脹 加息只是擺姿態
作者:施永青2022-02-14
我認為美國加息是有上限的,就是不能加近經濟增長率,以免對經濟增長產生過多的負面影響。
如何看建國初期的「除虎害」運動
作者:施永青2022-02-10
有人批評,中國政府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不足,立法太遲,才導致華南虎在野外滅絕。我覺得持這樣意見的人不了解中國的國情,把西方發達國家的那套,強行搬來中國。
從「勢力平衡論」看烏克蘭局勢
作者:施永青2022-01-31
俄羅斯屯兵烏克蘭邊境的目的,不在於要侵佔烏克蘭,而是要展示俄羅斯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決心。從西方的反應來看,普京這一招是有效的。
美國的基建為何遲遲無法改善
作者:施永青2022-01-26
美國的行政體制,設有很多所謂Check and Balance的機制,既得利益者要阻止基建進行,可以找到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加以阻撓。結果,中國能在1、2年裏完成的工程,美國花10年都沒法完成。
從GDP看中美角力格局
作者:施永青2022-01-25
其實,中國的經濟規模已遠超過美國。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GDP早於2014年已超越了美國。再加上這幾年的增長差距,中國的綜合國力已有機會比美國高出1/4。
從拜登言論 看中美貿易戰況
作者:施永青2022-01-24
12月美中貿易逆差有增無減,中國根本沒有完成原定的採購承諾。那拜登為什麼不追究中國,卻反過來為中國說項呢?
司法為行政服務,祖高域被拒入境
作者:施永青2022-01-21
為了國家安全與有效管治,大部分國家的入境條例,都賦予海關與入境部門的絕對權力,可以毋須任何理由,就可以取消已發出的入境簽證。
聯儲局已沒法控制局面
作者:施永青2022-01-20
聯儲局的職責,除了要控制通脹外,還包括要維持就業。對拜登政府來說,後者遠比前者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