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6:04: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施永青

香港中原地產創始人之一,現任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原籍浙江寧波,1949年出生於上海,4歲時定居香港,在港接受教育,19歲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8年,後轉往地產行業任職。 1978年開設中原地產代理公司,從事地產代理事業至今。除房地產外,施永青在香港以私人名義創辦免費報紙《am730》,並開設專欄親自撰稿,專欄除議論時事外,更深入淺出分享其營商、管理實踐經驗及人生哲學等,廣受大眾歡迎。施永青還身兼香港房屋委員會成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等公職。

俄烏戰情出現新的局面
作者:施永青2022-06-30
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援並非毫無保留,西方除了不肯出兵參戰外,在武器方面亦有很多保留。而俄羅斯的策略是圍而不攻,隔絕烏克蘭守軍的對外聯繫,直到彈盡糧絕,士氣低落,唯有投降,逐步消耗烏克蘭無法補充的兵源。
墮胎問題衝擊美國的三權分立
作者:施永青2022-06-28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1973年對Roe v. Wade一案的裁決,將導致美國的婦女無法繼續享用墮胎自由。作為民主黨,拜登擺明車馬要設法推翻最高法院的主導,最高法院的裁決最終依舊離不開行政主導。
拉美政權為何左右搖擺?
作者:施永青2022-06-24
多數拉丁美洲國家反美左翼政策執政,但以拉美國家積重難返的現狀,如果不給執政黨10至20年去落實改革方案,根本不可能初見成效。
香港人才流失比失業更令人擔心
作者:施永青2022-06-23
他們不習慣凡事都要上綱上線,用國家安全與社資競爭的角度來看問題。他們的觀點雖不一定完全正確,但香港要挽留人才,那就得照顧他們的看法。
美國後園起火 場面尷尬
作者:施永青2022-06-21
新上任墨西哥總統洛佩斯認為,這是美洲國家的峰會,不是美國自己的全國峰會,所有美洲國家都應該被邀請,而不是把開會用作排斥個別國家,企圖令這些國家屈服,該言論受到不少美洲國家支持。
公務員加薪為何留待下屆處理?
作者:施永青2022-06-13
行政會議臨時決定,抽起公務員薪酬調整的議程,留待下屆政府作最後決定。現在薪酬趨勢調查已經做完,政府為何不打鐵趁熱,及早拍板了斷,還要把包袱留給下屆政府?所以有人覺得事情有點不尋常。
打工仔應支持公務員加薪
作者:施永青2022-06-10
打工仔為何反對公務員加薪,我有點不太理解。作為打工一族的成員,應樂於看到社會的整體工資水平上升,而不是下跌。這樣,打工仔的收入才會水漲船高。
內地樓價能穩得住嗎?
作者:施永青2022-06-07
內地樓市轉淡後,除了放寬信貸外,內地有些城市還企圖以行政手段去穩樓價。那就是規定發展商在開盤時,定價不可以低過某個水平,否則就不會獲發預售批文。只是這種限價措施,執行起來遠比樓價升的時候困難。
與其讓利予民 不如放權便民
作者:施永青2022-05-31
中國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國家實施讓利措施,但這導致國家的財政容易出現赤字。因此,此類讓利措施只能用於救急,並非長遠之計。
從反墮胎法看美國國家主義的興起
作者:施永青2022-05-25
美國的國家主義者,已認定人口增長戰線是一條美國較有把握戰勝中國的戰線。故此,他們正準備在這方面作多一些部署。其中他們較為着力的一個範疇,就是要減少來自墮胎的人口損失。
開放外來人口 以應付移民潮
作者:施永青2022-05-24
這一波選擇離港的人,年紀比較輕,30多歲未夠50歲,未到退休年齡。他們是職場上最「當打」的一批,大部分都是專業人士與管理階層。他們的離去,無可避免會對香港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
美最高法院擬推翻 婦女墮胎的自主權
作者:施永青2022-05-16
美國人大都崇尚個人自由。他們覺得,懷孕既然在女性體內進行,女性當然有權為自己的身體作出選擇。為什麼美國法院以至社會興起了一股反墮胎的逆流?
英國的國策愈來愈跟貼美國
作者:施永青2022-05-13
二戰後,英國已基本上放棄在亞洲的利益;但最近竟派航母來亞洲巡航。這艘航母造好後,英國起初連配飛機的預算也沒有,現在竟花錢來遠東幹什麼呢?
從烏克蘭戰爭看台灣問題
作者:施永青2022-05-11
按大陸民間的說法,美國如果連俄羅斯也不敢硬碰,應沒有膽量與中國直接開戰。不過,北京政府並沒有當《台灣關係法》不存在,否則不可能在台灣問題上表現得那麼克制。
美國設下圈套 俄國陷入困局
作者:施永青2022-05-10
美國從來沒有打算一走了之,任由俄羅斯在烏克蘭為所欲為。美國不但在經濟上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還聯同北約的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好讓烏克蘭人為美國打一場持久的代理人戰爭。
為何港股的表現遠不及港樓?
作者:施永青2022-05-04
港股的弱勢是結構性的,不只是周期性的,往後也不易有太好的表現。原因是不斷會有內地公司來港上市,但內地的資金卻沒法輕易來港撐內地來港上市的公司,要主力靠香港的資金去撐,當然愈撐愈乏力。
住宅樓市明顯回暖
作者:施永青2022-05-03
為什麼在這樣的不利環境下,香港仍有這麼多的人願意在香港置業?買不動產?究竟是他們憂慮過多?還是香港的置業者過於盲目?
法國大選與歐盟前景
作者:施永青2022-04-28
近年新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大部分都在經濟上相對落後,他們對歐盟的倚賴大過可以為歐盟作的貢獻。德法兩國作為歐盟的領導者,當然應該比其他國家作更多的承擔,但此舉必然會損害本國選民的利益,令執政黨地位不保。
法國大選顯示民族主義抬頭
作者:施永青2022-04-27
現在法國竟有四成多的選民,投票給一個主張放棄普世價值的人,怎不令人有點驚異!如果普世價值的道德堡壘在法國也可以失守,在其他地方一定更難保得住。
為何放寬社交限制後 新增確診量不升反跌?
作者:施永青2022-04-26
在香港的群體免疫效果尚在逐步加強的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社交限制的風險不大,反而是過一段時間後,當香港人體內的抗體開始減弱時,政府就可能需要推動繼續打針。
普及教育能增加社會流動嗎?
作者:施永青2022-04-22
在未有免費教育前,香港的大學與名牌中學,不乏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但自從有了免費教育後,基層能入讀名校與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不增反減,令跨代貧窮變得愈來愈普遍。為什麼?
寫字樓市道持續有壓力
作者:施永青2022-04-19
按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字,寫字樓的投資需求,在2021年已有所改善。顯示寫字樓市場已有投資者開始入市,而且取態比一般的租客積極。
商業樓的市道會好轉嗎?
作者:施永青2022-04-13
自3月下旬以來,二手市場的交投已大幅反彈,業主已不願輕易在價格上再作讓步。隨着住宅市道的好轉,商業樓宇的市道會否同步好起來?
下屆特首要為市民解答些什麼問題?
作者:施永青2022-04-12
如果今次特首選舉,只有李家超一個人能夠入閘,那香港人可能連觀看選舉辯論的機會也沒有。我建議選委會應安排一場公開的答問大會,由候選人(即使只有一個)來面對公眾的查詢。
中國不宜在防疫上一成不變
作者:施永青2022-04-06
中國現時這種抗疫的取態,並非在世上其他地方廣為接受。這會導致中國的一套無法與世界其他地方接軌。硬要堅持這一套做法,就會變成自我孤立。
港交所如何連接中國與世界
作者:施永青2022-04-04
港交所日前提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戰略部署。但香港人只能寄望,中美在相互角力中,會不斷了解自己,了解對方,不會做出太多對自己無益,而又對香港不利的事情。
商界希望盡快放寬社交限制
作者:施永青2022-04-01
香港在回歸後之所以仍行一國兩制,目的是要保留香港與海外的自由聯繫;現在我們為了防疫,卻自廢武功,設下種種關卡去妨礙香港與海外的聯繫。沒有海外的聯繫,香港只與內地通關也沒有用。
澤連斯基的選擇及其後果
作者:施永青2022-03-31
從澤連斯基願意妥協的態度來看,他是知道這場仗他是打不贏的了。如果澤連斯基當初不是作這樣的選擇,滿目瘡痍的國土都是可以避免的。
上海不封城的啟示
作者:施永青2022-03-30
上海今次不封城,顯示中國在防疫策略上已有新突破,這種突破將有利於中國與國際接軌。當中國能與國際接軌的時候,香港要與內地通關就更加不成問題。
香港樓市今後何去何從
作者:施永青2022-03-29
相對股市而言,樓市實在跌幅輕微,大部分的不利因素應該都已在樓價上得到反映。要看懂樓價後的走向,應看這些重大因素今後會怎樣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