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6:38:1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阮紀宏

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 現在香港浸會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多間媒體撰寫評論。

關心中共大會天經地義 看直播不如聽專家解讀
作者:阮紀宏2022-10-20
其實,應該大力推廣的是,在二十大結束,待正式文件下達後(現在見到的報告是簡略版),有關專家消化研究過後,來發表解讀和意見。這樣對香港普通市民了解中央政策,應該會更有效。
疫情後「完善新常態」不知何時實現
作者:阮紀宏2022-08-04
新常態的科技仍然是力有不逮,國際上醫學報告不能互通,即使在內地,全國的健康碼也不能相互承認。如果說疫情帶來的新常態不可避免,要建立一個跟以前一樣或者科技可以實現的機制,目前來說談何容易。
回歸25年後的粵港關係也將進入新時代
作者:阮紀宏2022-07-08
粵港關係發展關鍵問題,在於香港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認知,融入是必須的,而粵港澳大灣區是順理成章的落腳點。以此作為抓手,粵港關係勢必會在一個更高的起步點向前邁進。
百廢待舉突出重點 忠誠無疑盡快磨合
作者:阮紀宏2022-06-23
李家超承諾以誠懇的態度,聆聽、溝通和接觸市民;積極有為,以贏得巿民的信任;為市民所想、解市民所困;提升施政效能;與市民和各界攜手共進,帶領香港共創更美好的明天。這些願景唯有提升施政效能,才能開局良好。
香港新聞自由倒退 是虛假抑或是錯誤
作者:阮紀宏2022-05-27
究竟評估香港新聞自由表現的專家組,都是些什麼人,不得而知。專家為什麼「真人不露相」?今年香港的新聞自由可能是「十分惡劣」,專家害怕被政府迫害,所以不敢明示姓名,那往年成績好的時候呢?也不見露真容。
支持港校內地辦學 培養人才為港所用
作者:阮紀宏2022-04-27
香港機構在內地辦學,是香港教育問題的邊緣議題,在與內地關係問題中,也未必能夠排在較前位置。但這個目前尚算「超前」的做法,不但在培訓人才方面有所建樹,還可以為內地港人重新尋回「香港根」。
新特首須關注長居內地的港人
作者:阮紀宏2022-04-13
目前在內地生活的港人,雖然政府承諾給予「超國民待遇」,確實也有很多優惠措施,但實際上還是遇到不少難題,大概可以分為三方面:一是特區政府造成的;二是跨境銜接問題;三是內地政府造成的。
棄全民檢測顯「智慧」 不提抗疫戰姿態躺平
作者:阮紀宏2022-03-23
林鄭不再提抗疫戰,估計原因是因為外國輿論不斷說,香港在處置疫情時跟隨內地的做法,是允許中央藉疫情介入香港的「內部事務」,這是林鄭一直以來最忌諱的說法。
疫情催生新組織 民間力量將重組
作者:阮紀宏2022-03-09
特區政府沒有沿用港英政府的做法,是不重視地區事務的觀念,也有以為通過社交媒體更能夠溝通民意的想法。但疫情爆發,一是沒有想到民間力量的作用,即使想借助,民政事務聯繫地區組織關係也完全失靈。
加國遏反抗疫活動 穩準狠打擊可借鑑
作者:阮紀宏2022-02-24
觀乎加拿大這次行動,今後再批評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或者鎮壓暴力抗議活動,完全喪失了道德高地;而美國、加拿大的雙重標準也不是第一次上演。
實質上與病毒共存 林鄭曲線抗疫「成功」
作者:阮紀宏2022-02-09
種種莫名的堅持,往輕的說是個人固執,往重的說是視內地的做法是禁區,不能學也不能做。現在再說全民檢測可能已經為時已晚,特區政府應該立即啟動研究,感染者超過100萬之後,社會如何運作。
疫情凶特首要專心抗疫 跨兩任特首事情要放下
作者:阮紀宏2022-01-26
第5波疫情可能比過去幾波都更難應付,需要特區政府更加嚴肅認真去應對,特別是要求特首專心一志只考慮抗疫,不要再為跨越兩任特首的事情去分神。唯有這樣,盡早將第5波煞住才有可能。
避免政治豪賭 及早宣布參選意向
作者:阮紀宏2022-01-12
現在疫情的發展,是否會影響到3月27日投票順利進行也難說,但起碼會影響到有意競逐下屆特首的參選人,在這階段詳細從多方面闡述政綱和展示個人魅力的機會。
中美說不打新冷戰 香港立法會清一色
作者:阮紀宏2021-12-29
如果從冷戰的角度看,美國跟中國的爭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止息,美國從來沒有放棄利用香港這枚棋子,新選舉制度就是要防止美國繼續在香港施加影響,因而立法會出現「清一色」的愛國愛港力量,又有何不對?
庸官選舉遲鈍無藥醫 懶官層層有個好上司
作者:阮紀宏2021-12-15
小學一年級學生觀看50秒的日軍屠殺情景後嚎啕大哭。這是不應該的,對幼小心靈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問題是,誰該對此負責任?教育局、校長還是教師?抑或是全部?
特區政府通關努力 貌似積極實為甩鍋
作者:阮紀宏2021-12-01
現在出現了Omicron ,或者令原來商議好的局部通關要推遲實行,但如果按照特區政府已經制定好的方案去做,可能會出現埋怨聲不斷。
協調立法會選舉難 協調治港機制更難
作者:阮紀宏2021-11-17
完善選舉制度,完善並非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動詞,要在多個方面不斷完善,行政與立法關係影響整個香港政治生態,更加需要不斷完善。
通關這個頭等大事關係融合大局
作者:阮紀宏2021-11-03
香港人比內地更加重視隱私是事實,但這個現實情况之下,也有不同的健康碼做法。政府的責任不但是要給市民有選擇權,還要主動解決問題。
江迅大哥 一路走好
作者:阮紀宏2021-10-20
江迅兄是我一直對他的稱呼,他走了。從來平等視人、熱心助人、坦誠待人的江迅,在走的時候,受到無端痛楚的煎熬,對他是不公平的,願他一路走好,在此,我叫你一聲大哥。
中共如何領導香港 值得關注深入討論
作者:阮紀宏2021-10-06
證諸中共在過去40年間可以帶領整個中國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富強,香港為何要抗拒中共的領導?只要中共的領導方式並非取代或者凌駕香港特區政府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也就沒有違反《基本法》所作出的承諾。
一國要搞共同富裕 香港執行不分兩制
作者:阮紀宏2021-08-25
在共同富裕問題上,政府瀆職失責,21%的人口仍在貧窮線下,是香港的恥辱。在即將推出的《施政報告》中,會有幾個段落回應這個舉國目標?
中央授予尚方寶劍 釜底抽薪告別籠屋
作者:阮紀宏2021-07-28
特區政府在房屋政策上一直踟躕不前,有本身的施政決心問題,也有房地產商這個利益集團 too big to fail 的原因,現在中央政府給予尚方寶劍,且看特區政府如何釜底抽薪,貫徹中央交予的任務。
一國兩制屬政治安排 防疫行一制才能通關
作者:阮紀宏2021-07-14
病毒無疆界,不能按照一國兩制的角度去解決問題,而特區政府卻不懂得如何從一國一制的角度去跟廣東省溝通。
西方不接受香港特色 北京不顧忌西方反應
作者:阮紀宏2021-03-16
當年鄧小平強調中國特色,至今還是有現實意義的。當年中央對香港無限寬容,而今要強調香港特色,是因為當年西方國家還沒有發動新冷戰,還承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使是社會主義,還是可以合作的。
中共建黨百周年倒計時 催迫「處理時限」
作者:阮紀宏2021-03-03
中共建黨百周年只是一個契機,或者說不能再拖延處理的理由,為解決定下時間表,可能會帶來一些疾風暴雨式的變化,但暴風雨後見彩虹,早來不是更好嗎?
彈劾總統大騷落幕 政治實力角力繼續
作者:阮紀宏2021-02-16
美國的法律精英在眾目睽睽之下竟然「口出狂言」,是因為明知道參議院不可能有三分之二的議員會通過彈劾,才會以經不起考驗的論據繼續糊弄特朗普的支持者。
真的要去英國打個白鴿轉?
作者:阮紀宏2021-02-02
中國的實力今非昔比,移民後取得外國國籍,今後回流香港是否還是那麼容易,回流以後所享受到的權利,是否跟以前一樣,就要重新審視了。
美國朝野棄特朗普 香港反對派顯尷尬
作者:阮紀宏2021-01-20
反對派的頭面人物就相當尷尬,他們不敢表態,因為無論支持美國暴徒還是支持特朗普,都會成為眾矢之的。
寫給犯暴動罪在獄中的朋友
作者:阮紀宏2021-01-06
有些人說,像你們這樣這些黑暴,離開香港,香港才會有太平。可是,既然你們已經罪有應得,入獄受懲罰,就可以放下包袱,出來就是一個新人,何必要遠走他鄉呢?畢竟香港才是你我的家。
疫情與選舉 明年難關望天打卦
作者:阮紀宏2020-12-23
幾百萬市民被一場瘟疫壓抑了一年,抗疫之後抗抑鬱的唯一辦法是宣洩一番,如果遊行示威還不足以表達的話,投票宣示不滿將是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