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12:06:1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施永青

香港中原地產創始人之一,現任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原籍浙江寧波,1949年出生於上海,4歲時定居香港,在港接受教育,19歲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8年,後轉往地產行業任職。 1978年開設中原地產代理公司,從事地產代理事業至今。除房地產外,施永青在香港以私人名義創辦免費報紙《am730》,並開設專欄親自撰稿,專欄除議論時事外,更深入淺出分享其營商、管理實踐經驗及人生哲學等,廣受大眾歡迎。施永青還身兼香港房屋委員會成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等公職。

中共必須修訂對台政策
作者:施永青2020-01-14
北京一直認為是有外國勢力在推波助瀾,才導致台獨思潮泛濫;但為什麼外國勢力可以這麼輕易在台灣人身上起作用,而北京提出的解決方案,卻被台灣人嗤之以鼻呢?
中聯辦陣前易帥的聯想
作者:施永青2020-01-09
有人猜測,中央先換中聯辦的王志民,隨後可能還會換特首林鄭月娥。其實,這已不用猜測,局勢的演變結果早已把答案寫在牆上。
美國在中東進退失據
作者:施永青2020-01-07
伊朗沒有能力正面與美軍衝突,但他可以利用其他中東的什葉派勢力處處與美國作對,看來特朗普在中東的部署已因這次事件而打亂,退不但丟臉,而且會進一步失去在中東的影響力,但進則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從此泥足深陷。
一國兩制是否只剩下1.5制
作者:施永青2019-12-27
回歸後,香港雖然不能說一點也沒有變;但基本上仍是近西方的制度多於近大陸的制度,把香港的一制說成只剩下0.5制,就有點危言聳聽。個人認為,香港即使沒有原有的一制,亦起碼有原有的0.85制。
特朗普帶領 「重商主義」回潮
作者:施永青2019-12-23
美國從大力推動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到重新回到原始的「重商主義」,原因是自己的競爭力衰退,必須借助關稅與行政命令。
電費加價誰來承擔
作者:施永青2019-12-16
香港的供電服務素質世界一流,電費亦不比世界普遍水平高,實在值得珍惜。若果以為可以把成本無節制地推給電力公司承擔,結果消費者可能要自食其果。
如何紓解當前的經濟困境
作者:施永青2019-12-11
香港人在這一刻需要面對的生活問題是什麼呢?是有一批人很快會面對失業。我認為當前政府最需要做的是盡量阻止香港的失業情況惡化。
攬炒顯效應 經濟現敗象
作者:施永青2019-12-09
很明顯,今次香港的零售業之所以會急轉直下,並非全是經濟因素使然,而是受到政治運動下的強行扭曲。香港人不是不想消費,並不是無力消費,而是被政治運動攬炒到無法消費。
「黃色經濟圈」一點也不經濟
作者:施永青2019-12-04
現時,在香港的商界中,偏藍的應該比偏黃的多。黃店也要租藍業主的舖,買來自大陸的原材料,用藍店提供的服務。若果要全面杯葛藍商,只會令自己行不得也哥哥。「黃色經濟圈」根本沒法自成體系,自給自足。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功能何在?
作者:施永青2019-11-29
北京指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想干預中國的內政,就是因為這條法例可能導致特區官員不能一心一意效忠特區政府,還得時刻留意着,自己可不要做了一些令華盛頓不快的事情。
建制派區選大敗 北京須全面檢討
作者:施永青2019-11-27
在單議席單票的區選制度下,建制派幾乎全軍覆沒。面對這樣的形勢,北京有需要全面檢討回歸以來對香港所採取的政策和策略。
香港已經前途盡毀嗎?
作者:施永青2019-11-25
香港將來還有沒有前途,關鍵是看香港人能否保得住我們一向賴以成長功的軟件。
這場運動將如何了結?
作者:施永青2019-11-18
北京應該很清楚,出動解放軍,雖可迅速止暴制亂,但會破壞一國兩制,若因而被西方制裁,有機會令香港再也無法發揮它的特殊功能:以補社會主義制度的不足。
勇武升級就能叫中央就範嗎?
作者:施永青2019-11-13
從中央的種種反應來看,中央完全沒有向反對派就範的跡象,反而在盡一切努力,對反對派進行反制。
香港樓市會進入蕭條期嗎?
作者:施永青2019-11-11
為何面對中美冷戰與香港動亂,香港的樓價依然有這麼強的抗跌能力,跌幅至今仍未達6%。以近日香港樓市對政府放寬按揭措施的反應來看,樓市仍對好消息非常敏感。
香港轉型成功 全靠大陸開放
作者:施永青2019-11-04
香港的服務業能發展至今天這樣大規模,全靠內地遊客踴躍來港消費。香港失業率能長期維持在相對低的水平,亦與服務行業的興旺有莫大關係。
美國不想香港不斷亂下去
作者:施永青2019-10-31
我的判斷是:美國是不想香港的動亂不斷惡化下去的,當美國要利用這場動亂的目的已經達到之後,便會利用其影響力,令這場運動可以逐漸平靜下來。
規劃失誤乃導致住屋不足的主因
作者:施永青2019-10-28
政府與其出動《收回土地條例》去強收私人手上的土地,不如及早把私人手上的土地改劃作可發展用途,然後利用市場機制去促使土地擁有者及早開工發展。
藥石亂投不如對症下藥
作者:施永青2019-10-23
政府似乎還不明白,要想私人市場的樓價回落至普通香港人買得起的水平,是沒有可能的了。因為,香港已發展成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的樓價就難免會受到外來因素與投資因素的影響。
特朗普反覆施壓 習近平不為所動
作者:施永青2019-10-21
在美國接二連三的施壓下,特朗普原以為中國很快會屈服,不得不向美國求饒。但中國的適應能力遠比美國強,產品沒法輸去美國,就賣去歐洲與第三世界。
為何香港命不該絕
作者:施永青2019-10-16
我認為,美國只會利用香港一時的動亂去換取美國的最佳利益,美國是不想香港長期亂下去的。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系統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來自金融方面的利益,是美國的最大利益來源。
從開始就不打算成功的革命
作者:施永青2019-10-14
現實是若要達要「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那就真的非革命不可了,但要革命成功,卻非提升暴力水平不可;然而,提升暴力既非反對派的強項,亦不為市民所樂見。故「時代革命」不會成功。
行為偏離正軌 割席無可避免
作者:施永青2019-10-08
我認為世間的事情總有正道與非正道之分,任由事情偏離正軌,只會導致愈來愈多人不想再與之為伍。
《收回土地條例》非萬能
作者:施永青2019-10-07
政府要強行收地不容易,要地產商接納收地的賠償條件亦比以前困難。早期,政府收地的對象是原居民;於原居民而言,與其讓土地荒廢,不如賣給政府。但地產商持有土地的目的志在發展,他們的要求會很不一樣。
把特區政府說成是暴政成立嗎?
作者:施永青2019-09-30
如果革命有望成功,將來可以有一個更完美的社會,那人民的犧牲或許還有點價值。但如果革命的目標建基於虛幻,根本沒有成功的機會,那就不應該叫整個社會一起去冒險付出代價。
反送中運動還可以怎樣搞下去?
作者:施永青2019-09-25
我相信,即使是同情示威者的人,亦很快會發覺,每次遊行後都進行堵塞馬路是不好的,因為它妨礙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又為經濟活動帶來嚴重的損失。
民生議題遠水難救近火
作者:施永青2019-09-23
我發現政府似乎有意分心去處理一些結構性的民生問題,希望這些問題處理好之後,就可以減少暴亂的原動力。政府想着手處理的問題,一個是貧富懸殊問題,一個是年輕人的置業問題。
中央當年不解放香港是異數
作者:施永青2019-09-16
只有在中國,毛澤東才可以憑着他的絕對權威與肆意的任性,強行要一個民族,為了長遠的經濟利益,放棄眼前民族大義。毛澤東以後的中國領袖,似乎大部分都不敢這樣做。可見,香港能留到97年才回歸實屬異數。
年輕人的寄望不切實際
作者:施永青2019-09-11
政府應先訂出一個限期,讓自知已觸犯刑法的勇武分子在這個日子之前向警方自首,並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交代;只要承諾以後不會再干犯同樣的罪行,警方就可以既往不咎。
先撤回草案 再遏抑警力
作者:施永青2019-09-09
政府現在最應該做的,是要避免反對派可以拿到指控警方使用過度暴力的把柄。政府可以公開宣布,為了避免暴力升級,政府會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裏主動避免衝突及使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