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28:4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施永青

香港中原地產創始人之一,現任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原籍浙江寧波,1949年出生於上海,4歲時定居香港,在港接受教育,19歲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8年,後轉往地產行業任職。 1978年開設中原地產代理公司,從事地產代理事業至今。除房地產外,施永青在香港以私人名義創辦免費報紙《am730》,並開設專欄親自撰稿,專欄除議論時事外,更深入淺出分享其營商、管理實踐經驗及人生哲學等,廣受大眾歡迎。施永青還身兼香港房屋委員會成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等公職。

拜登上台後,投資市場的大環境
作者:施永青2021-01-12
市場的避險情緒正在回落。市場相信,拜登的套路遠比特朗普可測。市場不用再去面對特朗普那套相對個人化,且不考慮後果的處事方式。
中國宜考慮予英國援手
作者:施永青2020-12-28
本着人道主義精神,國際應及時予英國援手,以減少人間悲劇不斷上演;但西方國家很多已自顧不暇,難有餘力照顧英國。在這種環境下,中國應考慮出手,以顯示自己對國際願意有承擔,並試圖修補正漸趨惡劣的中西方關係。
接種疫苖效果不及封鎖疫區
作者:施永青2020-12-24
西方國家在防疫措施上不肯下工夫。擺着有中國行之有效的措施不願效法,為了一些意識形態上的執着,放棄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疫情。他們把希望寄託在疫苗的及早面市上。這種做法其實風險很大。
明明是間選 為何要扮直選
作者:施永青2020-12-18
美國總統大選表面看是直接選舉,實際選舉人擁有遵從理性自主投票的權力,是為間接選舉。作者認為間接選舉的實質是為了彌補民主選舉的缺陷。
疫後經濟「K型」反彈
作者:施永青2020-12-15
由於疫情遲早會過去,人們已開始熱烈地討論,究竟快將出現的復蘇,會是一場什麼形式的復蘇?
過早選擇流亡,「革命」何以為繼
作者:施永青2020-12-07
許智峯雖談不上是革命領袖,但也在去年的社會運動中跑得很前,而且做得比人出位,作為一個立法會議員。他不可能不知道所謂「違法達義」是有後果的,他為什麼仍要選擇這樣做呢?
面對困境,香港有條件轉型嗎?
作者:施永青2020-12-04
疫情的打擊和國際局勢的變幻令香港傳統的經濟社會受到極大衝擊,如何轉型成為了新的問題。然而現時香港社會欲轉型還面臨太多阻礙,不知將何去何從。
伊朗核武之父遇刺 政治難與暴力切割
作者:施永青2020-12-02
法赫里扎德只是一個科技研究人員,如果因研究涉及核武就可以殺之,西方亦有大量研究人員,涉及大殺傷力的武器研究,別國是否也可以照辦煮碗逐一刺殺?
港青在大灣區有就業機會嗎?
作者:施永青2020-12-01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為新畢業的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就業安排。特首刻意想吸引年輕人返內地擴闊自己的工作經驗,對年輕人的職業前途,應有極大的好處。
中國應爭取與西方有更多的融合
作者:施永青2020-11-30
由於中國在運用國家之手方面比西方更有經驗,加上資訊科技與大數據都加強了計劃經濟的可行性,中國的混合型經濟的優點日漸明顯。這一方面加強了中國的自信,同時亦引起了西方的猜忌。
可能需要退守「一國兩府」
作者:施永青2020-11-27
台灣現在想爭取的,已不是正式代表中國。台灣只是中國的一個島,世人不會接受它可以代表整個中國大陸。但台灣想爭取與世上更多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可以公開地建立正規的合作交往。
台灣問題需要重新檢討
作者:施永青2020-11-26
如果北京政府肯面對現實的話,不難看到,北京反覆向台灣推銷的一國兩制,在台灣民間已失去認受性。強推只會增加台灣民眾的反感。
特朗普還可能做些什麼?
作者:施永青2020-11-25
有人估計,特朗普會利用手上的剩餘權力,作最後的努力,讓自己可以繼續當總統。他最可能的做法是在台海製造危機,引起軍事衝突。
RCEP是中國反圍堵的一次突破
作者:施永青2020-11-24
中國與泛太平洋的亞洲與大洋洲國家簽署了RCEP。我相信中國並沒有要求不要讓美國加入,只是美國自己不想加入罷了。
明年加薪知多少?
作者:施永青2020-11-23
一般公司,在發花紅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自己公司的盈利狀況;但在考慮加薪的時候,就不會只考慮自己,而且還要考慮市場的情況與自己行業的競爭形勢。
社會趨分化 新聞難自由
作者:施永青2020-11-20
當國家內部分裂到水火不容的時候,傳媒已很難完全中立。各派力量都會借助傳媒進行自己一方的政策宣傳,不肯靠邊的傳媒,只會兩面不討好。
從美國大選看傳媒生態
作者:施永青2020-11-19
傳媒各有各的立場,支持一方,排斥另一方,很難再中立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即使在西方所謂的自由世界,傳媒亦會拉幫結派,旗幟鮮明地為某種政治力量作宣傳,以匯聚更多的民眾,作為政黨的政治籌碼。
特朗普敗在美國疫情失控
作者:施永青2020-11-18
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沒法連任。他最失敗的地方,是沒法制約新冠肺炎在美國肆虐。特朗普離譜的地方,是至今仍經常不戴口罩,並堅持只要他一天在位,他都不會封城。
美國的分歧已沒法靠投票解決
作者:施永青2020-11-17
民主制度的最大好處是可讓政權以和平的方式進行交接,不必訴諸武力。但以特朗普支持者現時這樣的態度,他們是不會輕易罷休的。
不易弄得明白的美國總統大選
作者:施永青2020-11-16
由各州的選舉人組成的選舉人團,將於12月14日才正式投票選總統,距今差不多還有一個月,既然總統選舉尚未投票,特朗普當然沒有必要認輸;而拜登亦沒有權宣布自己已經當選。
北京不再顧忌西方取態 勢全面取締反政府力量
作者:施永青2020-11-13
過去,反對派能夠在香港呼風喚雨,也文也武,並非因為他們在政治上有很高的能耐,而是因為北京打狗要看主人,不想把與西方的關係弄得太僵。
香港政治環境已變 反對派宜重新定位
作者:施永青2020-11-12
世上沒有一個政府會接受一個不認同國家基本體制的人來當議員。美國就不可能讓一個想在美國建立伊斯蘭國的人來當議員。同樣理由,中國政府亦不會容許那些抗拒回歸,不接受一國兩制的人當議員。
拜登能帶美國重回舊軌嗎?
作者:施永青2020-11-11
拜登指控特朗普令美國在國際上陷於孤立,所以他要把美國重新帶回國際大家庭。拜登想做的,只是想帶美國重回舊軌罷了。然而,拜登能做得到嗎?
拜登上台後 中美貿易的展望
作者:施永青2020-11-10
拜登上台後,會盡量推行一些與特朗普不一樣的政策,而不是跟隨特朗普的政策,走既有的路線。
拜登勝出後,美國仍會左右搖擺
作者:施永青2020-11-09
今次美國總統選舉還是由拜登勝出。這是否表示美國人民又選擇回頭轉左?我看情況不一定是這樣。
斯科特案顯示司法擺脫不了政治
作者:施永青2020-11-04
最高法院的九個大法官之中有六個是支持共和黨的保守派,誰能確定特朗普不能靠打官司而繼續連任?
疫情壓力下 西方只好學中國
作者:施永青2020-11-03
我相信,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西方的惡化,最終將逼使西方接受中國那套應對疫情的做法,亦即是迫西方放棄部分個人自由的概念,以引入部分以集體利益為重的做法。
美國大選能解決內部的分歧嗎?
作者:施永青2020-11-02
過去,美國無論在大選時的黨派鬥爭如何激烈,只要人民作出選擇後,各黨派都會接受投票的結果。很可惜,美國的社會已愈來愈分化。
美國面前的兩條路向
作者:施永青2020-10-30
美國過去是憑什麼取得這麼好的成績的?美國的自由派與保守派很明顯有不同的判斷,因而造成他們有不同的路向。
我仍認為特朗普會勝出
作者:施永青2020-10-29
我覺得看今次美國大選,不能光看表象——傳媒上的報道,還得看整個西方潮流在本質上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