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28:5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施永青

香港中原地產創始人之一,現任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原籍浙江寧波,1949年出生於上海,4歲時定居香港,在港接受教育,19歲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8年,後轉往地產行業任職。 1978年開設中原地產代理公司,從事地產代理事業至今。除房地產外,施永青在香港以私人名義創辦免費報紙《am730》,並開設專欄親自撰稿,專欄除議論時事外,更深入淺出分享其營商、管理實踐經驗及人生哲學等,廣受大眾歡迎。施永青還身兼香港房屋委員會成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等公職。

北京有意擺脫對香港的依賴
作者:施永青2020-10-28
毛澤東刻意把香港留在中國的體系之外,是想借助香港去利用西方的金融系統。恰好那時,西方亦為了引誘中國脫離蘇聯系統,所以對此隻眼開隻眼閉。
深圳被視為中國模式的典範
作者:施永青2020-10-27
40年裏,深圳的GDP增長了萬倍,還出了很多足以令國家引以為榮的先進企業。而更重要的是,深圳是北京自己一手一打造出來的,深圳的成功可視作中國模式的成功。
深圳崛起與人力資源自由流動
作者:施永青2020-10-23
在改革開放前,大陸有句說話:「做又36,唔做又36」。因為當時的工資一律月薪36元。這樣貌似公平,卻失去了努力的誘因。個人再努力,亦跳不出黨訂出來的條條框框。
深圳經驗:先得在「所有制」上作改革
作者:施永青2020-10-22
深圳特區有國家的政策傾斜,稅低,特權多;別處還不許經營的業務,國家會先開綠燈給深圳。
深圳為何可以發展得這樣快?
作者:施永青2020-10-21
深圳的發展能取得這麼高的成就,按內地的說法是全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這種說法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為內地資金來港 置業設來往專道
作者:施永青2020-10-20
房地產是香港這百多年來積累起來的財富主要儲存方式,如果房地產價格下跌,足以令香港多年來的財富積累一下子就大幅蒸發。
美國可如何要中國為疫症作賠償?
作者:施永青2020-10-16
中國在武漢展示這麼大規模的抗疫行動,全世界都可以看得到,美國要展開自己防疫工作尚有十分充足的時間,只是美國反應遲鈍,且手法失當罷了。美國何來理由,藉着一個李文亮事件,就強要中國作賠償?
從防疫效果看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作者:施永青2020-10-15
今次疫情對歐美國家所帶來的實際損失,金額可能接近這些國家一整年的GDP。歐美的一些政客,可能會因無法走出困局而發動仇外戰爭。發展下去,人類可能又要演悲劇,此之所以,我們不應對防疫工作掉以輕心。
步入黃昏的西方文明
作者:施永青2020-10-14
西方文明因而可以大量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與勞動力,去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西方文明亦會因為內部矛盾沒得到及時的梳理,而逐漸失去自我完善的能力。
美國已顯得有點信心不足
作者:施永青2020-10-13
如果美國有信心贏的話,應不怕在全球遍地與中國較量,進行自由搏擊才是;毋須脅迫盟友,處處讓路美國,讓美國得以優先。
美國是移民的最佳選擇嗎?
作者:施永青2020-10-12
想移民美國的人,可不要幻想,在未獲得國民身份之前,就可以享有理想中的普世人權。
疫情為何容易在西方社會失控
作者:施永青2020-10-09
西方社會面對的問題很多,其中最有條件迅速處理好的,其實是疫情問題。但西方社會卻連相對容易處理的疫情問題都控制不住,怎有條件去避免其他問題進一步惡化?
美國有走向分裂的徵兆
作者:施永青2020-10-08
新冠疫情在美國蔓延後,美國聯邦政府由共和黨把持;但州政府中卻有不少是由民主黨執政,大家的抗疫理念與手法都不一樣,結果互相指責,沒法合作,令到美國的疫情比其他國家更難控制。
年輕人怎樣才能學會獨立思考
作者:施永青2020-10-07
我遇到有些年輕人,他們也口口聲聲說會獨立思考,但他們的生活範圍狹窄,不是在家裏,就是在學校。
香港的年輕人危機感不足
作者:施永青2020-10-06
我想提醒香港的年輕人,世界的形勢正出現根本性的轉變,「去全球化」對香港這種外向型的經濟傷害最大。
特朗普確診後的變數
作者:施永青2020-10-05
起初我還認為,經過美國大選首場電視辯論,特朗普可能失去很多選票,甚至會因而失去連任的機會。偏偏就在這一刻,傳來特朗普確診新冠肺炎的消息。
撐企業保就業計劃有成效嗎?
作者:施永青2020-09-30
若是政府先弄清楚每間公司的處境才施以援手,就得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結果很多公司可能已經餓死,再收到錢也已回天乏術。
在疫情下 政府該如何利民紓困
作者:施永青2020-09-29
香港要面對的困難時期究竟有多長,開開心心地把盈餘盡派後,以後是否不會再出新問題?
世界疫情嚴重 經濟前景暗淡
作者:施永青2020-09-25
由於並非所有企業都有足夠儲備去捱這麼長的低收入期,其中不少可能要倒閉,以致即使疫情受控後,經濟也不容易回復正常。
參加社運年輕人的現今處境
作者:施永青2020-09-24
香港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失業率可能長期高企。讓年輕人出外闖一闖,既可以減輕香港的就業壓力,亦可以讓年輕人見一下世面,了解一下真實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年輕人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作者:施永青2020-09-23
香港的年輕人既不喜歡返大陸工作,又不認同獅子山精神,他們留在香港還可以靠什麼活下去呢?
在經濟問題上美國處境危殆
作者:施永青2020-09-18
特朗普常自誇,在他的領導下,美國已在這場與中國的角力中大獲全勝;但全勝的結果卻是美國的GDP在第二季下降了32.9%。中美兩國的處境,究竟誰更惡劣,答案已寫在牆上。
中國內循環 香港怎麼辦
作者:施永青2020-09-17
香港的經濟,之前之所以發展得這樣好,是因為香港在中國經濟外循環的過程中找到了角色:中西方要交往,香港就可以搭橋引路。
特朗普有機會連任嗎?
作者:施永青2020-09-16
美國大選在即,愈來愈多人關心,下屆美國總統會由誰來出任?我個人認為:不管誰來做美國總統,美國對華的政策也不會改變。
集體無法思維 難有創新
作者:施永青2020-09-14
人腦的線路比電腦的線路複雜很多,人類至今沒法把不同的人腦進行連線,好讓人進行集體思維。
中西方文明的差異何在?
作者:施永青2020-09-11
我認為,中西方文明的主要差異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差異。中華文明,以社會的整體利益為重,個人為此必須作出一定的犧牲。而西方文明的基礎是個人主義。西方的個人權利只容征服者擁有,被征服者只能做奴隸。
中國要突破美國的孤立 必須與世界有共同追求
作者:施永青2020-09-09
美國雖然在封殺華為與限期TikTok出售方面取得了上風,但在對抗疫情與恢復經濟方面卻表現差過中國。加上美國國內矛盾激發,美國在整體上所受的壓力,不見得比中國少。
對內三權分立 對外三權合璧
作者:施永青2020-09-07
所謂的三權分立,只是體制內部運作的需要,並非絕對的。美國為了對付中國,就擺明車馬,會三權合璧,甚至連傳媒、教育、NGO都要聯手出擊。
北京不會接受用「三權分立」來限制中央權力
作者:施永青2020-09-04
香港的法律界往往只曉以他們熟悉的普通法觀點來理解「三權分立」,既缺乏歷史視野,亦不懂現實政治,卻又自以為是,目空一切。
特朗普鞏固了中共在中國的地位
作者:施永青2020-09-03
特朗普的政策會加速美衰落外,還因為特朗普的所作所為大大鞏固了中共在中國的執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