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6:00:4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施永青

香港中原地產創始人之一,現任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原籍浙江寧波,1949年出生於上海,4歲時定居香港,在港接受教育,19歲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8年,後轉往地產行業任職。 1978年開設中原地產代理公司,從事地產代理事業至今。除房地產外,施永青在香港以私人名義創辦免費報紙《am730》,並開設專欄親自撰稿,專欄除議論時事外,更深入淺出分享其營商、管理實踐經驗及人生哲學等,廣受大眾歡迎。施永青還身兼香港房屋委員會成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等公職。

房地產還能再度成為內地的支柱產業嗎?
作者:施永青2023-01-10
幾十年來,房地產行業從被視為「資本無序擴張」的行業,變成如今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現在國家想再次借助房地產去拉動整體經濟,以修補在疫情期間經濟所受到的創傷。可是這樣做對現時的經濟環境真的有利嗎?
如何吸引海外僱員留港工作?
作者:施永青2023-01-05
最近,經常聽到政府說,要講好香港的故事。我看關鍵不在於「講好」,而是在於如何「做好」政府應該做的事情。香港之前之所以對海外僱員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是因為香港比西方國家更資本主義。
人民幣能用來結算石油貿易嗎?
作者:施永青2022-12-14
最近,中國與石油大國沙特阿拉伯密切交往使西方國家惴惴不安。他們擔心阿拉伯國家會受影響,以後不肯再在油價問題上與西方通力合作。那麽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真的可行嗎?在實行過程中又會遇到哪些具體的困難呢?
社會的運作比一般人想像中複雜
作者:施永青2022-12-06
近幾個月來,香港房地產市場低迷,無論交投量與價格都在下跌,樓市的走勢確令人擔憂。樓價下跌可以有助市民更易就業?對香港整體社會真有好處?
從美國中期選舉看政黨輪替
作者:施永青2022-11-28
在現實世界,運作得好的商業機構管理班子,甚少是用投票的方式選舉出來的。管理一個國家其實遠比管理一間商業機構複雜,很難想像以民選產生的政府,有能力為晚期資本主義社會去解決那些已積重難返的問題。
香港在房屋問題上的社會主義思潮
作者:施永青2022-11-22
香港一向被譽為全球最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不過,近年社會上已出現一股社會主義思潮,希望可以借助更多的政府行為去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在房屋問題上尤其如是。
經濟已陷困境 政商宜多溝通
作者:施永青2022-11-15
據政府公布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第三季再下跌4.5%,經濟較預期中更差。面對難以吸引外來遊客,美國頻頻加息本港利息上升,企業經營艱難等難關,香港政府與商界如何攜手共助改變現況?
地產代理經營困難 人員將大幅縮減
作者:施永青2022-11-07
隨着地產市道的回落,地產代理公司的經營狀況正迅速惡化。自去年中以來,很多公司都已進入虧損狀態;近期虧損更進一步惡化,促使他們非進行大規模收縮不可,以削減成本,爭取收支平衡。
貨尾增加 發展商宜加快減價步伐
作者:施永青2022-11-03
現今不但銷情緩慢,而且壞消息不斷,所以市場預期發展商應很快會進一步減價。正是因為市場有這樣的預期,準買家入市都不太積極,如是令到一手市場的銷情仍然相對沉悶,已呈現惡性循環的傾向。
行政主導仍須尊重法治
作者:施永青2022-10-14
今次「免針紙」事件上,特區政府在處理民間對政府行政挑戰的態度的表現,顯示特區政府是有法治精神的。這同時亦證明,香港的確是在履行一國兩制,因為同樣的事情是不會在內地發生的。
內外復常將導致勞動力不足
作者:施永青2022-10-10
現在疫情開始放緩,人們預期,香港很快可以對外通關。如何在人口不足的情況下,提供適切的服務,以維持香港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已成了很多行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誰最有破壞北溪輸氣管的誘因
作者:施永青2022-10-04
現時尚未有證據可以指控這是誰幹的「好事」,只能靠分析誰可以從中獲益去推論誰的嫌疑較大。
內地地方政府財政告急
作者:施永青2022-09-16
近期疫情又再嚴重,很多地方都不得不加強管控,導致經濟生產沒法如常進行,富裕地區亦自身難保。這才導致有財政困難的地方政府,不得不出動非常手段應急。
要香港融入「一帶一路」的發展有難度
作者:施永青2022-09-09
港人對「一帶一路」都是紙上談兵的多,付諸行動的少;可能要等到原先的路愈走愈難時,香港人才願意去「一帶一路」碰運氣。
歐助美制裁俄羅斯未如預期
作者:施永青2022-09-01
俄羅斯幅員廣闊,經濟可以透過內循環而存活一段時間。一時沒有SWIFT系統可用,礙不了事。另一方面,俄羅斯的一些出口卻是其他國家所必需的。
有經濟增長 共同富裕才有意思
作者:施永青2022-08-31
改革開放的最重要改變,是容許小部分人先富起來。有了成果的差異,就能誘發出更多努力上的差異。這是導致改革開放後生產力大增的主要原因。
鮑威爾靠嚇 不惜痛苦代價壓通脹
作者:施永青2022-08-30
如果聯儲局去年叫大家不用擔心通脹是出口術行為,本欄認為,聯儲局今次說不惜付出痛苦代價也要把通脹壓下去,也是在出口術靠嚇。因為,聯儲局所訂的通脹目標,根本是沒有機會做到的,所以應該也是在靠嚇。
個人主義影響西方的經濟發展
作者:施永青2022-08-26
英國多個行業的工人罷工,他們為自己的利益發聲,站在個人主義的立場上沒有什麼不對;但在國家處境困難的時候做這樣的事情,會否令英國進一步失去競爭力,英國人難道不用擔心,將來會自食其果?
內地逐步放棄對二手樓宇買賣行指導價
作者:施永青2022-08-24
現實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的樓價確已經升得有點過份,現在作些調整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反而可以令後市發展得健康一點,政府毋須作太多的干預。
美國的黨爭劣質化 民主政制失效了嗎?
作者:施永青2022-08-22
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看來,拜登千方百計要陷害特朗普。美國的黨爭愈演愈激烈,民主、共和兩黨勢將變成不共戴天,有人甚至預期會發生內戰。民主社會以和平方式進行的政黨輪替能否持續亦成疑問。
要經濟走出谷底 須調整防疫措施
作者:施永青2022-08-18
疫情期間香港有大量生意都流失了給新加坡,令新加坡的經濟在上半年增長了7.7%,而香港的經濟卻連續兩季都出現負增長,全年也不一定有正增長。要扭轉這個局面並不難,只要撤銷來港人士的檢疫隔離要求。
香港經濟步入衰退
作者:施永青2022-08-05
唯一跌得相對少的是地產,但亦已在高位踟躕了3年有多。看來下半年出現向上突破的機會很低,預期掉頭回落的人已漸成主流。現時,社會上唯一還值得期盼的是及早對外通關,希望可以藉此扭轉經濟進一步衰退的局面。
美國能令本土的產業鏈重新完備嗎?
作者:施永青2022-08-02
美國的基本建設,很多都是上世紀60、70年代打造,很多都已殘破落伍,很難去支持現代化的工業生產。美國即時下決心全力追趕,也可能要十多20年的時間,才能追及中國今天的水平。
拜登中東行難有好成果
作者:施永青2022-07-20
拜登出訪中東,欲藉此扭轉中期選舉的不利形勢。但以色列在以巴問題上立場強硬,伊朗已對西方國家完全失去了信心,沙特亦對美國的要求置若罔聞,拜登的中東之行,很可能一事無成。
內地經濟仍未能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
作者:施永青2022-07-15
3條紅線的限制,令開發商沒法再像以前那樣,靠借新債去還舊債,唯有靠減價去促銷,希望盡快收回樓款去還舊債。可是,房價愈是回落,投資者愈是不敢入市,導致開發商不得不進一步減價,形成惡性循環。
聯儲局注定行差踏錯
作者:施永青2022-07-13
聯儲局內的鷹派不斷放聲氣,說聯儲局會持續加息,直到通脹受控為止。市場的情緒,亦由擔心通脹轉為恐懼衰退。
英國能否只換首相而不改政策?
作者:施永青2022-07-12
英國落入這樣境地的根源,是英國的政客在制訂國策的時候,只曉得配合美國的需要,而忘記了本國的利益。
談談習主席對港的四點希望
作者:施永青2022-07-06
習主席出席香港回歸25周年的慶典時,對香港提出了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四個必須昨天已經談過,今天續談四點希望。
如何理解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必須」
作者:施永青2022-07-05
習主席在參加慶典時發表了重要講話,為香港提出了「四個必須」與「四點希望」。今天在這裏先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四個必須」的意義所在。
G7能對俄油設上限價嗎?
作者:施永青2022-06-30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在德國巴伐利亞州舉行,據報是次峰會的一項內容是要討論如何設定俄羅斯石油上限價。現實是自從俄烏開戰以來,國際油價已比開戰前升高了一倍有多。俄羅斯根本不愁自己的油會沒有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