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5:54:2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劉銳紹

從事新聞工作40多年,曾長駐英國和北京採訪,跟進了由中美談判至今的整個香港回歸歷程,也親歷了與香港有密切關係的「三大群眾運動」的全過程: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左派稱為「反英抗暴」)、1989年北京民運和「六四事件」,以及2014年港人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當年在北京的報道洩露了很多官方的秘密,所以「六四」後在中共的「平亂報告」中,成為唯一被點名的香港記者。撫今追昔,經常自問:「中國人能走出歷史的怪圈嗎?」近年投入教育和文藝創作,盼中國人早日走出怪圈。
著有:《危城懇言》、《慾奴•牢獄》、《人性密碼678914》(上、下冊)(此書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主辦的第29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中獲獎)、《點點點評習近平》、《我從六七暴動到今天》(上、下冊)(此書獲香港電台第11屆香港書獎)及《天才飛與棺材淚》(上、下冊)。

真假「跑馬仔」
作者:劉銳紹2022-01-14
「跑馬仔」中真跑的、假跑的,都與神靈的心相通,否則連一個籤筒或一支籤也沒有。
打油〈通關詩〉
作者:劉銳紹2022-01-11
政府不要指責市民「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理他人瓦上霜」,因為很多事情無法理會。更不要指責人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向手中書」,因為眼前很多事情都只能獨善其身。
疫情勿變成人禍
作者:劉銳紹2022-01-07
西安的防疫慘況被前傳媒人江雪記錄下來,成為西安版的《方方日記》。江雪說,事件的「本質是人為災難」。其實,這類事情反映了某些官員的心態。
展望2022中外形勢
作者:劉銳紹2021-12-31
2022年更值得觀察的,將是中外關係,因為明年有很多事情或會到了「見真章」的階段,也是實力的考驗。
下屆特首是誰?
作者:劉銳紹2021-12-24
回顧過去兩屆特首選舉,事前不是傳出誰是「真命天子」的消息嗎?但結果「真命天子」還是另有別人,因為最後的決定權是北京。許冠傑的「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確實非常貼切和應景。
百萬雄師過大江
作者:劉銳紹2021-12-21
投票之日,出行者眾,皆因平時交通費貴,不便成行;如今免費服務,自然想起香港到處是好水好山,所以早上馬蹄聲響,直至月明之時才歸家。
投票日免費出行
作者:劉銳紹2021-12-17
我從來不會,也不敢認為民意是可以擺弄或隨意調校的。古語有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眼前,更何況是數以百萬計的現代人!
真材實料展奇葩
作者:劉銳紹2021-12-14
今天香港太需要承擔、創新、凝聚。MIRROR和女團可激發年輕人,銀髮一族也可以拾來閒趣,化興趣為使命,變成一大功德!
官方號召力測試
作者:劉銳紹2021-12-07
官方呼籲和催谷投票率的號召力如何?我不排除可能出現官方預期的效果,但也不能排除,官方的推動同樣會幫助或促使市民自行判斷,作出自己的決定。
躺平與跑步
作者:劉銳紹2021-12-03
健康除了注意飲食、運動、休息之外,還要心情舒暢和積極樂觀。幸好,我平時已習慣「死馬當作活馬醫」,努力去醫,也許可以讓「死馬」活過來。戰勝規律是一種動力。
劃時代的作品
作者:劉銳紹2021-11-30
觀乎中外歷史,在大時代的拐彎點上,都是人性、人的精神和人的能力萬象紛陳的年代。這些元素不會因為年代變化而消失,更會因為歲月的洗禮而變得更光亮無瑕。香港人能否承接這個大時代的呼喚?
世界是多樣化的
作者:劉銳紹2021-11-26
想起前《文匯報》社長李子誦的「十六字真言」——有喜報喜,有憂報憂,有善必揚,有惡不隱。值得注意的是,劉香成口述的不僅是事物的回憶,還帶出一些思考——事物總有多個角度。
飄泊重洋帶淚行
作者:劉銳紹2021-11-23
我從來不褒貶移民和浪跡天涯,看似四處無家,但也可以四處為家。一般情況下,只要合情合理合法,任隨尊便。只是作出決定之前,不妨多考慮整體環境,以及身邊人士的意願,共謀進退。
梅艷芳與翁美玲
作者:劉銳紹2021-11-19
果然,阿梅一出手,其他僑領紛紛認購,不在話下。但其實阿梅的豪氣(甚至是豪勇之氣)遠遠不只這1000元。
名與實哪一個重要?
作者:劉銳紹2021-11-16
中美進行了兩年多的貿易戰,如今已變成「超限戰」,即超出任何界限的戰爭。不過,雙方也發現既不能壓倒甚至吃掉對方,還可能兩敗俱傷,所以近期已開始互相收掣。
Mirror比《決議》更吸引
作者:劉銳紹2021-11-12
在特定的國情下,必須思想統一,才能凝聚力量。我對此也不一概反對,但問題是:凝聚力量是否只有「統一思想」這種辦法?相反,在方向基本一致之下,是否可以讓大家談得更真,更深,更透?
百無一用是鬥氣
作者:劉銳紹2021-11-05
最近港府擴大使用「安心出行」,此舉不一定是壞事,但港府的手法令人感到不舒服,甚至疑惑多多。
清溪猶活碧雲天
作者:劉銳紹2021-11-02
今天秋水雖少,但春水將至,定會把一泓澄碧再變清溪。那麼,為何被今天的秋景所困?
包容從心出發
作者:劉銳紹2021-10-29
官方對外界的聲音,包括建制的意見有多少重視呢?外界不能量化,但至少無法使用「從善如流」形容。建制人士也心中有數,林鄭月娥能聽得進多少非權力來源的意見呢?
香港「不能加油」?
作者:劉銳紹2021-10-26
馬拉松賽事大會說,不希望加入政治元素,大家都贊成;可是,是誰製造和加入政治元素?主辦單位對「政治元素」和「香港加油」的態度前後不同,是否某種「政治元素」正發揮作用?
難以釋疑的「連任報告」
作者:劉銳紹2021-10-12
昔日壟斷土地的財團和既得利益者不能繼續呼風喚雨,但日後土地又會否壟斷在另一批人手上呢?利益的主角不同了,但壟斷的實質不變。這又如何讓普羅大眾,尤其是低下階層開顏呢?
將會消失的南生圍
作者:劉銳紹2021-10-08
香港的民主和言論之地已一寸一寸地消失;如今,連飛鳥鳴禽、水中魚蝦也難獲南生圍半寸棲息之處。能不令人悲哉!
投票率的妙問妙答
作者:劉銳紹2021-09-21
這個世界的「謊」言真的太「茂」盛了,遍地播種,落地即可花開結果,不用施肥,不需澆水,就會繁花似錦,迷惑眾生。
透明與不透明
作者:劉銳紹2021-09-17
有些會員根本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成為會員,因為有一些會員是參加個別活動後就自動成為會員,毋須申請,也毋須確認。但如果無端端公開名單而招來否認,不是自找麻煩嗎?
一不對焦 二不對症
作者:劉銳紹2021-09-14
也許林鄭月娥會問:為什麼沒有人理解她的想法?那就要反問一句:她有沒有理解或嘗試理解普羅大眾的想法呢?
如何看初心和碰撞?
作者:劉銳紹2021-09-07
據說官方也嘗試了一些遊說工作,讓部分人士觀察形勢,作出調整的步伐。這些工作當然不是公開的,但必須細緻和用在關鍵的人物和位置之上,否則無論當事人或外界都會認為那是「分化和離間的權術」。
國家安全怎樣教育?
作者:劉銳紹2021-09-03
市民不是否定國家安全的目標,國不安,家如何能安?但關鍵是,如果不得其法,也許國安而家不安,民也不會安!
什麼是「理智追星」?
作者:劉銳紹2021-08-31
凡事皆有度,如過度或無度,則會變成無道。失理和無道,面對國際的大江大海,如何能渡?
怪農夫的話
作者:劉銳紹2021-08-27
朋友借地給他人耕種,別人問他為什麼做這樣吃虧、蝕本的事?租金由他出,果實他人享;土壤由他栽,成果他人賞。天下間哪有這樣不可理喻的事?
中外角力 勿傷香港
作者:劉銳紹2021-08-24
很多人感到奇怪,北京不是處心積累,研究多時才會把議案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嗎?為什麼臨門一腳「甩拖」呢?這種情況實在罕有!